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變暖之父”去世,享年87歲
關鍵字:【文/觀察者網(wǎng) 郭涵】
當?shù)貢r間2月18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國家科學院院士華萊士·布勒克(Wallace Broecke)在紐約去世,享年87歲。
上世紀七十年代,布勒克成為首批預測“全球變暖”現(xiàn)象的學者。經(jīng)過他多年普及,這一概念逐漸為公眾熟知,成為美國今日重要的政治議程。布勒克因此被冠以“全球變暖之父”的稱號。
美聯(lián)社:曾令“全球變暖”廣為人知的華萊士·布勒克去世,享年87歲
同行眼中“氣象科學的祖父”
2月18日,布勒克因心臟衰竭在紐約曼哈頓一家醫(yī)院去世。次日,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所向美聯(lián)社確認了這一消息。
1931年,布勒克出生于芝加哥一個基督教福音主義家庭。他原本在文理學院就讀,后因偶然機會在哥大地球觀測所的前身實習,并對科學產(chǎn)生興趣。
1958年獲得哥大地質(zhì)學博士學位后,布勒克便進入該校地理與環(huán)境科學系任教至今。他的研究主題是海洋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地球氣候變化歷史。
在學術生涯中,布勒克共發(fā)表超過450篇論文與17本著作,曾首先提出“大西洋輸送帶環(huán)流”(Ocean Conveyer Belt)概念,還在使用碳同位素追蹤世界洋流的技術上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貢獻。
華萊士·布勒克 圖自: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所
1996年,布勒克被授予美國國家科學獎章,也陸續(xù)獲得哈佛、牛津、劍橋等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及其他科學事業(yè)獎項。
布勒克的女兒回憶,父親患有失讀癥,一輩子都用紙筆做研究,從不使用電腦,整理論文與發(fā)送郵件需要助手幫忙。而各項榮譽帶來的獎金也基本被他投入到研究中,“金錢對父親從不重要”。
普林斯頓大學的麥克爾·奧本海默(Michael Oppenheimer)教授形容布勒克“獨特、天才、好爭論”。在同行眼里,布勒克被冠以“氣象科學的祖父”、“全球變暖之父”等綽號。不過他對后者頗不滿意。
七十年代率先普及“全球變暖”概念
1975年,布勒克發(fā)布了一篇日后令他名聲大噪的論文,題目為《氣候變化:我們正處在顯著的全球變暖邊緣嗎?》。
“全球變暖”的原理自19世紀就有人提出。1957年,美國一篇新聞報道也曾介紹過這個名詞。
但布勒克的文章卻是首次將這一概念引入公眾視野。當時學界普遍認為,全球正處于降溫的自然循環(huán)過程中。布勒克則預測,全球氣溫(planetary temperatures)將會因為大氣層內(nèi)積累的溫室氣體增加而逐漸升高。
文章發(fā)表時,幾乎沒有人接受其結論。布勒克本人則堅持向公眾與決策者介紹全球變暖的影響,并提出要限制使用化石能源。他最為人熟知的評論是曾將全球氣候系統(tǒng)形容為“一只被人類拿著棍子挑逗的猛獸”。
布勒克在冰島研究旅行時的照片 圖源:同上
1997年,布勒克向美聯(lián)社表示,“我們所置身的氣候系統(tǒng)可能會從一種狀態(tài)劇烈地轉變到另一種狀態(tài)…并導致災難性后果。”
《紐約時報》稱,從1976年開始,對全球平均氣溫變化的統(tǒng)計便開始證實他的預測。1981至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攝氏度。
奧本海默回憶,“布勒克七十年代就意識到了這場史無前例的氣候變暖,哪怕當時幾乎沒人聽得進去。”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麥克·曼恩(Michael Mann)也說,“布勒克憑一己之力將這一概念傳播出去,幫助公眾與決策者意識到全球氣候可能產(chǎn)生突然的變化,并導致意外、不好的結果。”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本月報告顯示,過去5年是人類自140多年前實現(xiàn)精確測量氣溫以來最熱的年份。
紐約時報整理NASA數(shù)據(jù),縱軸為每年平均溫度相較19世紀末平均值的增減狀況 單位:攝氏度
為了阻止全球變暖的趨勢,聯(lián)合國自1992年就專門制訂了《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值得注意的是,布勒克近年公開承認,1975年的那篇文章結論是基于一個簡化后的氣候系統(tǒng)模型得出,其部分分析存在缺陷。
2017年,他在一篇后續(xù)論文中表示,雖然現(xiàn)在看來結論沒錯,但當初的文章實屬“歪打正著”(dumb luck)。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郭涵
- 最后更新: 2019-02-21 10:27:22
-
美國威脅尼加拉瓜總統(tǒng)"日子不多了"
2019-02-21 10:22 拉美左翼 -
日本天皇夫婦看顏真卿展,感慨“珍貴的東西啊”
2019-02-21 09:49 日本 -
“抗衡中美經(jīng)濟”歐洲重提政府干預
2019-02-21 09:49 德意志 -
“俄羅斯要么如此,要么不存在”
2019-02-20 23:02 俄羅斯之聲 -
“瘋狂的伯尼又參選了,祝他好運!”
