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嵐:特朗普和馬斯克的蜜月能持續多久?對美國制造有何影響?
諷刺的是,克萊因今天所痛批的企業行為“偏差”,恰恰出于美國式“管理資本主義”發展壯大的原動力。
企業史泰斗阿爾弗雷德·錢德勒在《規模與范圍》一書中曾總結道:“作為核心動力的是企業作為一個整體的組織能力……在保持企業市場份額方面,中層管理人員的能力比主管每個運作部門的低層管理人員的能力更加重要……高級管理人員的能力是工業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最關鍵因素。
組織能力的發掘和保持不僅可以確保企業的持續發展,還可以影響企業的和新興工業企業所在國家的持續發展。這種組織能力可以成為發展的動力,有助于使美德兩國在一戰前的30年間成為世界上產量最大、最富競爭力的國家...盡管英國不斷承諾要將管理層改革為非等級式的、人性化的形式,但是他們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礎工業中卻未能完成改革。這阻礙了英國企業以及英國經營產業的競爭力的發展,并大大削弱了英國產業相對于兩個主要競爭對手的工業力量”。
這種由中高級企業管理者為載體的組織能力,在驅動美國工業開疆拓土的同時,也催生著美國式企業管理的一輪輪深刻演化。克萊因痛心疾首的美國企業“脫實向虛”,其實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綜合經營與杠桿收購浪潮中已然奠定。對于訓練有素、經綸滿腹的MBA管理通才而言,將大型企業的龐雜分支視作報表上一籃子投資組合,從冰冷的財務數據“點石成金”,本就是再理性不過的取向。
1981年正式接掌通用電氣的杰克·韋爾奇,正是此種“基金經理化”CEO的典范,也在單極時代享受著全球企業界的狂熱崇拜與追捧。
這一時期,“日本制造”崛起也曾在美國產業界掀起過曇花一現的精益、JIT學習熱,然而這些源于日本企業“現場”的經驗很快被證明水土不服,被本土化、面向中高層管理者的六西格瑪運動取代。
歸根結底,美國企業形成以中高層管理者為核心的組織格局,其根源在于早年工業資本與車間工人之間的劇烈對抗,使美式大工業就此走上將生產管理自主權從車間剝離的道路。正如產業經濟學家拉佐尼克(William Lazonick)所言,移植日本經驗“需要在美國大生產企業中作一場急劇的勞動關系重組,才能使管理者相信在日本管理實踐中工人擁有的技術和權力只會被用于增加生產剩余,而不是被用來進行產量節制”。
與此相反,日本乃至韓國、中國等東亞模式的后起代表,則顯現出車間現場管理與被管理者之間全然不同的張力。日本質量管理之父石川馨曾猜想,造成這一區別的最重要因素或許是東亞國家以工商為末業的前工業化傳統,而后從農業人口而非手工業人口轉移向大機器生產,反而可能因缺乏分工專業化習慣,形成意料之外的基層管理“后發優勢”。
在今天對美國企業“脫實向虛”的激烈抨擊中,美式車間管理的對抗性大有必要被重新強調。正是這種激烈對抗的存在,使美國企業組織能力向今天所看到的路徑演化。新一代研究者們所幻想的“另一條道路”,則早已被美國產業史上倒下的累累尸骨所證偽。
記錄美國機床產業變遷的杰作《當機器停止運轉》中,Burgmaster這家美國機床產業“專精特新”小巨人的興衰浮沉,就足以作為“另一條道路”的代表。
曾幾何時,美國機床廠商一如今天被神化的歐美日“隱形冠軍”,習慣通過累積訂單與控制生產周期的手段平滑市場景氣波動,穩定而豐厚的收入使中小企業也足以通過利潤分享和年功體系維持溫情脈脈的勞資合作關系。然而山崎等日本低成本競爭者加入后,以最樸實無華的價格杠桿和運營效率摧毀了這套商業模式的運轉,開放競爭中,Burgmaster等“守成”廠商往往在保利潤還是保營收的兩難抉擇中反復搖擺,勞資合作也隨之瓦解,“血條”有限的中小企業,最終只能選擇或被并購或是破產的結局。
正是作為對這種開放競爭的無奈回應,導致了拉佐尼克彼時觀察到的另一個重要現象,即美國方興未艾的“去藍領化”浪潮,以至于冷戰尾聲的美國朝野形成了這樣一種延續至單極時代的堅定共識:“如果一個公司、一個行業或一個國家在接下來四分之一世紀里未大幅度增加制造業生產,同時未大幅度減少其藍領工人數量,它就無望保持競爭力,甚或無望保持‘發達’,它將相當快地衰落。英國最近25年里一直處于工業衰落之中,多半是因為每個制造單位的藍領工人數量的下降遠慢于所有其他發達國家。即便如此,英國在發達國家中間失業率最高—超過13%。
英國的例子顯示了一個新的、至關緊要的經濟公式:一個公司、行業或國家,若將維持藍領工人的制造業工作置于其國際競爭力(那意味著穩步減少此類工作)之前,那么它不久就將生產和工作兩頭落空。維持此類藍領工作的努力實際上是造就失業的辦法……這當中蘊涵的是一個結論:一國越快地縮減制造業中的藍領雇傭,它的總失業量就會越小”。
基于這樣的共識,許多美國大公司如IBM、通用電氣、三大底特律車企,也不約而同將“去藍領化”作為方針,其中表現最“優秀”的IBM,甚至在郭士納掌舵期間上演了一出從硬件公司全面轉型軟件公司的“大象之舞”,公司股價也果然創造了暴漲十倍的奇跡。
