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2018年美國的人權紀錄》《2018年美國侵犯人權事記》
關鍵字:
一、公民權利屢遭踐踏
美國暴力犯罪案件頻發,涉槍犯罪猖獗,公職人員濫用職權,監聽活動肆無忌憚,新聞自由徒有虛名。
嚴重暴力犯罪案件頻發。美國聯邦調查局2018年9月發布的《2017年美國犯罪報告》顯示,全年共發生暴力犯罪案件1247321起,謀殺案件17284起、強奸案件135755起、嚴重暴力傷害案件810825起、搶劫案件319356起。72.6%的謀殺案件、40.6%的搶劫案件和26.3%的嚴重暴力傷害案件為涉槍案件。(注1)芝加哥市被稱為美國“最不安全”的大城市之一,近年來每年都有幾百人被謀殺。僅2018年8月4日和5日,該市就有74人遭槍擊,其中12人死亡。成千上萬的美國年輕人紛紛逃離嚴重暴力案件多發的城市。(注2)
槍擊案件持續高發。美國槍支暴力檔案室網站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共發生涉槍案件57103件,導致14717人死亡、28172人受傷,其中未成年人死傷3502人。(注3)5月18日,得克薩斯州休斯敦市附近的圣達菲高中發生大規模槍擊案,17歲的帕格瑞斯持獵槍和手槍射殺10人,打傷十余人。該校及周邊還發現了爆炸裝置。(注4)11月8日晚,前海軍陸戰隊員伊恩·大衛·朗闖入加利福尼亞州千橡樹市一家酒吧,持槍向人群射擊,殺死12人,并致多人受傷。(注5)《赫芬頓郵報》網站12月6日報道,對美國2000年至2016年槍支致死官方數據的分析發現,槍支暴力導致美國人均預期壽命減少近2.5歲,其中非洲裔減少4.14歲。
新聞自由遭受前所未有打擊。國際非政府組織“第十九條”網站2018年5月2日報道,美國的新聞報道環境進一步惡化,記者遭到攻擊、搜查、逮捕、邊境攔截以及被限制發布公共信息等情況時有發生。美國政府不斷公開、激烈指責媒體和記者制造“假新聞”,營造一種恐嚇和敵意的氛圍。該組織執行主任托馬斯·休斯指出,近年來美國新聞自由受到的威脅出現了驚人的上升。(注6)《新聞周刊》網站8月16日發表文章指出,美國政府和媒體之間的對立在過去一年中侵蝕了美國的新聞自由。
記者的合法采訪權遭受侵犯。2018年11月7日,為阻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駐白宮記者的不斷追問,白宮工作人員搶奪該名記者的話筒,并取消了該記者的白宮通行證。(注7)《哥倫比亞新聞評論》網站2018年1月19日報道,2017年,美國共逮捕記者34人次,其中9人被控重罪;15名記者的設備被沒收,44名記者遭到人身攻擊。
宗教不寬容言論甚囂塵上。英國《衛報》網站2018年10月22日報道,在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中,反穆斯林言論大幅上升。調查顯示,針對穆斯林的陰謀論日益進入政治主流,“超過三分之一的候選人聲稱穆斯林天生暴力或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將近三分之一的候選人呼吁剝奪穆斯林的基本權利或宣稱伊斯蘭教不是宗教”。
(注1)美國聯邦調查局網站(https://ucr.fbi.gov)。
(注2)《華爾街日報》,2018年8月9日。
(注3)美國槍支暴力檔案室網站(https://www.gunviolencearchive.org),2019年2月24日數據。
(注4)《華盛頓郵報》網站(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2018年5月19日。
(注5)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網站(https://www.nbcnews.com),2018年11月9日。
(注6)“第十九條”網站(https://www.article19.org),2018年5月2日。
(注7)路透社網站(https://uk.reuters.com),2018年11月19日。
網絡監控侵犯個人隱私權。美國國家安全局、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恣意收集和搜查民眾的國際電子郵件、網絡電話和聊天記錄已經司空見慣。未經授權的“棱鏡”項目24小時運行,對電子郵件、臉譜網消息、谷歌聊天、Skype網絡通話等進行監聽監控。(注8)
大批游行示威民眾遭到逮捕。《芝加哥論壇報》網站2018年6月28日報道,民眾在華盛頓特區集會抗議政府移民政策時,575人被捕,多數為女性。9月4日至6日,在針對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選布雷特·卡瓦諾的抗議活動中,美國國會警察三天內逮捕了212人;10月4日又有超過300名抗議者被捕。(注9)路透社網站12月11日報道,在圣迭戈市美國邊境舉行的要求停止拘留和驅逐中美洲移民的抗議活動中,32名宗教領袖和社會活動家被捕。
