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穎、張偉玉:緬甸街頭巷尾,人們怎么看昂山素季訪華
關鍵字: 昂山素季訪問中國緬甸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訪華昂山素季訪華行程昂山素季抵達中國北京(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發布:2015年6月10日,楊厚蘭大使赴機場為啟程訪華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主席昂山素季送行,雙方就相關話題進行了友好交流。昂山素季表示,相信此訪將對緬中友好合作關系發揮積極影響。)
昂山素季訪華引起了國際社會和中國媒體及網絡的各種熱烈討論和解讀。相比之下,難見從緬甸國內的視角對她訪華這一動向進行分析和評論的文章。筆者通過在緬甸的實地觀察和訪談及對當地媒體和社交網絡的評論進行分析,發現一些最底層的民眾對政治并不敏感和了解,一些社會中上層的民眾對于昂山素季訪華評價積極,媒體和一些分析人士對于昂山素季在中緬之間發揮作用頗為期待,而一些非政府組織的成員和工作人員對她訪華的態度和看法復雜和意味深長。
6月10日,昂山素季抵達緬甸仰光國際機場,啟程飛往中國
一些緬甸最底層民眾對政治并不敏感和了解,而一些社會中上層民眾對于昂山素季訪華評價積極。
筆者向街邊修路的水泥工、送水的年輕小伙、賣街邊小吃的攤販以及買檳榔的大媽打聽,他們均表示不知道昂山素季訪華的消息。與北京“的哥”縱論時事,侃侃而談相比,緬甸出租車司機對于時政的敏感性要低得多。筆者問了三名出租車司機,有兩人表示不知素季訪華的消息。另一名知道此消息的中年男性司機,一邊拿著智能手機,一邊對筆者笑著說,“素季訪華對于我們來說當然很好,尤其能夠在經濟上給老百姓帶來實惠”。
緬甸底層民眾
而另一名家鄉在蒙育瓦、已經在仰光工作了29年的中年司機對筆者表示,雖然他對她訪華并不知情,但對民盟卻有不滿。他告訴筆者,他曾是一名公交車司機,當年與他共事的售票員同事現在民盟身居要職,民盟能讓這樣受教育程度不高,而只單純在政治上激進的人士登上高位,確實不能不讓人擔憂。他還補充說,他曾在塞多納(Sedona)酒店遇見插著民盟旗幟的車不守規矩強行插隊,進而可以推想民盟的治黨紀律不夠嚴明,不注意維護政黨的形象。筆者還進入校園,向仰光大學一名教授和一名考古專業學生打聽,他們不僅知情,還表達了對于昂山素季訪華的支持和贊同,他們認為這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對中緬雙方都有益無害。
一些媒體和分析人士對于昂山素季在中緬之間發揮作用頗為期待。
緬甸政治評論員、著名專欄作家仰繆登博士在緬甸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七天日報》(7 Day Daily)上發表文章,評論昂山素季10日開始的北京之行,高度評價昂山素季此行的政治意義。文章表示,希望素季訪華能夠帶來對于中國投資的一些積極改變,也期待能夠借此機會緩和緬甸北部的緊張局勢。此次訪問是一個重大契機,能夠促使中緬關系從原來單一的政府間、政黨間交往,向更加重視“民間外交”的模式發展和轉變,同時他們希望中國的對緬外交能夠真正朝有利于緬甸人民的方向努力。
文章還認為,無論是緬甸國內的憲法修改問題,政府軍與少數族群的停火協議及政治對話和中緬邊境的軍事演習,還是國際和地區上的南海日漸激烈的中美較量和孟加拉灣及印度洋海洋治理等一系列問題都面臨挑戰,緬甸的有識之士十分清楚中國對這些議題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某種程度上,中國對于緬甸的民主改革而言,甚至比美國等西方國家能發揮的作用都更為關鍵。因此,希望昂山素季訪華能爭取一種雙贏的局面,希望中國能在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的框架下,為今后緬甸以民為本的民主改革、民族和解以及政治團體間建立互信等重大事項上,發揮一個大國應有的作用。
這篇文章的電子版在緬甸最流行、使用最為廣泛的社交網絡“臉譜”(Facebook)上有多達近3萬次以上的轉發以及上千條評論,“臉譜”上諸多網友對昂山素季此行表達支持,評論大部分比較積極。
緬甸網友對昂山素季此行表達支持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徐書婷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評論 54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108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81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評論 293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評論 174最新聞 Hot
-
中方黑客盯上“美方制裁名單”?外交部駁斥
-
應沙特邀請,敘新當局外長、防長、情報主管首次出訪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
拜登給前共和黨眾議員切尼授勛,還打算提前赦免她
-
確定恐襲!FBI還改口:嫌犯單獨行動
-
時隔40年,美國遺留的毒垃圾終于處理了
-
沙特處決6名伊朗人,伊方:不可接受!
-
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
馬斯克:拜登,100%叛國
-
“美歐經濟學家們集體搖頭”
-
“流入中國的主權基金激增21%”
-
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
“我倆聊吧,氣瘋他們”
-
以防長放話:如果哈馬斯不放人,加沙將遭到久違的猛烈打擊
-
《經濟學人》“勉強”承認:中國量子發展模式“也許”更好
-
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