從其后的實踐看,美國工業界整體實現了這一發展目標,在第二產業GDP占比大體穩定的同時,采掘、建筑和制造業就業在全部就業人口中的比例目前僅約10%,而中國的可比指標則約30%。
然而隨著單極時代的落幕,從股東價值最大化到“去藍領化”,曾經不證自明的金科玉律,已成為美國經濟“誤入歧途”的主要罪證,重振美國工業與藍領就業,則又成為不分紅藍的跨黨派共識。
如同八十年代的精益管理學習熱,今天的美國精英,也對其理解的“中國制造”崛起法寶——產業政策給予了極高期待。
這種對產業政策的重新認知,可以認為是精益管理帶來的基層“現場”視角后,對美國經濟理論的另一大啟發:推動企業發展的組織能力,既可以存在于公司這一實體之內,也可以存在于更高層面的“有為政府”。
不過這種對產業政策的頓悟和效仿,就像當年的精益管理熱潮,在脫離了勞動力稟賦這一基礎后,注定只會收獲似是而非的結果。
剛剛結束的選戰,僅僅是對勝利者駕馭產業政策考驗的開端。
正如前文所述,特朗普、萬斯團隊反復聲稱將以全面的關稅壁壘刺激制造業。作為美國通脹潮最初的吹哨人,拉里·薩默斯甚至直接將這一激進做法評價為“導致所有滯脹的藥方”。
至于更為精細的產業政策謀劃,克萊因也提到,在實施中將面臨許多障礙和復雜情況:“首先,美國政府機構在設計和執行產業戰略方面的專業知識相對較少,與亞洲同行相比尤其如此。美國政府本身的組織結構也較差,整合外交政策和經濟政策的機構能力有限”。
或許,在明確表達了參與白宮事務的興趣后,馬斯克這樣的人物也可能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從而補上華盛頓職業官僚在產業政策規劃與落實中的能力空白。
事實上,特朗普與馬斯克之間的蜜月狀態,也不由不令人回想起近一個世紀前的新政大聯盟。彼時羅斯福與西部財團之間水乳交融的合作,使得杰西·瓊斯(Jesse Jones)、亨利·凱瑟(Henry Kaiser)等極具個人魅力與經營手腕的西部實業家登上了全國舞臺,在美國經濟事務中留下了自己的深刻印記。
不過,即便美國產業政策的“模仿秀”能夠成行,乃至端出超越拜登時期“綠色新政”動議的超大規模刺激,并且新一代少數族裔勞動也能夠適應全新的勞動關系重組,但仍然有一個殘酷的追問橫亙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在保護的高墻后獨自繁榮,還能讓美國生活方式重新產生感召力么?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標簽 心智觀察所- 原標題:特朗普和馬斯克的蜜月能持續多久?對美國制造有何影響?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昊 
-
天舟七號順利撤離空間站組合體
2024-11-10 16:43 航空航天 -
我國成功發射航天宏圖PIESAT-2 01~04星
2024-11-09 12:27 航空航天 -
我國科學家讓“薛定諤的貓”活了20多分鐘!
2024-11-07 14:27 科技前沿 -
獨家對話|“對于中國市場,這才是阿斯麥的主要擔憂”
2024-11-05 08:51 心智觀察所 -
視覺盛宴!心智觀察所線下沙龍熱議顯示與圖像處理
2024-11-04 09:48 心智觀察所 -
成功分離!神十八乘組踏上回家路
2024-11-03 16:21 航空航天 -
神十八乘組明日凌晨1點多返回
2024-11-03 11:15 航空航天 -
今年有另一場更值得關注的數學競賽
2024-10-31 08:12 心智觀察所 -
中國貨運航天飛機,來了
2024-10-30 07:26 航空航天 -
馬斯克擁抱特朗普的隱秘心境,藏在這部美劇中
2024-10-29 14:35 心智觀察所 -
神十九將帶果蠅上太空 小鼠:等我
2024-10-29 13:34 航空航天 -
我國首艘深遠海多功能科學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完成試航
2024-10-26 19:44 中國精造 -
“把大象裝進冰箱”,鴻蒙為什么行?
2024-10-25 14:41 心智觀察所 -
我國科研人員揭示過敏反應關鍵機制
2024-10-25 13:40 -
我國成功發射天平三號衛星
2024-10-22 08:55 航空航天 -
肖克利的幽靈重現硅谷
2024-10-22 08:39 心智觀察所 -
中方代表:防止出現機器自主殺人
2024-10-22 08:26 科技前沿 -
中國科學家讓“死亡”50分鐘豬腦“復活”
2024-10-20 15:05 科技前沿 -
污蔑寧德時代,美國有著怎樣的怨念與悔恨?
2024-10-17 14:33 心智觀察所 -
我國成功發射高分十二號05星
2024-10-16 08:33 航空航天
相關推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42“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6“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27“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