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梅狐貍傳統服飾研究者
-
還原宋朝服飾難度有多大?《清平樂》是個很好的案例
如今很多劇組有了收集資料的習慣,卻往往無法正確將這些資料分類整理、正確使用。觀眾的口味只會隨著一部又一部劇集而變得挑剔,在各種科普下變得越來越“懂行”,若劇組一味停留在模仿古畫、借用文物的表層上,只會越來越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全文]
-
唐裝吳服與和服的區別,也許比貓和狗的區別還大
日本明治維新之后企圖脫亞入歐,這一政治轉變在服飾上的影響就是吸收了許多西方服飾的元素,甚至于我們看到日本皇室在許多場合都是穿著洋裝而不是和服,都是來自于這個時期的影響。我們看著現代和服很傳統很東方,實際上它身上的血統早就經過了東西方文化融合的洗禮。 [全文]
-
我們可能永遠找不到“國服”,卻可以享受找的過程
今年的兩會期間,又有代表提出與國服有關的提案,希望可以推出“中華正裝”。有關國服的提案在兩會中并不罕見。 我們可能依然找不到“國服”,但是我們卻能在一次次的討論中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文化,這也是很大的意義和收獲。[全文]
-
民國廢春節,到底意欲何為?
民國時期將1月1日設作元旦,元旦放假,這沒毛病,大家開心地過了。等到農歷春節到了的時候,大家依然是照常的開始籌備春節,基本上要從小年/祭灶一直折騰到元宵。這個時候跳出來說,春節不許過,老百姓幾千年的慣性怎么剎得住?[全文]
-
把“中式禮服”錯當中山裝?你不是第一個
歷史上,我國便是一個對于“禮”十分繁復的古國,體現在服飾上就是即便禮服也會因根據場合和身份被細分成許多種類。新“中式禮服”既保留了我國服飾發展的慣性,又加入了具有中國特征的元素,可謂是新時代中國的全新形象。[全文]
-
漢服還是華服?糾結名字未必無意義
第一屆“中國華服日”之后,網友們對“華服”這個名字有很多爭論。相對來說,“漢服”這個名字的意味就顯然清晰許多,除了容易被人誤解為漢朝的漢,幾乎就等于是漢族的漢。 叫漢服還是叫華服,一個名字而已,真的這么重要么? [全文]
-
“不傳統”的旗袍為何有著無與倫比的國際范兒?
旗袍很容易讓人聯想這是否是清代旗人的服裝,其實這個名稱的普遍使用遠比旗袍本身誕生得還要晚。作為女性平權而誕生的旗袍,本身是沒有任何民族屬性的,它的一截袍服設計是來自于男裝,而非旗裝,它的年輕令它的名字甚至無法完全統一。 [全文]
-
高空之上,兩岸有個中國風的較量
海航新一代制服由著名設計師勞倫斯·許設計,在巴黎時裝周上亮相后吸引了許多人的注目。海航的設計并非首創,2015年臺灣中華航空就攜手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的張叔平為其設計空乘制服。 對比這兩版的大師作品,不難發覺大家對于中國風的理解差異。 [全文]
-
哪部歷史劇最考究?我拒絕回答,并丟來一部抗日神劇
又是這部《漢武大帝》贏了,我是該說長江后浪們的包裝功力不夠呢?還是該說它堪稱經典級別的自我吹噓呢?現在的電視劇,無不把自己往考究、良心、砸大錢,以及處女座的方向可勁兒包裝,還是沒贏得過它。服飾以前已經吐槽過了。既然有帖子說道具,那么我們就來扒一扒,究竟叫不叫考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