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之:拉舍特or索德爾
——評“后默克爾時代”聯盟黨內的第一場“熱戰”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揚之】
去年一月底爆發疫情以來,德國兩大公共電視臺的主要政治訪談節目的內容千篇一律,幾乎只有一個話題,那就是“新冠病毒“。到上周末以前,惟有兩個例外:1)圍繞美國大選以及沖擊國會事件,2)德國基民盟(CDU)選舉新的黨主席。
上周末(4月11日),觀眾和選民終于“盼來”了另一個新話題:聯盟黨(Union)下屆“總理候選人”(Kanzlerkandidat)。
在德國,每個參加競選的政黨都能提出自己的“首席候選人”(Spitzenkandidat),但只有有望擔綱組閣的政黨,如聯盟黨、社民黨(SPD)和綠黨(die Grünen),其首席候選人才被稱為“總理候選人”。
這次爭奪聯盟黨“總理候選人”的雙方可謂旗鼓相當:一位是基民盟主席、現任北威州州長拉舍特(Armin Laschet),另一位是基社盟主席、現任巴伐利亞州州長索德爾(Markus S?der)。
拉舍特,圖片來源:wiki
索德爾,圖片來源:wiki
聯盟黨這次之所以要推舉新的總理候選人,是因為默克爾在兩年前不僅辭去了黨主席一職,還宣布本屆任期結束后徹底退出政壇。
2015年“難民危機”爆發后,基民盟主席的她與基社盟主席的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之間出現難以調和的政見分歧。聯盟黨內部的重大嫌隙是導致默克爾2018年10月作出上述決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眾所周知,默克爾是德國的政治“長青樹”。她在任內經歷了兩位基民盟黨主席和五位總干事、八位社民黨主席、兩位天主教教宗、四位美國和法國總統以及五位英國首相。如果下屆政府組閣順利,也就是不像上屆那樣“難產”的話,默克爾的總理任期16年,與科爾相同;如果按照政府的屆數看的話,科爾共領導了五屆,默克爾四屆;如果按任期的天數算,默克爾有望超過科爾。
按照德國的選舉制度,對總理的任期沒有限制,這樣能確保政治的延續性和穩定性。以德國和意大利為例:德國二戰后立國(1949)至今72年,僅產生了8位總理;而意大利從1946年至今75年,卻“涌現”了29位總理。
因此,默克爾退出政壇的決定不僅給基民盟和聯盟黨帶來了不小的“后遺癥”,也對德國的內外政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既是“姐妹”,亦為“對手”
基民盟(CDU)/基社盟(CSU)是德國戰敗投降后不久在西部占領區內先后成立的兩個獨立政黨。當時,德國尚處于被占狀態,本土政黨的活動大多局限在各個占領區內,要形成跨區的全國性政黨阻力很大。但是,西部占領區內帶有基督教色彩的大小政黨并未放棄聯合的打算。
1948年,基社盟做出決定:立足巴伐利亞,政黨活動雖僅限于該州,但并非單純的“地方黨”;基民盟則聯合其他基督教政治組織組成統一的政黨,活動范圍涵蓋巴伐利亞以外的西德其他各州。1949年,基民盟和基社盟在聯邦議會中形成共同的議會黨團。
由于兩黨的黨名中均含有“基督教”(Chritlich)和“聯盟”(Union)這兩個字,所以,兩黨組合后也被稱為“基督教聯盟黨”,簡稱“聯盟黨”(Unionspartei),俗稱“姐妹黨”(Schwesterpartei)。兩黨特殊的結構(活動范圍、黨部分布和黨員數量)決定了各自在聯盟中的地位:基民盟是“大姐”,基社盟是“小妹”。
兩黨的關系雖然密切,但“姐妹鬩墻”其實由來已久。每次矛盾激化一般都是妹妹個性過強、“野心”過大造成的:科爾(Helmut Kohl)和施特勞斯(Franz Josef Strau?)之間的矛盾如是,默克爾和澤霍費爾之爭亦復如是。
政治宿敵:科爾和施特勞斯(資料圖)
2018年的“默澤之爭”給兩黨造成的隔閡與創傷經過兩年多的修復剛有好轉,但隨著2021“超級選舉年”(Superwahljahr)的到來,內斗似乎再現端倪,兩黨再次進入“惡循環期”。
默克爾宣布提前交出黨內權柄后基本不再介入黨務;接班人克蘭普-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有負眾望,當選一年后即宣布辭職。由于疫情的原因,基民盟新的黨魁(拉舍特)直到今年1月底才產生。
從目前情況看,北威州基民盟雖然是黨內最大的地方黨部,但這不代表一切盡在拉舍特的掌控之中,相反,他的地位還非常不穩,但這不影響他進入總理府的決心。
基社盟的情形略有不同:澤霍費爾下臺后,繼任者是能力很強的“少壯派”索德爾。他擔任基民盟黨魁已兩年有余,自己的人脈早已鋪好,所以,在時間上看,他比拉舍特占據優勢。關鍵是,他在整個抗疫過程中出鏡率很高,其果敢的作風引起全國的關注,并得到了很多德國人的認可。雖然他一再表示“自己的位置在巴伐利亞”,但幾乎無人相信他真的沒有進軍柏林的“野心”。
果然,鑒于黨內外的呼聲和壓力,拉舍特和索德爾無法再閃爍其詞。一周前(4月11日),兩人在進行了長時間的私下交流后終于走到臺前,宣布了一個“不是結果的結果”。
