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著網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微信平臺
-
吃人與被吃:“全盤皆輸”的《如懿傳》
因為這是一群全然無法左右自己命運的人,在封建年代,一個出身卑微的女子,滿足自身欲望的唯一方式,是依附男人,是爭寵。《延禧攻略》不關心現實,它關心的是觀眾內心的壓抑能否得到發泄;《如懿傳》就是要讓觀眾跟隨如懿去感受失敗,從而展開反思。[全文]
-
老男人照妖鏡?俞飛鴻快成“炮打直男癌”的武器了
不少自媒體通過過度吹捧俞飛鴻的“女神”屬性,來貶低竇文濤的形象。這不僅僅是對竇文濤們、許知遠們的低估,也是對俞飛鴻們的消費和物化。它們將自身對于女權、單身和婚姻的認知強加到“俞飛鴻們”的身上,以她們的言論作為工具來攻擊假想中的男權壓迫。[全文]
-
3歲眼癌女童之死,為何釀成一灘輿論“渾水”?
在媒介呈現的擬態環境里:這對父母為能有一個兒子才生的女兒,平時打罵女兒,最終發展為拿著女兒的救命錢去給兒子治兔唇。這一事件中最大的沖突在于城市精英對鄉村“重男輕女”的憤怒,性別沖突和城鄉矛盾在同一時刻的爆發。[全文]
-
扒照片、人肉網友學校……“飯圈文化”為何如此可怕
本來,這只是普通的“口水戰”,但后續發展顯然偏離了正常軌道。部分蔡徐坤粉絲開始進入“逮誰就罵”的極端狀態。比如有的網友僅是在陳泓宇的微博下評論了一句,也被粉絲扒出照片進行辱罵,甚至有粉絲給陳泓宇的學校施壓,逼迫其道歉。[全文]
-
口紅健身車厘子才算“脫貧”?微博就是這么把你忽悠窮的
他們整理了七種類型的隱形貧困,包括隱形貧困飲食、隱形貧困租房、隱形貧困打車、隱形貧困健身等。 他們用“追求看起來更好的生活”擊中在現實中閃轉騰挪到筋疲力盡的年輕人們,字里行間暗含著將生活方式等同于花錢方式的消費主義邏輯。[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