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之:拉舍特or索德爾
——評“后默克爾時代”聯盟黨內的第一場“熱戰”
從組織架構上看,雙方唯一一個能聯席推舉候選人的平臺是兩黨在聯邦議會中共同的“議會黨團”(Bundestagsfraktion der Union)。
這里坐鎮的是兩黨的聯邦議員,而這些議員——無論是在各自選區內直接勝出的,還是被黨推舉入選的——是由選票決定的,因此,他們的政治職業生涯與共同候選人帶來的勝算概率密不可分,候選人的強弱和獲勝前景,直接影響他們的“飯碗”。
也正是出于這個原因,每次兩黨爭執不下的時候,議員們非常希望能介入候選人的遴選程序;而占據民意優勢的一方也更愿意通過聯邦議會黨團這個平臺來決勝負。
歷史上,眼下的僵局并非“首例”,而是已發生過多次。
·科爾VS施特勞斯
基民盟前主席科爾(Helmut Kohl)和基社盟前主席施特勞斯(Franz Josef Strau?)均非常有個性,且彼此看不上。施特勞斯曾這樣評價科爾:他永遠不可能當上總理,他毫無能力,缺乏性格、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條件,他缺乏當總理的所有條件。
政治宿敵:科爾和施特勞斯
1976年大選前,科爾未與施特勞斯商量,相當“冷血”地使用了“優先權”,獨自宣布挑戰當時的社民黨總理候選人施密特(Helmut Schmidt)。受到輕視的施特勞斯很生氣,堅決抵制科爾的做法。
雙方經過“馬拉松式”的艱難會談,最后科爾雖然成為兩黨的聯合候選人,但基社盟并未真正支持過他。在雙方會商后發表的聲明中,基社盟冰冷地表示:“基社盟獲悉基民盟作為大黨提出了優先權的要求……”
那年大選的結果,聯盟黨雖然成為聯邦議會第一大黨(48.6%),卻以不到2%的微弱劣勢敗給了另外兩個愿意繼續組成聯合政府的政黨(社民黨和自民黨),這兩黨的票數加在一起為50,5%??茽柕牡谝淮巍翱偫韷簟逼扑?。
·施特勞斯VS阿爾布萊希特
1980年大選前,兩黨在候選人問題上再次出現嚴重分歧。
科爾在上一屆大選中敗北,加上這次自己的民調結果不佳,所以,他放棄再次行使“優先權”,但并未“主動讓賢”給施特勞斯,而是推舉時任下薩克森州州長的黨內朋友阿爾布萊希特(Ernst Albrecht),也就是現任歐盟理事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女士的父親。
這個做法惹毛了基社盟。施特勞斯一度打算兩黨分家,不再把本黨的活動范圍局限在巴伐利亞,而是沖出巴州面向全國;基民盟則“威脅”將向巴伐利亞發展勢力,以此成功逼迫基社盟放棄了改變現狀的計劃。
但在總理候選人問題上,雙方進行了多層面的會商,但均無疾而終。最后,兩黨決定在聯邦議會黨團內進行不記名投票。結果,施特勞斯勝出,成為兩黨總理候選人。只不過,他在大選中慘敗,是聯盟黨1949年以來最差的戰績。施特勞斯堅信這是“大姐”基民盟沒有全力支持他的結果。
·斯托伊貝VS默克爾
2002年大選前,基民盟在經歷了1999年老總理科爾的“獻金丑聞”后尚未從低谷走出來,而2000年才上任的新主席默克爾當時在黨內還沒有完全站穩腳跟。這里的原因很多,也包括默克爾的女性性別以及來自東德的背景和不強爭的個性。盡管如此,她在第二年(2001)還是表達了競選總理的意愿。
面對一個積弱的“大姐”基民盟,也因為自己較好的民調結果,時任巴伐利亞州長的基社盟黨主席斯托伊貝(Edmund Stoiber)邀請默克爾來沃爾夫拉茨豪森(Wolfratshausen)家中做客,共商如何解決“K”問題。
這次史稱“沃爾夫拉茨豪森早餐”(Wolfratshauser Frühstück)的會面,還真有點中國歷史上“杯酒釋兵權”的意味。最后,默克爾先忍為上,作出了妥協;斯托伊貝如愿以償,成為聯盟黨的總理候選人。
