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開始,“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
楊蓉yangrong@guancha.cn
具體損失將取決于罷工持續(xù)的時間。摩根大通認為,罷工不會持續(xù)多過一周。不過,包括海運分析公司Xeneta首席分析師彼得·桑德(Peter Sand)在內的行業(yè)分析師警告,即使罷工只持續(xù)一周,其引發(fā)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可能在未來更久加劇航運延誤、消耗運力、推高運輸成本。
牛津經濟研究院美國副經濟學家格雷絲·澤默(Grace Zemmer)表示,為期一周的罷工造成的積壓需要大約一個月才能消除,且隨著罷工影響的蔓延,超過10萬人可能會暫時失業(yè)。
美聯社提到,罷工還可能阻礙東部沿海港口出口,并造成西海岸港口的運輸堵塞。鐵路公司稱可以加大從西海岸運輸貨物的力度,但分析人士表示,這部分運輸量不足以彌補關閉的東海岸和墨灣港口。
穆迪分析公司經濟研究高級主管亞當·卡明斯(Adam Kamins)稱,“幾星期后”,美國供應鏈“將開始受到沖擊”,如果罷工繼續(xù)還會看到更嚴重的影響。供應鏈管理和物流公司Pro3PL的創(chuàng)始人杰伊·多基亞(Jay Dhokia)警告:“如果罷工繼續(xù)進行,將造成整個供應鏈的巨大延誤,這種連鎖反應無疑將延續(xù)到2025年,并造成整個行業(yè)的混亂。”
拜登和民主黨兩難
對于美國經濟和政治而言,此次勞資利益沖突爆發(fā)的時機都非常微妙。英國廣播公司(BBC)稱,隨著六周后美國大選的臨近,經濟增速放緩,失業(yè)率不斷攀升,罷工有可能讓美國現任總統(tǒng)拜登陷入困境。
美國Axios新聞網分析,根據1947年《塔夫脫-哈特利法案》,總統(tǒng)有權阻止或結束罷工,并申請實施80天的冷靜期。但這不是一名自稱是歷史上最支持勞工的總統(tǒng)可以采取的行動,工會及其支持者會嚴正表示反對。但如果放任罷工持續(xù)超過一周,又有可能激怒那些已經因物價上漲感到不滿的選民。
美國貿易、運輸和零售業(yè)團體一直敦促白宮進行干預。美國商會會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蘇珊娜·克拉克(Suzanne Clark)9月30日寫信敦促拜登援引《塔夫脫-哈特利法案》,稱“讓合同糾紛給我們的經濟造成如此大的沖擊,這是不合情理的”。
“這些港口總共處理了全國68%以上的集裝箱出口和56%的集裝箱進口,日貿易額超過21億美元。”克拉克寫道,“簡而言之,你有權在保持港口開放的同時繼續(xù)進行合同談判。”
美國服裝鞋襪業(yè)聯合會(AAFA)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史蒂夫·拉馬爾(Steve Lamar)上周致信拜登表達擔憂。他說,東海岸和墨灣港口去年處理了美國53%的服裝、鞋類和配件進口,價值超過920億美元,如果發(fā)生罷工,將導致港口在假日航運季高峰期中斷,這將導致商品供應短缺,推高商品價格,使通脹大幅走高。
此前,代表美國制造商、農民、批發(fā)商、零售商、進出口商、交通物流服務提供商和其他供應鏈相關方的170多家行業(yè)組織,以及美國69名眾議員也分別聯名寫信給拜登,傳達了類似的警告。
拜登政府則表示,這是一個集體談判的問題,政府不會動用其權力強行規(guī)定冷卻期或進行調解。
世界大型企業(yè)聯合會指出,在大選臨近之際選擇援引《塔夫脫-哈特利法案》將是一個“政治雷區(qū)”。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和公共事務副教授、前勞工部官員亞歷克斯·赫特爾-費爾南德斯(Alex Hertel-Fernandez)解釋說,這是因為《塔夫脫-哈特利法案》被勞工運動視為對其自主權以及與雇主談判能力的威脅,拜登不會不明白這一點。
赫特爾-費爾南德斯補充,盡管2022年拜登和國會曾根據《鐵路勞工法》提前阻止了大規(guī)模鐵路罷工,但如今美國的經濟狀況和當時“截然不同”。“由于卡車運輸和鐵路運輸的瓶頸,我們的供應鏈中斷相當嚴重,這意味著消費者在獲得他們日益需要的商品時已經面臨很多挑戰(zhàn)。”
