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實: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缺人才啊,我面試的博士卻是這種態度
【導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2022年任務時指出,要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
本文作者從自身經歷出發,揭開了生物醫藥產業的人才培養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徐實】
最近幾年,中國的生物醫藥產業進入了迅猛發展的時期。根據德勤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團隊發布的白皮書,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倡導下,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于2020年的產值規模突破2.5萬億元人民幣,而預計到2025年的總產值將達到5.84萬億元人民幣。生物醫藥產業的整體發展,必然帶動就業,于是各企業心照不宣地將招募人才當做頭等大事。
近兩年里,我就沒見哪家生物醫藥企業說過“招人不困難”這樣的話。說到招募人才,各企業的表示無非是“比較困難”、“很困難”或“非常困難”。真正難以填滿的是需要專業技術背景的崗位,我在上海開公司的中國科大師兄有這樣的感慨:放個行政崗位出來,一天能收百八十份簡歷,實在看不過來;而放個研發崗位出來,一連幾個星期都看不到合意的候選人。
其實上海已經是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人才中心了,上海尚且如此,其他區位弱一些的城市可想而知。“千軍不易得,一將更難求”是中國生物醫藥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人才供給已經成為企業增加研發實力的瓶頸,乃至行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這種現象的成因,以及解決之道,是本文重點探討的內容。
生物醫藥企業所需的技術人才,來源主要有兩個方向:1. 業內企業前些年從內部培養的人才,算是產業積淀出來的“生力軍”;2. 從高校和研究機構畢業的研究生,可視為“新生代”。當前問題的實質是,“生力軍”在絕對數量上“不夠用”;而“新生代”的絕對數量雖然不少,但很大一部分在質量上“不堪用”。
“生力軍”的顯著優勢在于,這些人才經歷過工業體系的培養,知道企業對具體職位的期待是什么,可謂“召之能來,來之能戰”。然而,中國的生物醫藥企業從仿制藥向創新藥轉型,也就是最近5、6年的事情。受先前產業規模所限,企業的人才儲備相當單薄。即使是恒瑞、百濟神州這些國內一流的生物醫藥企業,其研發團隊的規模也遠低于基因泰克、BMS、輝瑞等有世界影響力的生物醫藥企業;至于科倫藥業、齊魯藥業等位居第二梯隊的生物醫藥企業,其創新藥研發部門只能算剛剛成軍,尚在培養成建制的戰斗力。
總之,國內生物醫藥企業前些年從內部培養的人才太少,而生物醫藥領域的“海歸”高端人才,每年有個千把人就不錯了;二者加在一起,依然無法滿足整個產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
于是,近幾年中國生物醫藥企業之間普遍展開“互挖墻腳大戰”——各企業為了短期內充實自己的研發團隊,不惜代價去挖其他企業的技術人才。愈演愈烈的“互挖墻腳大戰”,使得行業獵頭賺得盆滿缽滿,但是也滋生了業內的浮躁風氣。某些動機不純的人,與獵頭私下聯手,借著行業崛起際遇開展“自我炒作”。
在招募技術人才的過程中,我就多次見過這樣的案例——某人2年之內連續換了3份工作,但任職的這幾家企業其實在業內表現還不錯。這就說明,此人連續跳槽并不是因為企業出了問題或項目開展不下去,而僅僅是因為他想通過跳槽獲得更高的職位和薪酬。
而獵頭樂于幫他折騰的原因是,通過獵頭的運作每跳槽一次,獵頭就從用人單位多收一份傭金。獵頭可以一魚兩吃、一魚三吃,不亦樂乎。這類頻繁跳槽的“職場老油條”,根本不在乎在某個職位上能夠做出什么成績,對企業毫無忠誠度可言,對產業發展更不會有益處。企業若想招募能做實事的人才,還是避開他們為好。
“互挖墻腳大戰”使得生物醫藥行業的薪酬成了“玄學”。放在5年前,生物醫藥行業的薪酬水平一度比較清晰,企業約定俗成,有某種學歷加幾年經驗的人才,大致應該給什么樣的薪酬。但是現在就真不好說了——頻繁跳槽已將某些人的身價炒得過火,甚至超過了美國同等職位能夠得到的薪酬。客觀地說,這不是什么健康的現象,只不過便宜了個別“職場老油條”罷了。
“互挖墻腳大戰”是“生力軍”不足導致的企業短期行為,揚湯止沸未必能解決實質性問題。善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優秀技術人才,絕不是自我炒作的產物,而是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鍛煉出來的。即使企業能夠從外部挖到些人才,但是如果不注意從內部培養人才,將來仍會面臨人才斷檔的問題。但凡不正常的事情,都不會太長久。隨著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沉淀下來的產業人才儲備會逐漸增加,“互挖墻腳大戰”的狀況有望逐漸得到緩解。
有著現成產業界經驗的“生力軍”絕對數量不足,緣于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前些年底子太薄,這個問題客觀上需要時間來解決。從高校和研究機構畢業的研究生形成的“新生代”,絕對數量其實不少,卻仍然無法滿足產業界的需求。當下就存在這樣一種“冰火兩重天”的奇觀:
一方面,相當一部分高學歷畢業生很難在企業找到工作,甚至淪落到競聘中學教師職位的地步。走投無路之輩埋怨生物醫學相關專業是“天坑”,希望后輩們千萬別進來。
另一方面,生物醫藥企業求賢若渴,即使有充足的預算、提供體面的薪酬,也難以招募到合格的“新生代”充實研發團隊。
醫療行業從業者賀照人根據我國教育部的統計數據,在知乎上發布了這樣一張統計表。
由該表格可以直觀地看到,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投資規模呈現井噴式增長,十幾年間飛越了兩個數量級;而相關專業的博士畢業數量只有緩慢的增長,用十幾年的光景尚未翻倍。產業騰飛帶來了豐富的就業機會,近年的畢業生應該算是趕上了最好的時代,但為什么還會出現找工作困難的情況呢?
