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波:EUV光刻機的局限與半導體產業的未來
【文/汪波】
半導體產業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我們該如何應對?
如果把晶體管比作糧食,我們可以參考解決糧食危機的方法,來說明應對芯片挑戰的三種思路。
第一,最直接的就是繼續提升主要糧食的單位面積產量,這對應于提高芯片中晶體管的密度,這被稱為“延續摩爾”(More Moore)。
第二,是擴展其他糧食種類,提高豐富程度,這意味著除了CPU、內存等數字芯片之外,還要大力拓展模擬、射頻、電源、顯示、柔性芯片等的用途,以及通過3D芯片將各種功能集成在一起,這叫作“擴展摩爾”(More thanMoore)。
第三,也是最長遠的,是開發全新的糧食品種,這對應于探索MOS場效晶體管以外的新型晶體管,例如碳納米管場效晶體管(簡稱CNTFET或CNFET)、阻變式存儲器(簡稱RRAM)、相變隨機存取存儲器(簡稱PCRAM)、隧穿場效晶體管(簡稱TFET)等,這條路徑叫作“超越摩爾”(Beyond Moore)。
《芯片簡史》
作者:汪波
出版社:湛廬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續摩爾”
半導體業界繼續縮小晶體管尺寸,提高芯片里晶體管的密度,是“延續摩爾”路徑的主要目標。
當工藝節點從5納米進到3納米和2納米時,FinFET遇到了一個老問題,晶體管無法有效關斷,漏電流飆升導致發熱嚴重。盡管FinFET已經變成了立體結構,可通過凸起的三個側面去關斷導電溝道,但仍無法完全關斷。
2003年,研究人員提出了更大膽的“納米線”(Nano-wire)結構。在這種結構中,晶體管的導電溝道變成納米粗細的一根“線”,完全被一個環形的“柵”給全方位地環繞,就好像一只“手”握著橡皮水管。在“手”上施加電壓,能更好地關閉晶體管,減小漏電流。
雖然這種結構解決了晶體管關斷的問題,但也對晶體管開啟后通過的電流大小造成了影響:細細的納米線對電流的阻礙作用極大。
為此,2006年法國原子能委員會電子與信息技術實驗室(CEA-Leti)的研究人員提出納米片(Nano-sheet)結構。這類晶體管又叫GAAFET(見圖14-3)。在這種結構中,連接晶體管開關兩側的不再是細細的“線”,而是薄而寬的“片”,這樣全包圍的結構更利于關斷晶體管,而多個薄而寬的片又提升了導電能力。2017年,IBM公司展示了這種堆疊的納米片晶體管。2021年5月,IBM公司采用納米片成功突破2納米技術節點,在一個指甲蓋大小的芯片上集成了500億個晶體管。
圖14-3 晶體管結構的演變
IRDS預測圍柵晶體管將用于3納米、2納米及以下的技術節點。三星公司準備在3納米技術節點時切入圍柵晶體管,而臺積電公司準備在2納米技術節點時遷移過來。
在隨后的1納米和0.7納米技術節點,單個晶體管的尺寸將再一次面對挑戰。IRDS預測那時業界將把水平放置的圍柵晶體管豎立起來,以進一步減小“占地面積”。再進一步,業界還可能將圍柵晶體管堆疊起來,做成3D結構。芯片將通過堆疊的方式繼續向上“生長”,就像一層層的空中花園,以便繼續提高單位面積可以容納的晶體管的數量。
盡管有了好的晶體管結構設計,但能否將其制造出來則又是另外一回事。
制造晶體管的最大瓶頸仍然是光刻機。光源為193納米的浸沒式光刻機可以加工的最小柵間距約為34納米。要知道,193納米的紫外光(經過水折射后變成134納米)本身無法用來加工這么小的尺寸,它需要經過多次曝光,分次加工線條的不同邊緣,才能達到所需的精度。
然而,加工尺寸越小,紫外光進行多重曝光所需的掩膜版數量也就越多,到了7納米技術節點就需要幾十層掩膜版。掩膜版越多,加工步驟越多,所花費的成本和時間也就越多。10納米工藝制造的晶圓比14納米工藝制造的晶圓貴了32%,而在7納米的技術節點又比10納米貴了14%。如果到5納米技術節點時再不采用下一代EUV光刻機,光刻所需的步驟將達到100多步。
EUV光刻機(見圖14-4)的光源波長是13.5納米,僅為浸沒式光刻機的1/10,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希望。然而,EUV光刻機的問世時間卻一次次地推遲。早在1994年,半導體業界的幾家公司就聯合起來啟動了EUV光刻機的工業化進程。阿斯麥爾公司于2006年交付了一臺光刻膠的掃描樣機,但之后卻卡在了激光光源這一障礙上,波長13.5納米的EUV光太難產生了。
