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鵬鯤:教師自殺是個例,但高校確實有兩大問題亟需重視
高校教師選拔、晉升機制不連貫
如今從成為講師或者特聘人員,拿到競爭編制的入場券,到完成相應的考核拿到編制,在很多一本高校其實成功率已經不到一半了,部分極端的高校只有10%左右甚至更低。
而能拿到入場券的人,已經都是大眾眼里“別人家的孩子”、“卷王”了,基本上必須要有國內外頂級高校的博士學位,還要有耀眼的學術發表成果,最好在學術界擁有良好的社交關系并獲得前輩的鼎立推薦。不少高校還很看重第一學歷,那就要求從高中開始就要一直優秀。
以上條件若有一條不滿足,那學術發表成果的要求還要比一般人高得多。至于滿足不了學術發表要求的,則往往一票否決。反過來說,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高校如果特事特辦放寬對某些學者的發表要求,反而會被懷疑是私相授受“量身定制”的結果。
有資格參與高校教師選拔的條件不僅高,而且近幾年由于“僧多粥少”的情況加劇,哪怕時間節點只相差一年,選拔條件也有可能又增加不少。這一現象反過來又加劇高校用人中的年齡歧視,讓有志于科研者缺乏容錯空間,更加如履薄冰、謹小慎微。
一方面是有志于科研者普遍內卷,另一方面是缺乏容錯機制,這就導致高校教師選拔、晉升機制不連貫造成的危害更加突出和尖銳。
目前在研究生培養中,碩士更加強調掌握科研技能,博士則要產出具有一定創新性的成果,理論上要求有一定的獨立科研能力。在這個階段里,如果具有一定的學術發表成果,那就能拿到成為高校教師的入場券。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采取“非升即走”的選拔機制,也就是說先將符合要求的聘用為臨時崗位,經過一段時間(通常是五年)后,如果科研成果質量達不到學校的要求,則不能獲得該校的教學編制,也不能留任在先前聘用的臨時崗位上。
當然,和采取類似制度的美國高校相比,國內一些高校增加了保底機制。例如,沒有通過“非升即走”的可以獲得實驗室管理員或者助教等崗位,有個別高校還可轉到輔導員這樣的行政崗。
獲得教學編制之后,后續的競爭主要圍繞能否長期產生高質量科研成果、成果與科學前沿的相關性、成果與國家需要的匹配度等三個方面展開。
可能在一些人看來,這樣的選拔和晉升體系是循序漸進、秩序井然的,但實際上往往已經屬于更換賽道了,局部最優結果與全局最優很難協調出現,不僅造成大量學術資源的浪費,還導致學者的學術生命容易“猝死”。
理論上的學術選拔、競爭機制
以博士生培養為例,如果按照相關法律的要求,博士生相對獨立地開展科研,那么這些博士生畢業的時候,就很難達到高校的學術發表要求,連成為高校教師的入場券都拿不到。
為了多發好論文,增加成為高校教師的贏面,內部分工合作已成為很多課題組的常態,每個人只負責自己最擅長的部分,這樣才更有可能“量產”高水平論文。很多高校也鼓勵這種趨勢,反對甚至敵視學生自由探索。
因此,很多拿到入場券的臨聘教師,只是某一項學術技能非常突出,自主確定研究課題和設計實驗的能力并不突出。于是有的臨聘教師,干脆又在新的學校拜入優秀學術前輩的課題組,繼續維持與博士生期間類似的合作發表關系,以此達到學校的考核要求。
這就造成一種奇怪的現象,即臨聘教師雖然已經有過6~8年的學術經歷,而且考核期一般長達5年,但卻覺得考核期做不了什么明顯的創新。因為打下堅實基礎的博士生,很難成為臨聘教師;而成為臨聘教師的人,往往并沒有很好地打下基礎。
后面這類教師,傾向于對學生復制自己當年的那一套,強調學生只要掌握某項技能就行了,對學術生涯進行總體設計和指導學生的能力并不強。學生有可能發現自己即使在一門技術上花費大量時間后,導師規劃的研究課題卻做不通,甚至不具有可行性,不得不開始獨立研究時,已經無法按時畢業。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不僅意味著該學生從事學術工作的可能性劇烈下降,并影響在工業界的就業,而且將導致學生與老師的沖突迅速白熱化。
在拿到教師編制后,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為了拿到編制,科研工作者往往熱衷于研究刮痧式的問題,這樣才能每年都有明確的進步,甚至按日計功。而那些更加深入和本質的問題,需要連續攻克若干個難點,甚至是非本專業的難點,才能取得明顯的進步。
比如說一個廚師,在水煮肉片的基礎上,今天搞一個水煮魚,明天搞一個水煮豆腐都不難。但如果要做一道滑嫩鮮香可與水煮肉片相媲美,但既不能高鹽也不能高油,成本還得類似的菜,那就很難了。
即使是做出來了,由于連續攻克若干個難點,這樣的論文想要既脈絡清晰又邏輯順暢,也是非常難寫的。再退一步說,就算寫出來了,由于這樣的論文讀起來思維負擔偏大,也是不容易被學術期刊接收并認識到價值的。最近大熱的文生視頻模型Sora的團隊在第一次投稿時,就因為類似的原因失敗了。