司法不公導致冤案。聯合國極端貧困與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菲利普·奧爾斯頓2018年5月發布的報告指出,美國司法體系不公正,富人犯罪可通過繳納保釋金獲得人身自由,而窮人只能被監禁。《紐約客》網站2月6日報道,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的愛德華·加里于1995年受謀殺罪指控含冤入獄,經過23年的不懈努力才最終洗脫罪名。(注10)《華盛頓郵報》網站2018年12月19日報道,美國巴爾的摩市一名男性公民被指控一級謀殺罪,在案件調查階段,當地警方罔顧證人證言,既不調查他的不在場證明,也不調查其他嫌疑人,造成其沉冤服刑長達27年。
監管人員濫用暴力。根據美國司法部網站2018年7月11日和11月8日披露的信息,美國聯邦前囚犯押送官員埃里克·斯科特·金德利在任職期間曾多次持械性虐性侵女囚,導致被害人身心受到嚴重傷害;路易斯安納州安哥拉監獄多名監管人員肆意毆打毫無反抗能力的囚犯,導致犯人重傷并合謀掩蓋犯罪事實。(注11)《紐約每日新聞》網站2018年12月18日援引美聯社報道,南佛羅里達州的兩名獄警在任職期間,毆打并恐嚇多名年輕囚犯,嚴重侵犯被羈押者的人身權利。
二、金錢政治大行其道
美國2018年的中期選舉競選開銷巨大,選舉淪為金錢游戲,“黑錢”和腐敗現象嚴重,政治人物腐敗案件屢見不鮮,政府成為富豪代言人。
史上“最昂貴”的中期選舉。美國政治響應中心2018年11月8日指出,此次中期選舉共花費52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35%,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中期選舉。(注12)得克薩斯州的參議員競選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奢侈的國會議員競選。其中僅民主黨候選人貝托·奧羅克一人就籌集了創紀錄的6910萬美元。(注13)
秘密捐助資金和“黑錢”大行其道。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網2018年7月21日報道,美國財政部宣布不再要求大多數非營利組織報告捐贈來源,大大降低選舉的透明度。在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中,候選人競選委員會以外的外部團體花費的“黑錢”達到了創紀錄的9800萬美元。在外部團體為影響國會選舉而播放的電視廣告中,超過40%是秘密捐贈者資助的。在參議院和眾議院競選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廣告資助來自不披露捐贈者的團體。上次中期選舉以來,聯邦競選中由這類“黑錢”團體播放的廣告次數增加了26%。(注14)
選舉腐敗愈演愈烈。英國《衛報》網站2018年8月7日報道,公眾普遍認為美國選舉是腐敗的,國會議員被企業、富人和特殊利益集團俘獲。贏得一個參議院席位的平均成本為1940萬美元。贏得一個眾議院席位平均至少要花費150萬美元。選舉過程中存在大量“以金錢換選票”的舞弊現象。《紐約時報》網站11月20日報道,洛杉磯地方檢察官指出,有9人被指控向無家可歸者支付1美元和幾支香煙,以換取他們在選民登記表上簽名。
政府成為富豪代言人。聯合國極端貧困與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菲利普·奧爾斯頓2018年5月發布報告指出,美國內閣成員的財富總額達43億美元,政府已經成為富豪的代言人。根據美國司法部網站4月30日披露的信息,前阿肯色州參議員、州眾議員亨利·威爾金斯收受賄金,按照政治說客的意圖進行投票。《邁阿密先驅報》8月2日報道,佛羅里達州州長斯科特受說客影響,削減7億美元的水資源管理費,導致爆發大型“紅潮”藻類危機,造成海洋生物死亡,嚴重危害臨海居民健康。
政治人物腐敗丑聞層出不窮。《邁阿密先驅報》2018年12月8日報道,佛羅里達州塔拉哈西市前市長馬多克斯被指控44項罪名,包括受賄、勒索和欺詐等。《休斯敦紀事報》網站6月8日報道,一名得克薩斯州著名參議員試圖利用她的影響力阻止對其擁有的一家酒吧的調查。英國《周刊報道》網站12月14日刊發題為“腐敗正在侵蝕美國民主”的文章,指出企業通過競選捐款和利益回報承諾俘獲美國政客,使政客代表他們的利益立法。
民眾對美國政治持悲觀態度。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4月26日公布的一項針對美國民主和政治體制的調查顯示,53%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沒有做到“尊重所有人的權利和自由”。《新聞周刊》網站6月26日報道,民意調查顯示,55%的受訪者認為目前美國的民主“很薄弱”,68%的受訪者認為美國的民主正在“變得越來越弱”。
