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故宮博物院向日本出借顏真卿《祭侄文稿》,兩岸民眾都怒了
關鍵字: 顏真卿《祭侄文稿》顏真卿臺北故宮導讀顏真卿在面對巨大的國難與家變,更不舍其侄遇難之后,竟只剩一顆頭顱,無比悲憤和激動下,揮淚振筆疾書,寫下《祭侄文稿》,敘述了一段國仇家恨的歷史,字跡酣暢淋漓、一氣呵成,后世書法名家輩出,但臨帖《祭侄文稿》雖千百遍也無法達到它的氛圍。【文/觀察者網 童黎】
臺北故宮博物院向日本博物館出借的系列文物即將展出,又一次引發兩岸網民的怒火。
不僅因為其中一件是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紙卷出爐上千年后的脆弱性可想而知,可謂“展一次傷一次”,還因為這篇書法所代表的“氣節”。
然而,臺北故宮博物院為平息島內網民憤怒,還公開互相推卸責任,截至去年11月29日都未談定日本博物館的“回饋”展品。
觀察者網就此采訪到了華東師范大學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青年研究員樊波成,他表示,顏真卿《祭侄文稿》幾乎可以說是唐代書法的最高代表,而且是富有感情的真跡,和他平時的字大不相同,同時具有文物價值、藝術價值、鑒定價值,還有精氣神價值。
樊波成還指出,一般而言,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有制定一些不得出境展覽或是具體展覽規格的文物。例如,根據中國大陸規定,元代以前的書畫、絲作品都被禁止出國(境)展覽。
臺北故宮前任院長林正儀 圖自臺媒
“顏真卿‘復活’也寫不出的真跡”
昨天(12日),一條指責臺北故宮博物院,質疑《祭侄文稿》外借的微博引發眾多網民好奇和憤慨。
社交媒體截圖
上傳的海報顯示,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東京博物館將舉辦“書圣之后—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展出的文物中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有聲音提出,《祭侄文稿》去日本是正常的文化交流,為什么網上這么義憤填膺?還有人好奇這件國寶的珍貴程度。
但這從爆料者@黃昏的復活之藥 的簡單回復中就可略窺一二:“《蘭亭集序》正本失傳已久現在只有復制品,所以現在來看可以說是最珍貴的行書手稿。”
臺灣一名有25年收藏經驗的專業古董收藏家在《故宮外借國寶,文物保存掀危機》一文中指出,《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是唐朝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后世譽為“在世顏書第一”、“天下行書第二”,與王羲之《蘭亭集序》、蘇軾《寒食帖》合稱“天下三大行書法帖”。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兵變,勢如破竹般直搗京城,顏真卿堂兄顏杲卿及其子顏季明鎮守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縣),顏氏一門30余口被害。兩年后,顏真卿收復常山郡,命人至河北尋得顏季明尸骸,悲憤莫名,揮淚寫下《祭侄文稿》。
文章指出,“顏體字”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并不陌生,從小寫毛筆字的時候,多是臨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麻姑仙壇記》入門。顏真卿在面對巨大的國難與家變,更不舍其侄遇難之后,竟只剩一顆頭顱,無比悲憤和激動下,揮淚振筆疾書,寫下《祭侄文稿》,其文章敘述了一段國仇家恨的歷史,其字跡酣暢淋漓、一氣呵成,后世書法名家輩出,但臨帖《祭侄文稿》雖千百遍也無法達到它的氛圍。
及至公元784年,李希烈叛亂,75歲的顏真卿孤身前往敵營勸降, 被縊身亡 。
難怪微博人文藝術大V@蘇耷水 質疑道,“《祭侄文稿》已經不只是一件書法作品了,它不僅記錄了一代宗師的一生,也記錄了盛唐的毀滅。顏家滿門忠烈,被叛軍碎尸萬段,留下這么個遺跡。這種東西是可以借到海外展出做政治獻媚的嗎?”
社交媒體截圖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童黎
- 最后更新: 2019-01-15 20:49:22
-
臺北故宮稱《祭侄文稿》出借日本“符合程序”
2019-01-15 20:09 臺灣 -
“以前不許外媒旁聽庭審,有意見;現在允許去,也有意見”
2019-01-15 20:07 依法治國 -
《求是》發表習近平重要文章
2019-01-15 19:53 -
習近平對新時代政法工作的這些要求要牢記
2019-01-15 19:10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雙喜”臨頭:熊娃誤把痰盂當帽子戴…
2019-01-15 18:44 中國雷人秀 -
選舉大敗后 蔡英文開追大陸宮斗劇
2019-01-15 18:12 臺灣 -
我們總是要想辦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很多民族不一定有這個特質
2019-01-15 17:59 這就是中國 -
小學有194個博士家長 校方:因位于科教創新區
2019-01-15 16:18 -
男子救貓被困15米高大樹 貓縱身一躍走了...
2019-01-15 16:07 趣讀 -
“有沒有認真學中國法律?”
2019-01-15 15:45 依法治國 -
自習課丨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
2019-01-15 15:33 -
男子教訓霸座男 被判4個月拘役罰6萬
2019-01-15 15:31 憤怒的中國人 -
大連中院:不存在任何程序違法之處
2019-01-15 15:26 依法治國 -
編輯駭人言論引眾怒 博物雜志公布處理結果
2019-01-15 15:25 中國雷人秀 -
因音樂音量大小起爭執 男子捅死室友
2019-01-15 14:48 依法治國 -
又一個“精致”的司機師傅…
2019-01-15 14:31 趣讀 -
伊能靜推銷印度靈修課程 被@中國反邪教 狂懟
2019-01-15 13:45 明星那點事兒 -
25字9個拼音 6歲兒子的信讓緝毒警察紅了眼眶
2019-01-15 13:25 暖心聞 -
李作成晤美海軍作戰部長:中國軍隊不惜一切代價維護祖國統一
2019-01-15 12:57 中美關系
相關推薦 -
“英國終于還了”,中國又躺槍 評論 105“拜登罕見透露”,國際油價狂飆5% 評論 72事涉中國,“德國將投反對票,西班牙呼吁妥協” 評論 132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評論 316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評論 224最新聞 Hot
-
“他就職演說沒提‘亞洲版北約’,但仍流露出對更強威懾力的執著”
-
“英國終于還了”,中國又躺槍
-
“中國和美國正競相制定月球時間標準”
-
“內塔尼亞胡用了我的衛生間,然后就檢測出了竊聽器”
-
“面對中國電動汽車軟件,美國太弱沒啥籌碼”
-
“拜登罕見透露”,國際油價狂飆5%
-
事涉中國,“德國將投反對票,西班牙呼吁妥協”
-
“歐盟落后中美,再不改變就會消亡”
-
轉折點來臨,德國外長將訪華?
-
涉臺海,俄外長最新發聲
-
“在這個世界中,美國不是穩定的錨,而是需要防范的風險”
-
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
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
“‘生兒育女’后,馬斯克政治立場快速轉變”
-
以色列或打擊伊朗核設施?拜登:不支持,但…
-
“你可以嘗試從表面上踢走中國,但最終會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