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曉原:美國是因為重視基礎科學而強大的嗎?
筆者查閱了NSF官網上的歷年撥款數據,和美國2018年度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cators(這是一種每年提交給美國總統參閱的材料,事后都會公開出版)中提供的美國歷年R&D經費明細表,整理出一個簡表如下(為節省本文篇幅,每5年取一組數據):
表1:NSF年度撥款與美國年度科技研發總經費(單位:億美元)
表1清楚地表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每年獲得的撥款,雖然也逐年增長,但始終只有美國年度科技研發總經費的1.5%左右。也就是說,數十年來,NSF始終只能在美國科技研發經費中分得一點面包屑!這一點點面包屑,怎么支撐得起“美國開啟國家強力資助基礎科學研究新時代”的判斷呢?
問題還不止于此,NSF這點面包屑,是不是全都投入了基礎科學研究中呢?我們仍然來看NSF官網上的材料,那上面列有NSF為60周年紀念而開列的NSF的60項成功資助項目清單(1951~2011),筆者統計發現:只有12項可以明確確定為基礎科學研究,倒是有24項可以明確確定為技術,比如條形碼、云計算、光纖等等,也就是說,NSF得到的面包屑中,還只有大約20%才是用于基礎科學研究的。
橫向比較:哪些國家更重視基礎科學?
那么在美國科技研發經費總盤子中,用于基礎科學研究的份額會不會多一些呢?事實恰恰相反,比NSF的20%更少!我們仍然可以使用美國歷年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cators中的數據,科技研發總經費(即表1中的“R&D經費總額”)被分成三大部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實驗發展,其中基礎研究所占的百分比,1960年代甚至不到10%,1990年以后大致穩定在15~18%之間。也就是說,在美國科技研發經費總盤子中,85%的經費都投入了應用科學和實用技術。
如果確認美國大致將科技研發總經費的15%投入基礎科學研究,這似乎仍然可以讓人繼續堅信“重視基礎科學研究才使美國強大”——畢竟15%的絕對值也不小了,比如2015年就達到了835億美元。但是如果橫向比較一下,這個信念就會立時破滅。
美國人在歷年的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cators中,也收集世界各國的R&D經費總額及明細,數據雖不完整,但已經可以說明我們要討論的問題。下面是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各國基礎科學研究經費在科技研發總經費中的占比數據(百分比):
2002年,澳大利亞:24.9,奧地利:17.8
2003年,丹麥:18.3,俄羅斯:15.1,法國:24.1
2004年,澳大利亞:23.2,捷克:26.4,瑞士:28.7
2008年,瑞士:26.8,意大利:26.7,奧地利:18.7
2009年,法國:26.0
2015年,法國:24.3
從這些數據看,這些西方國家幾乎都比美國更重視基礎科學研究,但這些年來,上述國家在科技領域,有可以在美國面前逞強的嗎?俄羅斯數據太少有點難以判斷,但總體來看,美、俄的15%左右,幾乎是最少的。這是不是在暗示我們:基礎科學研究上投入資源更多的國家,整體科技實力反而更弱?
《科學:無盡的前沿》 [美]范內瓦·布什著 崔傳鋼譯 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無盡的前沿》的公開出版,也許是冷戰中一次有意識的戰略欺騙,也許只是布什等少數人的愿景宣示,但無論如何,在客觀上,《無盡的前沿》確實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的戰略欺騙效果。如果堅持要將布什和美國科技視為一個整體(許多人愿意如此),那么我們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美國就是在說一套做另一套。
魔咒還是魔法:中國崛起背后的數據
最近二三十年間,在科技方面崛起最快、逆襲最狠的,毫無疑問當屬中國。如果上面三節的內容還不足以讓讀者放棄“重視基礎科學研究才使美國強大”的錯誤認知,那就必須來看中國的令人震撼的數據了。
中國的數據在國家統計局官網上可以找到,筆者也整理一個簡表:
表2:中國基礎科學研究費用在年度科技研發總經費中的占比(單位:億元人民幣)
從表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在快速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二三十年間,盡管科研經費總額從幾百億快速增長到兩萬多億,但其中基礎科學研究費用的占比,卻始終控制在5%左右!
對于這個令人震撼的5%,國內也有人注意過,但因仍然停留在“重視基礎科學研究才使美國強大”的認知陷阱中,所以有人將中國這個5%斥為“魔咒”,他們盼望趕快“對標”美國和西方,大幅提高基礎科學研究費用。
但是,如果我們結合前三節內容,并且正視中國這些年在技術和產業方面無可爭議的巨大成就,那么中國這個令人震撼的5%,難道不是大智若愚的神識默運嗎?難道不是極強戰略定力的驚人展現嗎?中國的決策者頭腦極度清醒,不受外界戰略欺騙影響,堅定地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勝利前行。
- 原標題:江曉原:美國是因為重視基礎科學而強大的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沈玉萌 
-
中國科技的家底是什么?
2021-11-12 11:30 -
中國手機市場的難,realme真我的敢,雙11再現千萬銷量品牌
2021-11-10 10:22 大公司 -
臺積電已向美提交芯片供應鏈信息
2021-11-08 11:44 大公司 -
歷史性一步!中國女航天員首次太空出艙
2021-11-07 20:05 航空航天 -
神舟十三號乘組今晚首次出艙,預計持續6小時
2021-11-07 19:05 航空航天 -
5G+醫療,GE醫療張軼昊:為醫療資源不均、就醫難打開新局面
2021-11-06 18:50 醫學 -
神舟十三號乘組已做好出艙前準備
2021-11-06 13:44 航空安全 -
工信部:加快智能芯片、操作系統等攻關
2021-11-05 16:09 科技前沿 -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將擇機出艙
2021-11-05 16:06 航空航天 -
百度“知識增強的跨模態語義理解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獎
2021-11-03 21:14 大公司 -
一箭雙星!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二號02組衛星
2021-11-03 16:39 航空航天 -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今天揭曉
2021-11-03 07:52 -
“最萌大國重器”投用!
2021-11-02 22:00 高鐵世紀 -
中國科學家成功證明凱勒幾何兩大核心猜想
2021-11-02 16:29 -
長二F遙十三末級殘骸已再入大氣層
2021-11-02 10:17 航空航天 -
兩部門:17家國家大學科技園“較差”,要整改
2021-11-01 21:25 中西教育 -
北郵深研院與天儀研究院共建“天算星座”,明年擇機首發
2021-11-01 16:43 航空航天 -
最輕“國之重器”發布加強版,怎樣吸引更多人使用?
2021-11-01 15:41 科技前沿 -
武向平院士:未來我國將再造5個“天眼”
2021-10-31 17:32 天文 -
我國首次實現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已形成萬噸級產能
2021-10-31 14:25 聚焦三農
相關推薦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評論 18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97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75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評論 292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評論 174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