整個競選過程中,斯托伊貝一路看好,民調領先,勝利在望??墒牵粓鲎匀粸暮ψ屗摹翱偫韷簟痹谝妆焙拥暮樗谢癁榕萦埃劭催B任計劃要落空的社民黨候選人施羅德比聯盟黨多得60萬選票,逆轉獲勝。
從以上歷史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出,兩黨在“K“問題上出現僵局均與黨主席的個性以及”大姐弱,小妹強“的階段格局有關。這次拉舍特和索德爾互不相讓的背景同樣如此。
一周的“內斗”終于落幕
拉舍特年初當選為基民盟黨主席后,“K”問題自然也就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每當被記者問及此事,他的回答總是:我和索德爾商定,這個問題會在復活節(Ostern)和五旬節(Pfingsten)之間做出決斷。
這兩個基督教節日分別在4月5日和5月24日,中間相隔一個半月多,所以,具體哪天有結果一直是一個謎。
復活節過后,這個問題再次提到議事日程上來,起碼是記者們每次都不厭其煩重復的一個問題;黨內要求盡快澄清這一問題的呼聲也此起彼伏。
上周日(4月11日),拉舍特和索德爾在聯盟黨議會黨團兩位負責人的陪同下,一起面對記者的提問,有關“K”問題的博弈也由此從幕后轉到了臺前。
關于這場為時19分鐘的“歷史性”記者招待會,如果只看媒體報道,我們會被再次誤導(這點在下文中會進一步闡述)。經驗告訴我們,凡事最好盡量看當事人當場的全部表述,而非媒體事后的“碎化”報道,不然很難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
筆者全程跟蹤了記者招待會,總體印象是拉舍特的表現比較拘謹,發言內容比較寬泛,也略顯枯燥,這說明他很清楚自己的“軟肋”,能感覺他更愿意幕后斡旋布局。索德爾則一如既往的自信,而且是絕對的有備而來,他很清楚自己是“民調之王”(Umfragek?nig),所以數次強調“支持率”的重要性。
如之前所說,這次兩人宣布了一個“不是結果的結果”:雙雙認為自己有能力勝任總理一職,也都愿意出來擔綱,但不確定兩人中誰出馬。很明顯,這只是一次“火力偵察”,放一槍,看黨內外的反應再說。
索德爾有段話很重要,后來也被“對手”和媒體反復引用,所以,為了嚴謹起見,筆者將這段話的原文翻譯出來以作參照。索德爾說:
“……經過反復考量,我今天在議會黨團領導小組,不是對媒體,而是在一個恰當的場所,即議會黨團這里,宣布愿意出來擔綱競選。如果基民盟,她是大姐,不言而喻,廣泛支持(我的競選),如果黨、議會黨團和黨員們愿意,那對我來說事情就很明確,我不會收回承諾,愿意擔起這個責任……當然,如果大姐說(我)不是他們的人選,而是有別的人選,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個明確的表示,我們當然也會接受……”。
第二天(4月12日),基民盟最高領導機構(黨的聯邦執行委員會和主席團)開會,拉舍特獲得“絕大多數成員”的支持;當天晚上,基社盟的最高領導機構也召開會議,結果是“全票”支持索德爾。
基民盟黨內高層會商結果很明確:你索德爾不是表示只要我們廣泛支持(“breite Unterstützung”)某一個人選的話你就接受嗎?那好,我們絕大多數都支持本黨主席拉舍特。對此,基社盟的回應更明確:你們的支持只是“絕大多數”,說明還有反對聲音,而我們可是“全票”。
很明顯,雙方在前一天的“火力偵察”后開始正式進入陣地對壘。大姐堅持使用自己的“優選權”,小妹則毫無放棄的意思。“K”問題由此陷入僵局。
周二(4月13日),兩位候選人共同面對聯盟黨議會黨團全體會議。據報道,拉舍特是“被迫”前往,因為他在前一天的記者招待會上被問及時還表示第二天沒有參加的安排。但索德爾單方面宣布要參加,在這種情況下,拉舍特不能“示弱”,只好硬著頭皮去。