直到2011年,美國加州的西盟半導體設備公司(Cymer)提出了一種產生極紫外激光的方法。阿斯麥爾公司的一位光刻專家阿爾貝托·皮拉提(Alberto Pirati)評論說:“我第一次聽到這個主意的時候,覺得它很瘋狂。”這個主意是將金屬錫高溫熔化,把極其細微的液滴均勻地噴灑在一個空腔里,然后用大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發出一束強光,以每秒5萬次的頻閃照射這些液滴,并將其轉變為類似太陽中的等離子體,從而激發出13.5納米的EUV。
圖14-4 EUV光刻機原理示意圖
然而,這種方法的效率卻異常低下,激光器需要20千瓦功率的輸入(可為100臺冰箱供電),卻只能得到11瓦(相當于一盞LED臺燈的功率)輸出,遠小于光刻所需的250瓦,其余99.945%的能量都變成熱量耗散掉了。
不得已,西盟半導體設備公司找到了一個變通方法:用一束低功率的先導激光照射滴液顆粒,將其“壓扁”成薄餅形狀,增大受光面積,接著再用高功率激光照射,以激發出更多的EUV光。2013年,輸出的光源功率提高到了55瓦,2016年達到了200瓦。2018年終于達到了實際工作所需的250瓦。
盡管EUV光源有了,但新的問題又冒了出來。EUV光無法在空氣中傳播,因為這么短波長的光會被空氣吸收掉。為此,機器內部的光傳播路徑和晶圓加工臺所在區域要抽真空。
更麻煩的是,玻璃透鏡也會吸收EUV光,人們不得不放棄使用了幾十年的透鏡,改用反射鏡。然而,普通的反射鏡也會吸收EUV光。為此,阿斯麥爾公司發明了一種特殊的鏡子,表面交替涂有硅和鉬的薄層,每層只有幾納米厚。利用兩種材料不同折射系數的布拉格效應,每個交界面處都可以反射一部分EUV光。
EUV光在到達晶圓臺前要經過12個反射鏡,每次反射損失30%,最后只有約1%的光線能照射到晶圓片上。本來250瓦的光源,照到晶圓上只剩下2瓦。
如此微弱的光線需要光刻膠極其敏感,但高靈敏度的光刻膠又會引起加工精度的波動……技術難題層出不窮,解決完一個,又冒出一個。
經過多次延遲,阿斯麥爾公司最終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制造出了人類歷史上最精密的光刻機,每臺成本高達2億美元。
2018年,阿斯麥爾公司開始向客戶交付EUV光刻機。每臺機器的部件需要4架波音747飛機運送。運抵晶圓廠后,那里會有準備就緒的上百名工程師,他們負責安裝和調試。光刻機占地約80平方米,其中激光部分占了20平方米。整個機器像一座冰山,因為大量管道和線纜埋在地下10米深處,然后才是露出地面的部分。
2020年,經過17年的研發,EUV光刻機終于開始用于5納米節點的工藝制造。它在未來面臨著新的挑戰。1納米及以下的技術節點需要更高的分辨率。這時,就需要高“數值孔徑”的EUV光刻機,而后者所需的光源功率還要再翻一倍,達到500瓦才行。
然而,EUV光刻機很快也將達到極限。IRDS預計,2028年半節距將達到極限的8納米(此外,盡管X光和電子束的波長比EUV更短,但是由于X光需要占地面積很大且昂貴的同步輻射源,而電子束的串行寫入會導致效率低下,被認為不適合大規模芯片制造)。那將會是“懸崖邊緣”,再往前就是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統治的世界了。當光刻精度達到極限后,晶體管尺寸將無法繼續縮減。
唯一有可能繼續增加晶體管密度的方法,就是將多層芯片在垂直方向上堆疊,這就像是將一層平房變成高層樓房,以提高晶體管密度。實際上,在EUV光刻機之前的工藝上,人們制造成本敏感的存儲器時就已經開始使用3D堆疊技術,這樣就無須采用最先進的光刻機,也能很好地控制成本。目前,存儲器已經實現了數百層的堆疊。
除了以上困難,CPU性能提升也變得越來越緩慢。20世紀90年代,CPU性能每年可以提升52%,到了21世紀前十年每年只能提升23%,從2011到2015年,這個數值又下降了近一半,只有12.5%,而在2015年到2018年幾乎停滯,只有3.5%。
