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藍:美國工程能力下滑是系統性問題,靠馬斯克一個人是撐不住的
最后更新: 2024-06-28 13:19:24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藍】
6月24日,由于宇航服冷卻裝置出現漏水問題,兩名駐扎在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宇航員特蕾西·戴森和邁克爾·巴拉特當天放棄了太空行走出艙維護的任務。
根據報道,事故現場相當驚悚,上午8時46分,兩名宇航員已穿好宇航服,打開了氣閘艙艙門,啟動宇航服內部電池動力系統,為出艙做準備。還沒等兩人出艙,當戴森斷開連接宇航服的維修和冷卻臍帶管(SCU)時,漏水問題發生了。戴森說:“到處都是水……我可以看到冰晶在那里流動,就像造冰機一樣,那個端口結冰了?!?
6月24日,身著白色宇航服的NASA宇航員戴森(前左)和巴拉特(前右)因宇航服泄漏而放棄了太空行走計劃。 圖源:NASA
這是本月第二次中斷的太空行走任務,在此前6月13日,另一名宇航員也報告了“宇航服不適”的問題,但NASA沒有公布更多細節。
漏水問題已經多次阻礙了太空行走任務,2013 年,意大利宇航員盧卡·帕爾米塔諾在一次太空行走中也遇到了頭盔進水的事故。2022年3月,一名歐空局宇航員在太空行走后發現頭盔進水,導致太空行走暫停了7個月。NASA在調查后得出的結論是,漏水并非出于某個具體的硬件故障,而是由于“綜合系統性能問題”。
國際空間站上美國宇航員穿著的宇航服已經“服役”了40多年,老化問題是不可避免的,NASA航空安全咨詢小組在2019年的建議中就呼吁在“艙外活動風險變得無法控制之前”立即過渡到新宇航服。
圖源:網易新聞
但禍不單行的是,NASA開發新宇航服的計劃幾乎同時遭遇挫折。
就在漏水問題發生的第二天,美國宇航服的老牌供應商,已經持續支持美國宇航任務50多年的柯林斯宇航(Collins Aerospace)“撂挑子”了,6月25日,該公司發布一份聲明,證實已經和NASA解除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開發新宇航服的合同。
6月26日,NASA在一份聲明中確認,柯林斯將結束宇航服的開發工作,因為這家公司“認識到其開發時間表不匹配NASA的任務目標。”
有美國業內同行認為,柯林斯的研發工作遭遇了延誤和成本超支,鑒于合同的固定價格性質,繼續推進工作已不再可行。
2022年6月,NASA宣布選擇柯林斯和初創公司公理太空(Axiom Space)參與新的登月計劃,該計劃尋求商業化開發宇航服,并將其作為服務提供給NASA。隨后,NASA向柯林斯授予了一項價值9700萬美元的任務訂單,用于開發在國際空間站使用的宇航服,而Axiom則獲得了開發阿爾忒彌斯月球任務宇航服的任務訂單。
2022年公理太空公司與SpaceX合作將四名宇航員送入國際空間站
在2023年7月,NASA曾向柯林斯宇航和公理太空和各增資500萬美元,用于研發宇航服。
美國航天“老了”,從美國宇航服的這一系列狀況已經可見一斑,但衰老從來不是偶然的、單發的。
這次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飛船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時,曾有五個推進器出現故障,導致飛船無法近距離接近空間站;此外,“星際客機”還多次出現氦氣泄漏問題。NASA評估后認為風險較大,以至于至今還沒有確定返回地球的時間。
今年年初,執行NASA第一次登月任務的“游隼一號”著陸器在發射后不久發生了推進劑泄漏,著陸器無法抵達月球,最終墜入地球大氣層被燒毀;任務的失敗導致整個重返月球計劃推遲。執行第二次登月任務的“直覺機器”雖然成功登上月面,但著陸后立刻發生側翻,通信也發生問題,沒有發回任何有意義的信息;整個“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載人繞月飛行推遲到2025年,登月飛行目前計劃推遲到2026年。馬斯克的星艦作為登月艙,其成熟度還需要多次飛行去驗證。
2024年1月,美國52年來首次“重返月球”任務失敗,“游隼一號”著陸器在南太平洋上空燒毀
NASA本身的SLS火箭(Space Launch System)號稱“鴿王”,跳票多次,超支巨大;美國商業公司聯合聯盟的“火神”火箭和亞馬遜藍色起源的“新格倫”也都在不斷推遲。美國航天的這些問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不斷出現,有的是工程技術問題,有的是無法控制預算,很多項目都無疾而終。
美國現在面臨的這一系列工程能力的缺失,我覺得不但是美國航天的問題,更是美國制造業的系統性問題。
就拿波音來說,除了航天,在民航方面也處于非常尷尬的局面,眾所周知,波音的民航飛機737MAX前幾年因兩起致命事故而停飛并中止交付,直到最近幾年才逐漸恢復。近期又連續出現了包括艙門脫落、擋風玻璃破裂等在內的一系列問題;自787之后,波音的新機研發實際上已經中斷多年,預計這一空窗期將持續超過20年;在軍機方面,B2已經退役,F22即將退役,F35先天不足,盡管B21接替了B2的角色,技術上也沒有什么突破。
