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仁湘:明明有分餐制傳統,中國人為何最終選擇了圍桌會食?
其實古代的分餐制轉變為會食制,并不是一下子就轉變成了現代的這個樣子,還有一段過渡時期。這過渡時期的飲食方式,又有一些鮮明的時代特點。在會食成為潮流之后,分餐方式并未完全革除,在某些場合還要偶爾出現。例如南唐畫家顧閡中的傳世名作《韓熙載夜宴圖》,就透露出了有關的信息。據《宣和畫譜》說,南唐后主李煜想了解韓熙載夜生活的情況,令顧閎中去現場考察,繪成了這幅《夜宴圖》。
南唐顧閡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夜宴圖》為一長卷,夜宴部分繪韓熙載及其他幾個貴族子弟,分坐床上和靠背大椅上,欣賞著一位琵琶女的演奏。他們面前擺著幾張小桌子,在每人面前都放有完全相同的一份食物,是用八個盤盞盛著的果品和佳肴。碗邊還放著包括餐匙和筷子在內的一套進食具,互不混雜。這里表現的不是圍繞大桌面的會食場景,還是古老的分餐制,似乎是貴族們懷古心緒的一種顯露。其實這也說明了分餐制的傳統制約力還是很強的,在會食出現后它還有一定的影響力。
在晚唐五代之際,表面上場面熱烈的會食方式已成潮流,但那只是一種有會食氣氛的分餐制。人們雖然圍坐在一起了,但食物還是一人一份,還沒有出現后來那樣的津液交流的事實。這種以會食為名、分餐為實的飲食方式,是古代分餐制向會食制轉變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發展階段。
到宋代以后,真正的會食——即具有現代意義的會食才出現在餐廳里和飯館里。宋代的會食,由白席人的創設可以看得非常明白。陸游的《老學庵筆記》說北方民間有紅白喜事會食時,有專人掌筵席禮儀,謂之“白席”。白席人還有一樣職司,即是在喜慶賓客的場合中,提醒客人送多少禮可以吃多少道菜。陸游以前,白席人已有記述,《東京夢華錄》就提到了這種特殊的職業,下請書、安排坐次、勸酒勸菜,謂之“白席人”。白席人正是會食制的產物,他的主要職責是統一食客行動、掌握宴飲速度、維持宴會秩序。現代雖然罕見白席人,但每張桌面上總有主席(東道)一人,他的職掌基本上代替了白席人,他要引導食客一起舉筷子,一起將筷子伸向同一個盤子。
在傳世宋代繪畫《清明上河圖》上,我們看到汴京餐館里擺放的都是大桌高椅。在宋代墓葬的一些壁畫上,我們也看到不少夫婦同桌共飲的場景。在17世紀日本畫中描繪的清代船宴中,我們看到官員們圍著一張桌子猜拳行令,桌上擺放著美酒佳肴。這都說明會食傳統經過千多年發揚光大,已是根深蒂固了。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當我們現在用力倡導分餐制時,會遇到傳統觀念的挑戰,也會遇到一些具體的問題。會食制在客觀上是促進了中國烹調術的進步的,比如一道菜完完整整上桌,色香味形俱佳,如果分得零七八碎,不大容易讓人接受。難怪有些美食家非常擔心,擔心改革了會食制,具有優良傳統的烹調術會受到沖擊,也許會因此失掉許多優勢,分餐與會食對饌品的要求肯定會有很大不同。其實,這也沒什么要緊的,丟掉一些傳統的東西,意味著有更多的機會創造新的東西。
分餐制是歷史的產物,會食制也是歷史的產物,那種實質為分餐的會食制也是歷史的產物。我們今天正在追求的新的進食方式,看來只須按照唐代的模式,排練出—套仿唐式的進食方式就可以了,不必非要從西方去引進。這種分餐制借了會食制固有的條件,既有熱烈的氣氛,又講究飲食衛生,而且弘揚了優秀的飲食文化傳統。
(本文原刊于《文物天地》2003年第11期。)
- 原標題:古代中國的分餐與會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戰“疫”說理】完善社區治理,彰顯制度優勢
2020-03-14 12:15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歐洲疫情“雪崩”之前,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闖天涯
2020-03-13 17:49 歐洲亂局 -
追個星怎么就追成了“互黑互撕”的“宮斗”?
2020-03-11 07:14 -
我為什么想寫下日本主婦的“思秋”?
2020-03-08 09:20 節日談 -
擔心輿情雜音擾亂“軍心”?怕是擔心錯了地方
2020-03-06 07:13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我們發掘了兩處史前瘟疫遺址,得出了一些啟示
2020-03-04 07:23 考古 -
洛陽湯館復工,喝出了高考的感覺
2020-03-01 09:18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北京東城出現近日武漢來京病例
2020-02-26 16:02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新冠中藥方過多過雜,會讓百姓和基層中醫師迷茫
2020-02-25 07:44 新冠肺炎抗疫戰 -
什么是社會進步的標準?
2020-02-24 07:31 -
非常時期,讓我們談談“低級黑”和“高級紅”
2020-02-21 11:07 -
北大人民醫院現確診病例 已對142名腎透析患者進行觀察
2020-02-20 18:51 新冠肺炎抗疫戰 -
警惕“文牘政治”成為滋生官僚主義的溫床
2020-02-17 07:48 -
刻意隱瞞、吐口水致醫護人員感染,患者出院即被警方帶走
2020-02-15 19:56 新冠肺炎抗疫戰 -
袁隆平院士的“硬核”支援,到達武漢!
2020-02-14 18:33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澳門采購口罩主要來自海外:不想增加國家負擔
2020-02-14 18:22 新冠肺炎抗疫戰 -
“風月同天”是中國人貼的,龍應臺和奧斯維辛又是怎么回事
2020-02-14 07:53 -
《寄生蟲》摘得奧斯卡,韓國電影真成“亞洲之光”了?
2020-02-14 07:31 三八線之南 -
最質樸的堅守,是黨員醫護工作者的精神本色
2020-02-13 20:53 -
蝙蝠曾代表“福氣”,但現在沒人這么說了
2020-02-13 08:11
相關推薦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5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2“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2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