真實原因可謂非常殘忍:我國許多高校存在學術研究與產業需求完全脫節的狀況。
站在生物醫藥企業的視角上看,在所謂“純學術”環境下畢業的許多研究生,不具備起碼的勞動能力,如同“廢物點心”。許多高校在教學和科研的根本導向上存在嚴重問題,不僅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還讓畢業生承受就業困難的不必要的痛苦。這些高校的管理者們,思想僵化卻好大喜功,假裝清高而鄙視應用研究,長期熱衷于“國際化綜合性大學”等虛名,忽略了高校推動技術創新的實事。他們制訂的科研考評標準,糾結于論文的影響因子,卻不在乎科研成果在產業界的實際應用。“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由他們主導的高校教學和科研,自然不會以產業界的實際需求為導向。
我在國內接觸到的生物專業的高校教授,多數缺乏對生物醫藥產業的粗淺了解,在產業界的人脈和影響力趨近于零。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為師者自己的眼界都很狹隘,又如何培養出優秀的畢業生呢?哪怕“雙一流”高校也有許多慘不忍睹的畢業生:由于導師平日里只催實驗、沒有在思想上指導他們,導致他們的視野極為狹窄,除了研究生期間直接參與的項目以外,對于生物醫藥的其他領域沒有任何了解,對于產業界更是兩眼一抹黑。
然而,高校在教學和科研上的錯誤導向,卻使得許多畢業生產生了這樣的幻覺——只要能完成導師布置的科研任務、順利拿到學位,我就算是“人才”了,能夠自然而然地勝任未來的工作,從此過上薪酬豐厚、高枕無憂的生活。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中國探月工程總師:未來的月球科研站或有WIFI
2022-03-07 19:45 2022兩會 -
蔚來換電站,電動車的“加油站”
2022-03-07 10:13 科技前沿 -
楊利偉:十年內或將實現普通人進入空間站
2022-03-07 07:57 航空航天 -
一箭七星!銀河航天02批批產衛星成功發射,做什么用?
2022-03-05 15:57 航空航天 -
直擊MWC2022:IPv6+已經在全球實現了100+的商用
2022-03-03 13:46 大公司 -
王貽芳:江門中微子實驗明年運行,較日本和美國提前4-6年
2022-03-02 18:25 科技前沿 -
華為發布全棧數據中心、新一代智慧園區兩大方案
2022-03-02 17:34 -
巴塞羅那MWC2022,“中國軍團”再秀肌肉
2022-03-02 17:03 大公司 -
致敬經典重新定義主攝 努比亞發布Z40 Pro影像旗艦
2022-02-25 16:43 大公司 -
中國民航持續安全飛行時間超1億小時
2022-02-25 15:52 航空安全 -
OPPO Find X5系列發布,搭載自研馬里亞納芯片
2022-02-25 12:23 大公司 -
用于外太空核反應堆的高強韌鉬合金研制成功
2022-02-25 09:27 科技前沿 -
冰墩墩下班了!“冰墩墩”要上班了
2022-02-21 19:53 航空航天 -
我國首枚固液捆綁運載火箭“長六甲”亮相
2022-02-18 14:29 航空航天 -
玉兔二號發現厘米級透明玻璃球:未來理想采樣目標
2022-02-18 08:30 航空航天 -
正式啟動!“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實施
2022-02-17 20:46 -
OPPO宣布與影像傳奇哈蘇達成影像戰略合作
2022-02-15 12:03 大公司 -
光刻機巨頭稱中企或侵權,公司回應
2022-02-12 18:50 -
印度禁止進口無人機,又因為中國?
2022-02-10 20:12 -
美否認星鏈衛星兩次危及中國空間站安全,外交部回應
2022-02-10 16:08 中美關系
相關推薦 -
這個遭西方攻擊的中國產品,卻成照進人間地獄的光 評論 102“美國急著找替代,卻發現印度越來越依賴中國” 評論 109史上首次!大眾汽車考慮關閉德國工廠,與中國有關? 評論 200“現在,以色列處于重大轉折點邊緣” 評論 96孟臨時外長:或將重新審查孟印諒解備忘錄 評論 45最新聞 Hot
-
“美國急著找替代,卻發現印度越來越依賴中國”
-
“美國、中國和加拿大都在那,我們太關注中國…”
-
全球首例!國泰飛機緊急放油折返,這一空客機型全部停飛…
-
“馬斯克有錢,但世界沒義務容忍他”
-
中國鐵路扭虧為盈!負債率回落至10年來最低水平
-
韓國要吃不上泡菜了,還得靠中國?
-
委內瑞拉發出逮捕令,馬杜羅:他竟敢說不承認法律
-
史上首次!大眾汽車考慮關閉德國工廠,與中國有關?
-
美國大兵在土耳其被套頭胖揍:滾回家去
-
哈里斯首度發聲:不能賣!
-
“現在,以色列處于重大轉折點邊緣”
-
“唯一能結束俄烏沖突的國家”?他竟這樣強扯中國…
-
聞所未聞!美國把馬杜羅“專機”扣了
-
波音“星際客機”發出異響,NASA回應
-
她宣稱:歐洲應吸取過度依賴俄油氣的教訓,減少對華技術依賴
-
“日本敢這么干,中國有狠招等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