之所以說“結果”,是因為兩人都認為彼此有能力擔任總理一職,并都表示有意出來當聯盟黨的總理候選人;之所以說“不是結果”,是因為兩人并未決定由誰來擔綱。這就為眼下新一輪的內斗埋下了伏筆。
“K”問題——聯盟黨的政治“痼疾”
“總理候選人”問題(Kanzlerkandidatur-Frage),簡稱“K”問題,是相關政黨黨內以及全社會和媒體關注的問題。社民黨和綠黨的總候選人產生過程也值得玩味,但本文集中關注聯盟黨目前遇到的“K”窘境。
理論上說,基民盟和基社盟共同的“首席候選人”(Spitzenkandidat)可以有以下幾個產生方式:1)“和諧型”,即兩黨主席友好協商,共推候選人。2)“傳統型”,即“大姐”有優先權,但在黨內意見不統一或無人可推的情況下,也可主動把機會讓給“小妹”。3)“逆序型”,即在“大姐”積弱、“小妹”強勢的情況下,后者挑戰前者的“優先權”。
根據歷史經驗,如果是第一第二種類型,首席候選人的產生往往比較順利。如果是第三種情況,聯盟黨內的“內訌”就很難避免,因為雙方至今依然沒有一個有傳承和固定的程序模式可循。
也就是說,兩黨可以各自通過不同的途徑產生候選人,譬如,通過黨的最高機構——聯邦執行委員會(Parteivortand)和主席團(Pr?sidium)——, 或特別黨代會(Sonderparteitag),或干脆通過全黨“公投”。但是,這樣產生的結果都只是一黨的決定,并無法順理成章地形成兩黨共同的候選人。這是第三種情況下每次必定出現“亂局”的根本原因所在。怎么辦?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美國新增確診51409例、死亡635例
2021-04-21 06:55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弗洛伊德案宣判,前白人警察肖萬謀殺和過失殺人罪名成立
2021-04-21 06:55 美國黑人血案 -
“美國給民眾發錢,刺激的卻是中國經濟”
2021-04-20 23:27 美國一夢 -
疫情告急,印度向美國“求援”
2021-04-20 22:13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告別卡斯特羅時代,古巴社會主義將走向何方?
2021-04-20 20:42 -
日媒:菅義偉春季大祭期間將不會參拜靖國神社
2021-04-20 20:15 日本 -
乍得軍方稱總統在前線受重傷死亡
2021-04-20 19:21 非洲之窗 -
拜登問:人人都說要搞基建,問題是哪里搞錢?
2021-04-20 16:09 美國政治 -
日本厚勞相稱未就輝瑞追加供應疫苗簽署文件
2021-04-20 15:53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習近平同普京分別向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第九次會議致賀信
2021-04-20 15:52 中國外交 -
韓國漁船組織海上示威,譴責福島核廢水排海決定
2021-04-20 15:11 三八線之南 -
特朗普離任后電視首秀↓↓
2021-04-20 14:20 特朗普 -
拜仁慕尼黑官方回應:未曾參與歐洲超級聯賽計劃
2021-04-20 14:10 -
美媒稱“克里向中國磕頭”
2021-04-20 13:50 中美關系 -
日媒:執著于身高的中國人
2021-04-20 13:24 日本 -
巴西批準又一款中企新冠疫苗臨床試驗
2021-04-20 13:08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在這一領域,美國已經落后中國”
2021-04-20 11:54 中美關系 -
“駐聯合國大使自曝美國弱點,是中國媒體教的”
2021-04-20 11:46 美國一夢
相關推薦 -
要收緊ASML出口管制?荷蘭新首相表態 評論 60“許多德國東部民眾將此視為變革機會” 評論 61“我要求美西方,允許我們用援烏武器打擊俄境內目標” 評論 273馬克龍:歐洲AI落后了,得砸錢追上中美 評論 128最新聞 Hot
-
要收緊ASML出口管制?荷蘭新首相表態
-
涉及中國,美國二度推遲“重大貿易決定”
-
來真的,左翼聯盟“刺頭”推出彈劾馬克龍草案
-
“柯文哲在地下候審室過夜”,法院預計今晚開庭
-
俄羅斯給朝鮮24匹馬,“他最愛的品種”
-
哈里斯下場:特朗普不尊重圣地
-
武契奇:不會對人民撒謊,不太可能在2028年前入歐
-
馬克龍:歐洲AI落后了,得砸錢追上中美
-
巴西對X平臺下禁令,盧拉喊話馬斯克
-
全球AI換臉色情人物一半是韓國人!韓方找法方:要和“電報”談
-
委內瑞拉遭遇全國性停電,“反對派干的”?
-
柯文哲被當庭逮捕
-
遭遇“沉重打擊”后,烏克蘭撤職空軍司令
-
柯文哲被帶走調查,住所遭搜查數小時,走時說“我非常坦蕩”
-
“金磚鼓舞非洲:勇于挑戰西方霸權,不要怕被制裁”
-
馬科斯聲稱:重要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