因此,符合國家需要或科學意義很大的研究,本身就不是那些刮痧式研究的發展和后續,而是涉及到重新學習和重新選題的問題。此時,由于需要考慮這些問題的高校教師已經有編制了,因此有一些就傾向于讓學生做不同的方向去試錯,這也是導致高校師生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
由于頻繁換道,產生最有價值的成果的時間反而一再推遲。每次換道將會產生很強的挫敗感,降低了科研的價值感,導致學者過早地喪失探索的興趣,喪失學術追求。
同時每次換道,補課任務和新的挑戰越來越大,違反了一般職業生涯先難后易的普遍規律,導致中國學術圈競技體育化,學者的學術生命不僅短,而且很容易突然終結。
高校教師自殺雖是個例,但高校師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引起重視。如何在“拒絕崇高”的大背景下,重新定義高校教師和教書育人的價值已然是迫在眉睫。同時,不合理的選拔、晉升機制也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東部戰區亮劍
2024-05-23 07:59 -
軍工專家淪為境外間諜:訊問期間百般抵賴,被判15年
2024-05-23 07:30 國家安全 -
全國人大常委會到廣東調研政府債務管理和監督情況
2024-05-22 22:14 -
王琳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
2024-05-22 20:35 高層人事 -
中疾控:與重癥手足口病相關病毒正在演變,存在暴發風險
2024-05-22 19:37 -
上海市國資委原黨委書記、主任白廷輝被雙開
2024-05-22 18:33 廉政風暴 -
梁寶俊任中國電信總經理
2024-05-22 17:16 高層人事 -
貴州省委原書記孫志剛被公訴
2024-05-22 15:21 廉政風暴 -
香港“高才通”年底取消?特區政府辟謠
2024-05-22 15:19 香港 -
臺灣各界批評賴清德講話:危險信號
2024-05-22 14:46 兩岸關系 -
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星泰被查,曾稱“當干部不能太舒服”
2024-05-22 13:34 廉政風暴 -
菏澤南站扎堆直播停了,官方回應“多名主播被封號”
2024-05-22 12:21 -
國臺辦:臺灣地區領導人“5·20”講話是徹頭徹尾的“臺獨自白”
2024-05-21 23:25 -
全國地方黨委金融辦主任會議在京召開
2024-05-21 19:51 -
王毅:賴清德之流背叛民族和祖先的丑行令人不齒
2024-05-21 18:20 兩岸關系 -
王毅:以犧牲別國安全來謀求自身絕對安全既做不到,也要不得
2024-05-21 17:59 -
廣州預留三條高速磁懸浮通道,分別通往京滬港
2024-05-21 16:05 超級工程 -
少數中國建交國官員參加賴清德就職儀式,外交部回應
2024-05-21 16:05 兩岸關系 -
上海海事局:長江口5月23日一大型船舶深水航道出口實施交通管制
2024-05-21 15:56 中國航母 -
廊坊醫院通知“退核酸檢測費”后很多人排隊退費,院方回應
2024-05-21 15:03 抗疫進行時
相關推薦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71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00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評論 263“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評論 214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評論 169最新聞 Hot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
“到2030年,中國本土數學家將能引領世界”
-
密謀推翻馬爾代夫總統?印度回應
-
域外調查惹惱國際奧委會,“2034鹽湖城冬奧會有點懸”
-
欲爭奪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但英國國內阻力不小
-
土耳其喊話歐盟:他不干,我干
-
“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
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
特朗普炮轟:英國犯下了大錯!
-
盧卡申科:計劃訪華,事關未來
-
特朗普“封口費”案將于1月10日宣判,“但不會入獄”
-
“美國沒能改變中國”,布林肯一聽急了…
-
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緊張研判…”
-
以己度人?“中方為了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