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荻:中國“走出去”,擠壓了世界發展?
關鍵字: 中國走出去對外投資新自由主義中國經貿擴張中國因素金融投機化【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盧荻】
【作者按:原稿為英文,分上下兩部分。上篇意在厘清中國“走出去”迄今的主要特性和對世界發展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下篇討論并反駁所謂“中國‘走出去’具有帝國主義特性”的論調。本文為上篇。感謝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陳碩穎博士的翻譯,惟作者已就翻譯稿做了相當程度的文句和內容修改,文章責任自當由作者承擔。】
中國“走出去”,怎么走了?
世紀之交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還是投資的主要接收國與輸出國。近年來,中國還倡議啟動了一系列旨在重塑世界經濟格局的國際合作機制。所有這些動向都引發國外廣泛關注中國“走出去”的性質和影響:中國的這種“走出去”是不是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內在的一部分?如果不是,又是什么?中國“走出去”對其他發展中國家有何影響?
現存國外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大都是批判中國的“走出去”,認為中國的對外經貿擴張從兩個方面損害了世界發展:其一,中國的出口擠壓了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空間;其二,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削弱了世界范圍的勞動者的議價能力。與這個論點密切相關的,是一個論點更加根本的判斷,即是認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格局基本上已經是新自由主義化了。
要應對上述這些觀點,既需要實證分析,也需要理論澄清。下文的實證分析表明:其一,所謂“擠壓論”有一定的現實根據,但其原因不在于中國,不在于中國的經貿擴張;其二,所謂“削弱論”并沒有現實根據,因為中國經貿擴張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生產率的持續提升,而非對勞工的(超)剝削。
外貿大膨脹的特征
從2009年起,中國(因為數據一致性考慮,本文僅指中國大陸)成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國。2014年,中國占世界出口總額的12%,而美國、日本和德國分別占9%、4%和8%。2014年,就進出口總額而言,中國、美國、日本和德國在全世界的份額分別是11%、11%、4%和7%。如果將經由香港地區進行的間接貿易計算在內,則中國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提升為14%,進出口總額的比重提升為13%(數據來自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和亞洲發展銀行《亞洲太平洋地區關鍵指標》)。這些數字無不顯示出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重要地位。
中國的國際貿易有三個特征值得關注:
其一是貿易增長。世紀之交以來,中國的出口和進口都展現出加速增長的態勢。從表1(如下)的數據可推算,1980至2000年間中國出口的年均增長率為14.0%,進口年均增長率為12.9%;2000至2014年間,出口的年均增長率躍升至17.4%,進口年均增長率躍升至16.7%。2014年的貿易順差額為3820億美元,相當于中國當年GDP的3.7%。該比值于2015年進一步上升為5.4%,在世界主要貿易體中,只有中國有這樣的表現。
其二是貿易平衡。除了在改革開放年代的前十年里有持續的貿易赤字之外,中國自1990年代初以來一直保持巨額的貿易順差。即便在2005至2014年期間,人民幣對主要貿易伙伴國家的貨幣持續和快速升值的情況下,中國依然保持了可觀的貿易順差。根據世界清算銀行的數據,在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中國的名義有效匯率升值46%,實際有效匯率(以消費價格指數計算)則升值54%。
其三是出口和進口結構。工業制品出口比其他種類出口品的擴張速度快得多,工業制品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從1980年的50%上升為2014年的95%。相比之下,工業制品進口占總進口的比重只是微弱增長,從65%上升為67%。“機械與運輸設備”貿易項下的出口增長最快,其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比重從1980年的5%上升為2014年的46%。該貿易項的出口對進口的比率從1980年的0.16上升為2014年的1.48。在各個制造業行業中,“機械與運輸設備”不能歸類為勞動密集型部門,因為在整個改革開放時代,該部門的勞動生產率與制造業的平均勞動生產率水平基本上都是持平。
從世界范圍看,這三個國際貿易特征幾乎為中國所獨有。這些特征意味著,中國的國際貿易擴張,特別是世紀之交以來的大膨脹,既無法用匯率操縱來解釋,也無法簡單地歸結為要素稟賦比較優勢。生產率增長和產業升級可能是遠比這兩個因素重要的驅動力量。
圖1. 中國商品進出口金額 (百萬美元)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2016年1月16日登錄獲取。)
與對世界貿易總量擴張相伴隨的另一個現象,是圖1所示的,中國與發展中經濟體的貿易增長更加顯著。在2000至2014年期間,中國與其他發展中經濟體(即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經濟體)貿易額的年均增長率為23%,相比之下中國與發達經濟體(高收入經濟體)貿易額的年均增長率只有15%。不僅如此,中國對發達經濟體一直是貿易順差,對其他發展中經濟體則一直為貿易逆差。中國從其他發展中經濟體大量進口初級產品導致了這種貿易不均衡的局面。
圖2. 國際貿易條件(1980 = 100)
(數據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2015年11月9日登錄獲取。)
與此同時,正如圖2所示,在2000至2014年期間,中國的國際貿易條件(即出口價格指數與進口價格指數的比率)持續惡化,而其他發展中經濟體的貿易條件總體上而言則大為改善。在1998至2013年期間,中國的價格貿易條件大幅降低32%,同期發達經濟體總體的價格貿易條件只略微降低6%,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全部發展中經濟體的價格貿易條件則大幅提高了35%。
- 原標題:盧荻:中國“走出去”,擠壓了世界發展?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雪
-
“一旦巴勒斯坦被消滅,黎巴嫩就會是下一個” 評論 62他公然鼓吹AI武器化:大國競爭下,美國要做好準備 評論 183“中國正在引領這一趨勢” 評論 104臺積電三星想在此建廠,美國“操心”:運給中國? 評論 143最新聞 Hot
-
他公然鼓吹AI武器化:大國競爭下,美國要隨時做好準備
-
全球最大商用車展,“中企矚目”
-
澤連斯基批萬斯“太極端”:犧牲烏克蘭來結束戰爭不可接受
-
“中國正在引領這一趨勢”
-
美國港口大罷工迫在眉睫,全球供應鏈又有大麻煩?
-
原住民兒童遺骸震驚世界三年后,加拿大“什么都沒發生”
-
臺積電三星想在此建廠,美國“操心”:運給中國?
-
“中國在考驗我們”,原來是忘了閉麥…
-
擅闖我領海后,日本驅逐艦艦長被撤職
-
美媒稱8萬烏軍陣亡、20萬俄軍陣亡,他先急了
-
國安部:起底“臺獨”網軍“匿名者64”
-
失聯多日的他已死?以色列官員否認
-
拜登又糊涂了:下一個誰啊?誰啊?
-
澤連斯基參觀美國軍工廠:謝謝,我們需要更多
-
日本能登地震災區遭創紀錄暴雨,已致6死10失蹤
-
“防俄羅斯”,烏克蘭在官方設備上禁用這軟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