據參加會議的議員透露,這次會議的“火藥味”比較濃烈?;缑窦那奥摪罱煌ú块L拉姆紹爾(Peter Raumsauer)形容當時的情況時稱“兩人像古代被拉上角斗場的角斗士”。意思是刀光劍影,血花四濺。
明鏡周刊用PS圖片來表現這次“宮斗”
會上,拉舍特呼吁兩黨團結,對所謂的“獨角戲”(One-Man-Show)不以為然(指向很明確了);索德爾則對議員們拋出“誘餌”,他說:聯盟黨必須竭盡所能,爭取最好的成績,以便更多的本黨議員能進入聯邦議會,為此,我們需要一個最佳的團隊。言外之意,誰當選,取決于誰最有希望帶領聯盟黨取得更好的成績。由于目前的黨內外民意明顯傾向于他,索德爾這里所指也很明顯。
會上的許多發言多數支持巴伐利亞州長,拉舍特顯得有些落單。
還有一個跡象頗說明兩人的處境:支持拉舍特的人呼吁應該盡快做出決斷,因為他們知道,時間拖得越久,黨內的分化會越明顯,動搖者會增加。索德爾深知這點,所以采取了“放長線”策略。他的理由很“簡單”:如此重大的決策不能急于求成,再說,也不在乎多幾日思考的時間。
果然,周四(4月15日),德國東部薩安州(Sachsen-Anhalt)州長哈瑟羅夫(Reiner Haseloff)表示總理候選人必須根據民意來確定?;衩说胤酱髥T首次公開為索德爾站隊,這對拉舍特無疑是一重大打擊。
為了穩住本隊步伐,若干基民盟要員出來表態公開支持拉舍特,要求索德爾退出競選。但黨內的“豁口”明顯增大,薩爾州(Saarland)的州長漢斯(Tobias Hans)和其他一些要員也加入了索德爾陣營。
從現在的架勢看,如果不出意外,索德爾自動放棄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根據德國電視二臺(ZDF)“政治晴雨表” 節目(Politbarometer)周五(4月16日)推出最新民調結果:63%受訪者認為索德爾適合當總理,聯盟黨選民中支持這位巴伐利亞州州長的比例更高,達84%。認為基民盟主席拉舍特更適合當總理的受訪者卻只有29%。
周日(4月18日) 本是雙方商定出結果的日子,但拉舍特和索德爾在柏林雖然會商了數小時,午夜后分手時卻還是既不松口,也不放手。
周一(4月19日),拉舍特宣布當晚將召開黨執委會特別會議,屆時他將提出解決目前困境的建議;隨后,索德爾在慕尼黑對記者再次重申了他一周前的態度:只要“大姐”堅持選擇他人,他會接受。
經過6個多小時的辯論和最后的表決,拉舍特獲得本黨最高領導機構的多數支持,“后默克爾時代”聯盟黨內的第一場“熱戰”就此落下帷幕,但聯盟黨內業已產生的嫌隙是否能“愈合”還是個未知數。
結語
德國基民盟和基社盟之間的這場“政治宮廷劇”有以下幾個看點:
1.聯盟黨內沒有解決“K”問題的固定程序,是這個問題成為“政治痼疾”的根本原因。但目前我們看到的這個“亂象”其實也是民主制度下的一種常態。雙方的爭論對個人命運或黨的利益來說或許是“殘酷”的,但對民主機制本身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
2.對民調的態度,雙方的立場完全對立:拉舍特認為“民意不可取”,索德爾堅持“民意不可欺”。但是,并非強調民意的一方就是“正義”的,因為政治家對民調的“好惡”實際上完全是根據需要而定的:對自己有利時就拿民調來說事兒;對自己不利時,就弱化民調的意義。
3.媒體的報道斷章取義現象越來越多,以索德爾上周日記者會上說的那番話為例:有些媒體和記者,還有索德爾的對立面,都認為索德爾說話不算話,以此證明他的人品有問題。但這明顯是斷章取義,因為他在那句話之前明確表示:“如果黨、議會黨團和黨員們愿意,那對我來說事情就很明確,我不會收回承諾,愿意擔起這個責任“。這里的“黨、議會黨團和黨員”才是他所說的“廣泛支持”的真正含義。他的政敵斷章取義可以理解,但應該中立客觀的媒體就不該這么做了。
在總理候選人的“產房”里,聯盟黨這次相當“難產”,而綠黨卻出人預料地“順產”。綠黨兩位主席經過協商,于4月19日推舉其中一位主席拜爾波克(Annalena Baerbock)擔綱。這種“不折騰”的方式,對富有激烈爭論傳統的綠黨來說,非常難能可貴。