三、貧富分化日益嚴重
美國貧困率維持高位,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近半家庭生活拮據,低收入者缺乏醫療保險,無家可歸者人數居高不下。
淪為貧富分化最嚴重的西方國家。美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有約4200萬貧困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3.4%。超過500萬全年從事全職工作的美國人年收入低于貧困線。布魯金斯學會發布的報告顯示,殘疾人通常更難找到穩定的工作,也更難掙到高于貧困線的工資。殘疾人的貧困率為25.7%。(注15)
聯合國極端貧困與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菲利普·奧爾斯頓2018年5月發布報告指出,美國已經淪為貧富分化最嚴重的西方國家,1850萬美國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青年貧困率居經合組織成員國之首。2016年,1%的最富有人群擁有全國38.6%的財富,而普通民眾的財富總量和收入水平在過去25年總體呈下降趨勢。奧爾斯頓進一步指出,美國政府近年來推行系列刺激經濟增長措施,但發展成果僅惠及富人,普通民眾并未獲益。“美國政府以犧牲社會福利為代價,對大公司和富有階層實施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減稅計劃,該策略似乎是為擴大不平等而量身定制。”(注16)
近半美國家庭生活拮據。2018年7月17日,美國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在《今日美國報》網站發表署名文章指出,43%的美國家庭入不敷出,只能借債支付住房、食品、兒童護理、醫療、交通和通訊費用。美國城市研究所調查發現,近40%的青壯年表示收入難以滿足食品、衛生保健、住房和公用事業等基本需求。(注17)
(注8)美國公民自由聯合會網站(https://www.aclu.org),2018年8月22日。
(注9)《芝加哥論壇報》網站(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2018年6月28日;《國會山報》網站(https://thehill.com),2018年9月6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https://edition.cnn.com),2018年10月5日。
(注10)《紐約客》網站(https://www.newyorker.com),2018年2月6日。
(注11)美國司法部網站(https://www.justice.gov)。
(注12)美國政治捐獻數據庫網站(https://www.opensecrets.org),2018年11月8日。
(注13)《今日美國報》網站(https://www.usatoday.com),2018年11月16日。
(注14)《今日美國報》網站(https://www.usatoday.com),2018年7月12日和11月16日。
(注15)《今日美國報》網站(https://www.usatoday.com),2018年10月10日和11月19日。
(注16)《華盛頓郵報》網站(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2018年6月25日。
(注17)《今日美國報》網站(https://www.usatoday.com),2018年7月17日和10月1日。
低收入病患缺乏醫療保險。聯合國極端貧困與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菲利普·奧爾斯頓2018年5月發布報告指出,美國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缺陷,四分之一全職工作者和四分之三兼職工作者沒有帶薪病假,44%的成年人無力支付或需要變賣財產和借債才能支付急救醫療費用。(注18)蓋洛普咨詢公司2018年11月進行的年度調查顯示,46%的受訪者擔心沒有足夠的錢來支付醫療費用。(注19)城市研究所的分析顯示,得克薩斯州65歲以下居民中高達19%沒有保險,人數多達470萬。(注20)
