-
馬克龍說要讓法語主導非洲甚至世界 英媒:中國都沒做到
關鍵字: 法語 非洲中文 非洲英語 非洲漢語 非洲【編譯/觀察者網 周遠方】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非洲國家布基納法索存在感十足,他先怒懟提問記者“是非洲人在販奴,不是法國人”;隨后又在演講中說布國總統“去修空調”導致對方尷尬,這次,他又表示,不應該讓英語主導的趨勢繼續下去,要把法語變成非洲,甚至世界第一的語言。
英國《獨立報》12月3日對此作了報道,并論述了馬克龍野心的荒謬性。報道稱,法語不可能成為全球性語言,因為就連擁有巨大人口基數的中國,都無法撼動英語的統治地位,法國依靠一些非洲舊殖民地的人口增長,就更不可能做到了。
《獨立報》報道截圖
報道稱,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上周在布基納法索向當地學生演講時表示,“法國人的光輝,以及法國人的吸引力,不僅僅是屬于法國的。”他要讓法語成為“非洲的第一語言”,“或許是世界第一語言”。
【視頻/觀察者網 劉楚楚】
《獨立報》問道,這可能嗎?
今年年初,馬克龍建立了一個全新的政黨并以新理念席卷愛麗舍宮,但談到推廣法語時,他又撿起了老掉牙的高盧精英主義劇本。
法國人在談到母語時,沙文主義情緒和偏執的過度防衛心理總是交織在一起。英國在20世紀70年代加入歐共體時,英語取代法語成為了基本語言,當時法國人的鼻子都氣歪了。10年前,法國試圖將法語定為歐盟基準法律語言的嘗試也失敗了。現在,一些法國人意識到,英國脫歐是一次機會,法語有望重新在歐盟中崛起。
在法國,語言是由一個“偉大而優秀”的官方機構規制的,他們會定期刪減一些類似“Le weekend”的不倫不類的英法語混搭詞組。為了捍衛法語地位,他們甚至動用國內法武器,2006年,GE公司因為在其一款產品中只提供英語菜單而被罰款50萬歐元。
然而,對馬克龍的“法語世界夢”來說,這種官僚機械的操作方式毫無幫助。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數年前曾預測,全世界說法語的人口數可能會超過英語、中文和西班牙語,在2050年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語言。這實際上是基于對非洲人口快速增長的預測(法語是19世紀的非洲殖民主義的遺物)。
但即使在今天,以漢語為母語的人比以英語為母語的人(3.75億人)多得多,即使中國經濟在快速崛起,但英語的支配地位(全球有15億使用者)還是一如既往地強大。
毛主席曾經說過,槍桿子里出政權。對于一種語言的全球化來說,軍事征服在早期或許有一定的作用,會改變那些殖民地和帝國的語言。但如今,語言的主導地位主要來自于和平的互聯網,這肯定是法國的官僚和政客改變不了的。
兩個經濟學概念可以幫助解釋語言如何傳播:網絡效應和路徑依賴。網絡效應:一個網絡如果有用,那么就會有更多人加入,這個網絡隨之會變得更加有用。因此,當說一種語言的人很多,那么就會有越來越多其他想要便捷交流的人來學習這種語言。
路徑依賴描述了初始條件如何對長期的結果產生深遠的影響。今天,英語在國際商務和文化中的突出地位,源于19世紀英國創造了“日不落帝國”,在20世紀早期,美國的經濟優勢取代英國,卻再次加強了以英語為母語的文化霸權。這些最初的歷史條件,加上幾十年來的網絡效應,是英語在當今國際交流中占據主導的原因。
與人口統計學相比,路徑依賴和網絡效應是更強大的力量。在未來幾十年中出生的非洲人可能會說法語。但是,如果他們有旅行、出國留學的愿望,或者跨國公司工作,非洲年輕人就會有學習英語的強大意愿。
英語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莎士比亞使用的語言絕對不是最易學的語言,如果當初是法國主導了歐洲,如果當初定居美洲的是法國移民,這些假設都可能使今天的世界變成法語的世界,但那是另一個平行宇宙的故事了。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周遠方
-
“英國終于還了”,中國又躺槍 評論 119“拜登罕見透露”,國際油價狂飆5% 評論 76事涉中國,“德國將投反對票,西班牙呼吁妥協” 評論 134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評論 318最新聞 Hot
-
歐盟表決通過對華關稅,但“大量棄權凸顯不安”
-
石破茂發表就職演說,談及中國
-
“英國終于還了”,中國又躺槍
-
“中國和美國正競相制定月球時間標準”
-
“內塔尼亞胡用了我的衛生間,然后就檢測出了竊聽器”
-
“面對中國電動汽車軟件,美國太弱沒啥籌碼”
-
“拜登罕見透露”,國際油價狂飆5%
-
事涉中國,“德國將投反對票,西班牙呼吁妥協”
-
“歐盟落后中美,再不改變就會消亡”
-
轉折點來臨,德國外長將訪華?
-
涉臺海,俄外長最新發聲
-
“在這個世界中,美國不是穩定的錨,而是需要防范的風險”
-
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
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
“‘生兒育女’后,馬斯克政治立場快速轉變”
-
以色列或打擊伊朗核設施?拜登:不支持,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