無論是波音公司的飛船問題還是柯林斯公司的宇航服問題,它們都不是孤立的問題,而是要聯系起來看,反映了一個系統性的問題,即美國整體工程能力的弱化。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史岱君 
-
專稿|任正非說的“鹽堿地”,中國光伏的希望田野
2024-06-28 09:50 -
OpenAI終止對中國提供API服務,周鴻祎發聲
2024-06-26 13:53 人工智能 -
首次!我國科學家實現獼猴全腦尺度神經活動監測
2024-06-25 18:20 科技前沿 -
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致電祝賀
2024-06-25 14:50 航空航天 -
專稿|不顧一切的脫鉤:美國國會為何瞄準這家中國企業
2024-06-25 09:54 -
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名單公布
2024-06-24 17:46 -
“NASA和波音早就知道這個問題,但仍發射了火箭”
2024-06-24 16:23 -
李德仁、薛其坤獲2023國家最高科技獎
2024-06-24 10:32 科技前沿 -
我國科研人員在月壤樣本中首次發現天然石墨烯
2024-06-24 09:19 嫦娥奔月 -
我國重復使用運載火箭首次10公里級垂直起降飛行試驗成功
2024-06-23 14:58 航空航天 -
純度達99.9%!中國團隊實現海上風電驅動海水制氫
2024-06-23 08:07 觀察者頭條 -
全球首臺!這一重要裝備研制成功
2024-06-22 13:09 中國精造 -
專稿丨鴻蒙與安卓徹底切割,未來勝算幾何?
2024-06-21 19:35 華為 -
“加拿大決定跟,但也怕…”
2024-06-21 18:08 -
中國科學家發現治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突破性新療法
2024-06-21 07:27 -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7月4日開幕,特色亮點搶先看!
2024-06-20 16:00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我國首個工業用途核能供汽項目正式建成投產
2024-06-19 15:17 能源戰略 -
“千里眼”最大“角膜”:相當于把北京五環內地面平整到高低差小于1毫米
2024-06-19 09:10 中國精造 -
全球首臺全高溫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在上海建成運行
2024-06-19 08:15 -
“美國在核電技術上落后中國10-15年”
2024-06-18 16:42
相關推薦 -
伊朗對以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90%擊中目標” 評論 489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評論 195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評論 128歐盟想“邊打邊談”? 評論 156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評論 245最新聞 Hot
-
美高官:伊朗“即將”空襲以色列
-
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
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
歐盟想“邊打邊談”?
-
“超40家外航正在使用”,美官方發警告
-
“誰殺死特朗普我就給誰15萬美元”,他拒不認罪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
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女主播喪生
-
“聯大應建議對于以色列動武”
-
“面對中國,歐洲不能學美國”
-
他離任前一天仍在挑事:土耳其不應參與中巴倡議
-
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
以軍開會照曝光:他的頭像被打“ ?”
-
石破茂實現“亞洲版北約”第一步?中方回應
-
特朗普的“黑暗演講”:他們將強奸、搶劫、盜竊、掠奪和殺害美國人
-
“只因對華合作,我遭網暴四年被列‘死亡名單’,一下回到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