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軍評:殲20“完全體”來了,國產六代機還會遠嗎?
最后更新: 2023-07-02 11:45:52殲20基本型的不斷改進,一方面讓原本沒打算在該階段就“徹底挖潛”的研制團隊,在殲20“完全體”之前就已經擁有了相當于一個小改型的發展經驗。這讓此時的“完全體”在技術上必須相比殲20立項研制時的“完全體”更進一步,否則相比基本型就難稱有本質進步。另一方面,殲20基本型在短短幾年內通往產量“爬坡”的歷程,也讓生產單位及時開始思考,在祖國和人民需要更為復雜的“完全體”也盡早爆產能之前,如何做到未雨綢繆。
盡管F-35近年來總被人拿著負面新聞說事兒,但作為世界上第一款“爆產能”的五代機, F-35的生產組織流程,仍然是非常值得后來者學習的對象
對于第五代隱身戰斗機這種先進技術密集型產品來說,盡管在21世紀進入第三個10年時,中國已經是這個領域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二強國,但要想實現從殲20基本型到殲20“完全體”,從設計到生產的畢其功于一役,仍然存在不少技術風險。如果選擇在殲20基本型后期批次的基礎上進行部分改進,作為連接兩個型號之間的過渡,不僅耗時費力,而且這個改進型本身也必須嚴格按照節點推進,使其在新技術驗證上注定難以“無憂慮操作”;而立項時就以包括無人機空戰指揮在內的新技術驗證為主,沒有明確“節點包袱”的殲20雙座型,恰好成了一個非常合適的出發點。
筆者在《航空知識》雜志2022年第1期為殲20雙座型撰文時,標題是《敢為天下先》。2021年年底首飛的殲20雙座型,不僅是全世界目前唯一進入了試飛階段的雙座型五代機,更是一架相比殲20基本型,驗證了大量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全球首創的新型五代機。特別是其中許多“想用戶之未想,急用戶之未急”的內容,使得殲20雙座型承擔的科研使命,遠超一般意義上的新機原型機。甚至可以認為,殲20雙座型在試飛中經歷的酸甜苦辣,正是讓今日的殲20“完全體”在F-35新批次面前,也足以圍繞著“五代半”的定義爭短論長的重要資本。
殲20雙座型對于用戶的意義已經被分析的差不多了,而它對殲20“完全體”的貢獻,乃至于對下一代殲擊機的貢獻,可能要到若干年后才能更多為人所知。
因此,當外形上幾乎可以形容為“單座版殲20雙座型”的那架“粗脖子”原型機于去年年底首飛時,即使還沒有換上目標發動機,但它已經具備了“完全體”應有的大多數要素。也許對于已經看慣了殲20基本型的軍迷朋友們來說,“完全體”看著還讓人有些不習慣,但對于它的制造者和使用者來說,這架被形容為“簡直能讓飛行員隨心所欲”的“粗脖子”,就是殲20當前最為完美的樣子。
目標發動機的裝機使用,則讓這份完美進一步充盈到飛機的每個細節中。前文提及,即使在動力有所欠缺的限制下,通過精心設計,殲20基本型已經是一架為了戰場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復雜情況而充分準備的飛機。而推力更為澎湃的渦扇15,不僅將全面提升飛機的機動性,大幅延伸其超音速航程,為飛行員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任務剖面。機上供電、冷卻、液壓等系統也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功率冗余,讓駕駛殲20“完全體”的飛行員們只需思考如何更好完成任務,至于任務背后所需的能量“飛機自己會解決”,并為今后的升級留下充足空間。
美軍的經驗表明,F119和F135的強大軍用推力,使得F-22和F-35能夠在多數任務中無需接通加力燃燒室,降低了其紅外特征暴露的概率。
不過人性總是“貪婪”的,即使6月29日已經漸有繼“20110111”之后又一里程碑之勢,很多人仍然因為此次裝機的渦扇15不是矢量噴口版本而感到遺憾。筆者比較喜歡在現場觀禮的一位朋友開的玩笑,“看來用戶對推重比還是有執念的”。考慮到后繼原型機必然也將陸續進入蓄勢待發的狀態,屆時由技術狀態存在細微差別的幾架“完全體”展開對比測試,那必將是比殲20基本型原型機密集試飛階段(2014-2016年)更精彩的畫面。
正如前文所說,讓殲20“完全體”能夠相對“慢工出細活”的一大底氣,正是殲20基本型的快速生產和形成戰斗力。隨著“老殲20部隊”經驗的傳承,三代機部隊換裝殲20的速度不斷刷新記錄,一波波赴廠培訓分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投入改裝學習中,力爭在對臺軍事斗爭新節點前換羽重生,在真刀真槍的戰場上打破強敵軍事霸權的迷夢。正如楊偉總師在2017年底寫給“2035年的殲20”的那封信所說:“后來啊,你是祖國海天的堅強衛士,擔當在這頭,威懾在那頭”。