美媒提到,ILA主席達格特在2020年大選中支持了民主黨人拜登,但最近一直對這名總統(tǒng)持批評態(tài)度。去年11月,達格特應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前總統(tǒng)特朗普邀請在后者的海湖莊園會面,進行“富有成效”的談話。據達格特稱,兩人有著“長期關系”,特朗普“承諾支持ILA反對在美國建設自動化碼頭”,而這是工會的主要關切。
在美國羅格斯大學勞工研究和雇傭關系教授威廉·布魯切爾(William Brucher)看來,雖然任何罷工混亂都可能傷害民主黨選情,但在大選前幾周疏遠勞工運動盟友的代價會更大。
羅格斯大學另一名勞工學教授托德·瓦雄(Todd Vachon)則觀察指出,工會目前在美國人中的支持率很高,但這部分是因為自1970年代以來,美國還沒有發(fā)生過嚴重擾亂經濟的罷工,如果港口罷工持續(xù)一段時間,公眾會如何反應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標簽 美國- 責任編輯: 楊蓉 
-
黎真主黨:以軍未進入黎境內,未與以軍發(fā)生直接地面沖突
2024-10-01 20:19 巴以恩仇錄 -
外國領導人熱烈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2024-10-01 19:54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 -
事關境外來華人員支付便利性,8地試點開放信用監(jiān)管數據
2024-10-01 18:50 -
黎真主黨首次使用“法迪4”導彈襲擊以色列境內目標
2024-10-01 17:47 巴以恩仇錄 -
荷蘭前首相呂特出任北約秘書長
2024-10-01 17:03 -
日本新內閣成員名單公布
2024-10-01 16:23 日本 -
“超40家外航正在使用”,美官方發(fā)警告
2024-10-01 15:20 波音危機 -
“誰殺死特朗普我就給誰15萬美元”,他拒不認罪
2024-10-01 14:37 美國大選 -
中美商務部長即將通話
2024-10-01 12:57 中美關系 -
歐盟想“邊打邊談”?
2024-10-01 12:13 觀察者頭條 -
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女主播喪生
2024-10-01 11:50 巴以恩仇錄 -
安理會一致通過,中方表態(tài)
2024-10-01 11:31 -
美俄空中“交鋒”!蘇35加速掠過F16機頭
2024-10-01 10:57 -
“面對中國,歐洲不能學美國”
2024-10-01 10:47 歐洲亂局 -
“聯大應建議對于以色列動武”
2024-10-01 10:43 -
“聯黎部隊已無法執(zhí)行巡邏任務”
2024-10-01 10:35 巴以恩仇錄 -
以方稱不會“長期占領”黎巴嫩南部,但…
2024-10-01 10:04 巴以恩仇錄 -
俄總理訪問伊朗
2024-10-01 09:19 -
他離任前一天仍在挑事:土耳其不應參與中巴倡議
2024-10-01 09:08 烏克蘭之殤
相關推薦 -
-
最新聞 Hot
-
打不過中企就使壞,回旋鏢砸美企自己頭上了
-
“印度在這三方面領先中國,但國防技術已遠遠落后…”
-
美軍火商虛報對臺軍售費用 臺當局稱美國政府負完全責任
-
國家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主要包括這五方面
-
“伊朗準備了至少10個報復方案”
-
“巴方已掌握重要線索,對爆炸詳情存在分歧”
-
A股開盤牛氣沖天,高開低走后市如何?全球資金正在重估
-
開戰(zhàn)一周年,以軍公布傷亡數據
-
這家航司也來:中國可以,我們不可以,不公平
-
美方不擇手段,超百名華裔科學家職業(yè)生涯被毀
-
英國拒絕,“我們跟你不一樣”
-
“在這個問題上,中俄相互理解”
-
美國把中資擠走,印度就能鉆空子?
-
“美國人醒來發(fā)現:中國變全球第一,那又如何?”
-
“若中方反制,我們將陷入巨大劣勢”
-
印尼媒體敲打他勿自取其辱:東盟峰會上提對抗中國?達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