對中國讀者來說,拉舍特、索德爾、拜爾波克這三個名字目前或許還很陌生,但有必要記住他們,因為他們肯定是影響“后默克爾時代”德國政壇和對華政策的最重要人物。
在今年的大選中,聯盟黨的主要政治對手不再是社民黨,而是充滿活力的綠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聯盟黨保持第一黨地位應該沒有懸念,但如果拉舍特掛帥的競選團隊無法接近或達到以往的輝煌,那么,德國歷史上首個由綠黨主導、社民黨和左翼黨(die Linke)參與的所謂“綠紅紅”(Grün-Rot-Rot)聯合政府就有可能誕生。
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格局,聯盟黨將在時隔16年后再次下野,而中德關系或許也將迎來“冬天”。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美國新增確診51409例、死亡635例
2021-04-21 06:55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弗洛伊德案宣判,前白人警察肖萬謀殺和過失殺人罪名成立
2021-04-21 06:55 美國黑人血案 -
“美國給民眾發錢,刺激的卻是中國經濟”
2021-04-20 23:27 美國一夢 -
疫情告急,印度向美國“求援”
2021-04-20 22:13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告別卡斯特羅時代,古巴社會主義將走向何方?
2021-04-20 20:42 -
日媒:菅義偉春季大祭期間將不會參拜靖國神社
2021-04-20 20:15 日本 -
乍得軍方稱總統在前線受重傷死亡
2021-04-20 19:21 非洲之窗 -
拜登問:人人都說要搞基建,問題是哪里搞錢?
2021-04-20 16:09 美國政治 -
日本厚勞相稱未就輝瑞追加供應疫苗簽署文件
2021-04-20 15:53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習近平同普京分別向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第九次會議致賀信
2021-04-20 15:52 中國外交 -
韓國漁船組織海上示威,譴責福島核廢水排海決定
2021-04-20 15:11 三八線之南 -
特朗普離任后電視首秀↓↓
2021-04-20 14:20 特朗普 -
拜仁慕尼黑官方回應:未曾參與歐洲超級聯賽計劃
2021-04-20 14:10 -
美媒稱“克里向中國磕頭”
2021-04-20 13:50 中美關系 -
日媒:執著于身高的中國人
2021-04-20 13:24 日本 -
巴西批準又一款中企新冠疫苗臨床試驗
2021-04-20 13:08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在這一領域,美國已經落后中國”
2021-04-20 11:54 中美關系 -
“駐聯合國大使自曝美國弱點,是中國媒體教的”
2021-04-20 11:46 美國一夢
相關推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3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5“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2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