無家可歸者人數居高不下。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的數據顯示,超過50萬美國人沒有固定居所。許多無家可歸者急需醫療救助并患有精神疾病。(注21)加利福尼亞州2018年4月發布的審計報告指出,2017年加利福尼亞州無家可歸者人數達到134278人,比2016年增加16136人,居全國之首。(注22)在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無家可歸者在市中心附近安營扎寨。當地法官羅伯特·魯曼卻宣稱無家可歸者營地是一種公害,并禁止在市中心及周邊地區建立這種營地。(注23)
吸毒致死和自殺人數持續攀升。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018年發布的報告顯示,2014年以來,美國因吸毒致死人數年均增加16%,2017年超過7萬人。自殺是美國的第十大死因。1999年以來,美國的自殺率上升了33%,2017年自殺人數超過4.7萬。(注24)
- 原標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2018年美國的人權紀錄》《2018年美國侵犯人權事記》
- 責任編輯:呂棟
- 最后更新: 2019-03-14 16:06:38
-
加州暫停執行死刑,特朗普怒發推
2019-03-14 15:35 特朗普 -
登月這件事上,日本也有了新想法
2019-03-14 15:28 日本 -
任職期間為30年老東家波音游說,美代理防長被告
2019-03-14 15:28 波音危機 -
“巴F16飛行員遭本國村民錯認成印軍,打死了”
2019-03-14 15:28 印巴沖突 -
澳籍“IS新娘”要人權想回國 總理:回來就制裁
2019-03-14 15:12 打擊IS -
中國自主研發設計,全球首條智能化磁浮軌排生產線實現量產
2019-03-14 14:19 中國超越 -
美航管局終改口,網友不滿:早干嘛去了
2019-03-14 14:10 航空安全 -
蓬佩奧:只要符合美國利益就能合作,才不看人權
2019-03-14 13:42 美國政治 -
美第一夫人用替身?特朗普憋不住…
2019-03-14 10:48 特朗普 -
乘著滑翔傘剛落地 迎來一頓“胖揍”
2019-03-14 10:46 趣讀 -
特朗普忍不了,要他倆走人?
2019-03-14 10:44 美國政治 -
“若特朗普今天恐嚇明天威脅,還亂抓人,誰敢赴美投資”
2019-03-14 10:39 華為 -
遇難中國公民家屬抵埃塞,中使館設聯絡處協助
2019-03-14 10:35 埃航空難 -
波音:支持停飛737 MAX,但仍對其安全性充滿信心
2019-03-14 10:10 航空安全 -
英國企業試行“三休日”效果明顯
2019-03-14 08:42 節日談 -
進口警報解除:可食用轉基因三文魚將首登美國餐桌
2019-03-14 08:02 食品安全 -
記者追問三連:延遲停飛是迫于美國壓力嗎?
2019-03-14 07:43 埃航空難 -
英議會否決無協議脫歐,真要“拖歐”?
2019-03-14 07:33 不列顛 -
“據最新數據”美國終于決定停飛
2019-03-14 07:17 航空安全 -
加拿大當然選擇……
2019-03-14 07:05
相關推薦 -
布林肯承認“開打前就給了”,俄方回應 評論 131央行宣布將擇機降準降息,“擇機”以何為標志? 評論 156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189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64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評論 296最新聞 Hot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
“到2030年,中國本土數學家將能引領世界”
-
密謀推翻馬爾代夫總統?印度回應
-
域外調查惹惱國際奧委會,“2034鹽湖城冬奧會有點懸”
-
欲爭奪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但英國國內阻力不小
-
土耳其喊話歐盟:他不干,我干
-
“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
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
特朗普炮轟:英國犯下了大錯!
-
盧卡申科:計劃訪華,事關未來
-
特朗普“封口費”案將于1月10日宣判,“但不會入獄”
-
“美國沒能改變中國”,布林肯一聽急了…
-
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緊張研判…”
-
以己度人?“中方為了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