而且,CPU和存儲器之間的“內存墻”也越來越難以逾越。馮·諾伊曼計算機要先從內存中調取數據,再送入CPU中計算。但是,CPU處理能力顯著提高后,計算機從內存調取數據的速度并沒有等比例提高,于是CPU和內存之間就形成了通道瓶頸。
CPU很快將“腹”中的數據“消化完畢”,而新的數據卻遲遲不能從內存“喂”過來,CPU不得不處于“饑餓”狀態。據估計,計算機從內存將數據搬運過來的時間比CPU處理時間至少長10倍,CPU只能將寶貴的時間和資源浪費在等待上。
造成CPU和內存之間存在“高墻”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是CPU和內存的距離,它們位于不同的芯片,容易造成信號延遲。為了縮短這段距離,人們提出將CPU與內存封裝在同一顆芯片內,分別放置在不同層,然后堆疊成一顆三維芯片,層與層之間通過硅通孔相連,以縮短信號傳輸距離。然而,即使CPU和內存在同一顆芯片內的不同部分,互連線上的時延也越來越嚴重。
徹底解決“內存墻”問題的方法是改變CPU從內存中調取數據的方式,不再以計算單元為中心,而改為以存儲為中心,發展計算、存儲一體的“存內計算”。這種全新的計算機架構有可能改變“80歲高齡”的馮·諾伊曼計算機架構的統治地位。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子怡 
-
“我們干的,怎么了?”
2023-09-30 13:49 科技前沿 -
世界最大!破解“卡脖子”難題
2023-09-29 22:20 -
分析師:明年阿斯麥EUV光刻機出貨量將下調20-30%
2023-09-28 14:35 觀網財經-科創 -
世界最大沖擊式水電機組轉輪鍛件首套研制成功
2023-09-28 11:51 -
人類首次“看見”的那個黑洞,被證明確實在自旋!
2023-09-28 07:49 科技前沿 -
全球最大!又一國之重器建成
2023-09-28 07:12 科技前沿 -
國家大力值計量基準能力建設取得新突破
2023-09-27 17:46 科技前沿 -
郭光燦團隊等實現全被動量子密鑰分發
2023-09-27 08:55 -
印度“月船3號”著陸月球南極?錯!
2023-09-27 08:22 印度驚奇 -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三號04星
2023-09-27 06:34 航空航天 -
阿里云開源通義千問140億參數模型
2023-09-26 22:48 觀網財經-科創 -
?余承東:鴻蒙原生應用全面啟動
2023-09-26 13:23 觀網財經-科創 -
我國科研人員研制出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
2023-09-24 14:17 科技前沿 -
“AI使目前形勢變得更加復雜,中美必須開展對話”
2023-09-23 15:37 中美關系 -
我國發起的蛋白質組大科學計劃國際總部成立
2023-09-23 14:45 醫學 -
清華全球碳中和年度進展報告:中國得分全球第五
2023-09-23 08:10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泰國與華為合作:共同開發泰國盤古氣象大模型
2023-09-22 11:30 觀網財經-科創 -
諾獎劍指AI?谷歌蛋白質結構預測模型獲2023年拉斯克獎
2023-09-22 09:22 醫學 -
我國科學家制備出全分散微球材料,可從廢水中回收染料
2023-09-22 07:21 科技前沿 -
國產貓用疫苗實現零的突破
2023-09-22 07:09 醫學
相關推薦 -
“朔爾茨對波蘭總統怒吼,在場領導人都驚了” 評論 30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39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58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76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