說來楊總那封信的最后一句是:“而現在,你是戰鷹家族的不老傳說,引領在這頭,希冀在那頭”,其實“那頭的希冀”,距離我們也已經并不遙遠了。在“敢為天下先”的殲20系列技術發展的持續牽引下,如果新一代殲擊機的真容比更受萬眾期待的下一代戰略轟炸機更早出現,并不值得我們大驚小怪。真正值得期待的是,它能否領先于美國下一代戰機NGAD亮相?如果這個夢想能成真,必將是比當年2001號驗證機亮相更令世界震驚的標志性事件。
無論是年交付數量還是生產機型的全面性,今天的中國航空工業已經實現了對俄羅斯和歐洲的趕超,在各型先進殲擊機的生產上尤其如此。在這樣的勢頭下,迅速發展出下一代殲擊機是產業發展的必然結果。而當運20已經成為全世界唯一穩定批量生產的大型運輸機時,中國在大飛機事業上的發展前景同樣可期;更不要說雖為后起之秀,但型號迭代發展已堪稱世界第一的中國預警機事業了。相對來說,我國現階段在轟炸機領域、尤其是平臺本身長期處于低技術重復階段的現狀,就使得這種發展勢頭必然要弱一些。
“長大了開轟6保衛祖國”這句童言童語,對于軍迷來說是個梗,對于航空工業來說則是如山的壓力
歸根結底,航空工業乃至軍事工業的發展,雖然可以通過預研工作等方式少走彎路,但要想真正實現進步乃至趕超,仍然少不了一代代型號的適時牽引。而這些技術跨越性較大、往往需要全國協作的型號,更是不能脫離國家的工業體系而存在。所以等待下一個突破的我們,不妨多關注一下我國工業制造能力的整體進步情況;須知當國家的工業體系足夠成熟全面,足夠在每一個門類都至少有所作為時,就連一些過去被認為是“祖宗之法不可變”的、系統內習以為常的慣例也正在被打破。
舉例來說,在疫情和貿易戰等外部因素的推動下,系統內過去習慣使用的進口航空器件,正在被國產器件全面替代,使得目前各型國產新機的國產化率都實現了決定性提升。盡管這難免帶來短期內的不適應,但一旦這個坎被徹底邁過,再看看近年來美軍裝備采購供應鏈也開始要求全面自主,“強敵竟是我自己”的笑談也就不再是笑談——或者說,到底誰才是更能實現全面獨立自主的那一個呢?
“中國命運,自己主宰”
想成為超級工業大國,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這個道理,此時此刻那些在烈日下慶祝建黨102周年、慶祝“雙過半”目標、慶祝新機完成重大節點的航空人們最懂。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張魯寧 
-
日方稱首次確認中國新型兩棲攻擊艦進入太平洋
2023-07-01 10:04 中國海軍 -
武警部隊舉行晉升警銜儀式:5人晉升少將
2023-06-29 19:35 -
KF-21最后一架原型機首飛,印尼仍未交夠開發資金
2023-06-29 18:54 -
美國最老航母返回港口后維護
2023-06-29 15:09 -
2030年開建,比055大,不比伯克貴,能信嗎?
2023-06-28 22:05 -
首艘“阿利·伯克”FlightⅢ交付美國海軍
2023-06-28 16:47 -
賴清德稱臺義務兵不會上一線 遭怒批:明明是當肉墊去
2023-06-28 16:07 -
法國首次試驗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
2023-06-28 14:04 -
朝鮮向國際海事組織新注冊兩艘護衛艦
2023-06-27 21:52 -
中越兩軍第34次北部灣聯合巡邏于27至28日進行
2023-06-27 17:55 -
俄國防部:瓦格納重裝備將移交給俄軍現役部隊
2023-06-27 16:44 俄烏沖突一周年 -
李尚福會見越南國防部長
2023-06-27 12:53 -
臺陸軍拒絕投產“云豹”突擊炮車,臺媒:上億預算又要打水漂?
2023-06-26 20:08 -
一周軍評:俄烏戰場內外的動與不動
2023-06-25 09:14 一周軍事觀察 -
“不明身份”武裝人員控制俄南部軍區司令部附近街區
2023-06-24 12:06 俄烏沖突一周年 -
克宮:各部門正全天候向普京匯報有關情況
2023-06-24 09:55 俄烏沖突一周年 -
烏飛行員:面對俄軍我們無能為力,急需F-16
2023-06-23 12:46 俄烏沖突一周年 -
東盟首次聯合軍演,印尼換場地:不在南海舉行
2023-06-23 11:40 南海局勢 -
匈牙利從俄帶回11名匈裔烏克蘭戰俘,遭歐盟質問
2023-06-21 22:56 烏克蘭之殤 -
普京:“薩爾馬特”導彈即將進入戰斗執勤
2023-06-21 22:25 俄羅斯之聲
相關推薦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31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4“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4“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