2019-02-20 22:52 特朗普 -
登月!中美俄之后 以色列想做第4個
2019-02-20 17:08 航空航天 -
“象牙女王”被判15年 外交部:不袒護中國公民違法犯罪
2019-02-20 17:05 中國外交 -
迎特金會,越南理發(fā)店免費理這兩種發(fā)型
2019-02-20 16:51 -
稱“IS斬首沒問題”還想回國? 英國取消她國籍
2019-02-20 16:24 打擊IS -
奈良鹿咬人創(chuàng)新高 傷者多為中國人
2019-02-20 16:09 日本 -
古巴雪茄破紀錄,中國異軍突起
2019-02-20 15:49 中國-拉美 -
與巴基斯坦“爭寵”?莫迪破例親迎沙特王儲
2019-02-20 15:46 印度驚奇 -
NASA招人去火星:一定要有個負責搞笑的
2019-02-20 14:25 趣讀 -
桑德斯歸來:半天籌400萬美元,15萬人助力
2019-02-20 14:23 美國政治 -
他們的沙特核計劃被舉報,號稱“中東馬歇爾計劃”
2019-02-20 14:02 美國政治 -
加州高鐵9億美元撥款被撤 特朗普:世界級爛尾
2019-02-20 13:19 美國政治 -
新西蘭180度大轉彎: 部長帶隊貿(mào)易團,要來北京了
2019-02-20 12:13 一帶一路 -
7歲男孩賣熱巧為邊境墻籌款 被罵“小希特勒”
2019-02-20 12:02 美國政治 -
烏克蘭:美國,禁播這部俄羅斯片!
2019-02-20 11:33 烏克蘭之殤
相關推薦 -
“英國終于還了”,中國又躺槍 評論 105“拜登罕見透露”,國際油價狂飆5% 評論 72事涉中國,“德國將投反對票,西班牙呼吁妥協(xié)” 評論 132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評論 316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評論 224最新聞 Hot
-
“他就職演說沒提‘亞洲版北約’,但仍流露出對更強威懾力的執(zhí)著”
-
“英國終于還了”,中國又躺槍
-
“中國和美國正競相制定月球時間標準”
-
“內(nèi)塔尼亞胡用了我的衛(wèi)生間,然后就檢測出了竊聽器”
-
“面對中國電動汽車軟件,美國太弱沒啥籌碼”
-
“拜登罕見透露”,國際油價狂飆5%
-
事涉中國,“德國將投反對票,西班牙呼吁妥協(xié)”
-
“歐盟落后中美,再不改變就會消亡”
-
轉折點來臨,德國外長將訪華?
-
涉臺海,俄外長最新發(fā)聲
-
“在這個世界中,美國不是穩(wěn)定的錨,而是需要防范的風險”
-
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
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
“‘生兒育女’后,馬斯克政治立場快速轉變”
-
以色列或打擊伊朗核設施?拜登:不支持,但…
-
“你可以嘗試從表面上踢走中國,但最終會發(fā)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