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一凡:指望歐美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已經不太可能了
最后更新: 2024-05-09 07:23:54“為什么制裁中國企業?”“因為他們超過了我們。”
“為什么說中國產能過剩了?”“因為他們的產品太好了。”
這段匪夷所思的對話,雖然是杜撰,卻形象地展現了歐美目前對中國的普遍心態。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前副所長丁一凡看來,這些不過是歐美不愿承認中國發展強大的說辭,是為了日后向中國產品征收關稅做鋪墊。
觀察者網:丁老師好,我們注意到這一波對中國的輿論戰是從去年底開始,而且和以往側重從意識形態角度批評中國政治制度不同,這一波輿論戰聚焦于經濟領域,集中渲染“中國經濟登頂論”,包括耶倫此次來大談中國產能過剩,都是以往所謂“中國崩潰論”的翻版和延續。如果從更微觀的角度來觀察,您覺得這一波“政界+媒體”經濟輿論戰發生的背景和原因有哪些?
丁一凡:簡單來說,西方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給自己找借口。
一個是疫情前就開始的貿易戰,特朗普開始進行升息、關稅調整,不巧碰上疫情,不僅貿易戰沒有打成,美國對中國的需求還不降反增,到最后貿易逆差越來越大,他就轉向貨幣市場,釋放出更多流動性來拯救金融市場,但是現在來看后遺癥很嚴重。
這對中國當然是有利的,特朗普這么拼命放水的結果就是擴大了我們的出口,其國內市場對我們的需求還很大,我國的出口企業就受益于此,所以他發現了這個事后就不干了,開始想辦法挽救局面。
按理說民主黨政府拜登上臺以后,應該改掉原先特朗普的一些做法,結果發現美國確實是對中國的依賴太大了,無法進行調整。因此他就開始想辦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一開始是“脫鉤”,結果中美貿易逆差反而越來越大了,又改名叫“去風險化”,但實際內涵是一樣的,只不過換了個詞而已。
我們的“新三樣”目前在歐洲很受歡迎,因為歐洲要搞環保、可持續發展、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因此一些中國的產品,如電動汽車、光伏板、電動車相關的電池都賣得非常好。
美國和歐洲有點慌了,就開始編造了一個中國“產能過剩”的故事,因為只有這樣,未來他們才能以反傾銷的名義來落實對中國的調查,因此得找一個說辭,現在歐美創造一些敘事確實挺有想象力的。
作為一名經濟學家,從耶倫的嘴里說出來“產能過剩”確實奇怪。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給未來的行為做個鋪墊,比如向中國加關稅。“產能過剩”實際上是為了解決在國際上所謂的傾銷行為而創造的一個說法而已,完全不能自圓其說,所以他們現在開始編故事了。
觀察者網:耶倫訪華結束后,財政部有一個情況說明,廖岷副部長就說的很清楚,產能問題要放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用市場經濟原則和價值規律來看待;要結合全球分工和國際市場情況分析產能問題。為什么一向信奉自由主義的西方,在這件事情上不再談市場的作用了呢?
丁一凡:如果產能過剩進行“傾銷”,這是有一定標準的,就是價格一定便宜。可是現在我們賣給歐洲、美國的“新三樣”和技術產品,價格遠遠高于國內市場。比如華為在歐洲賣的手機比在國內市場貴很多,說明這跟傾銷沒關系。
歐美一直在去工業化,所以他們的產品不行了,連波音過去這么有名的制造業企業,現在都丑聞纏身。有很多美國編輯去調查,發現他們丑聞纏身的背后是因為只追求金融利益,寧可拿著流動現金回購自己的股票,造成股票價格上漲,也不愿意去投資。他覺得運作股票的收益更好,但其實整個經濟完全變形了。此外他還要為自己找補,所以完全是一個托詞,跟“產能過剩”沒有什么關系。
同樣,去工業化導致歐美產能完全不夠了,但是民眾需要消費,所以就需要從中國進口產品。歐美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國內分配,老百姓說我們99%都沒受益,只有你們1%的人受益了,但是他們不承認,而是找一個替罪羊,因此把所有的責任全推到中國身上。
現在歐美的做法是排斥先進,排斥好用。但是我們電動車在東盟國家賣的特別好,如果歐美人跑到亞洲等一些對他們來說不發達的地區,卻可以享受比歐洲、比美國更好的交通,遲早會讓歐美的消費者眼饞。
但是歐美的政府不可能很長時間都不讓老百姓享受到這么好的產品,所以現在開始搞封禁,你領先他了,他就害怕你利用他的市場,不停以“產能過剩”“傾銷”等借口加稅,防止中國產品進入它的市場。從另一種角度來說,也印證了中國的產品好,至少比他們自己的產品好。
他們現在的說法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之所以快速發展,是因為政府補貼了,但是我們電動車的補貼是前期的事,而美國目前的補貼比我們還要多,還不一定成功。
扶持一個產業崛起取決于很多因素,而他們現在并不具備。但是美國非常自信,這一點我非常佩服,他們認為只要跟中國一樣干,就可以取得中國那樣的效果。所以他們一邊指責中國,一邊進行大量補貼,但是純粹在補貼一些落后產能。
拜登戴著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的帽子向該組織成員發表講話(圖源:法媒)
去年特朗普和拜登都跑到底特律去支持美國汽車企業工人罷工漲薪,純粹就是作秀。而這些人下一步會嘗試砸爛電動車,領導人們一定會堅決支持。這不是在鼓勵創新,而是為了保護落后,這一套做法才是現在美國面臨的最大問題,但是他們根本不管,繼續我行我素地干下去。
所以我覺得將來發生的事情可能要比這些更加惡劣。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因為日本汽車比他們好,寧可去砸這些汽車,也不允許流入市場,當年這些事情有可能會重新上演。特別不講道理的事情,都會慢慢地在美國社會發生。政治家變得昏頭昏腦,完全失去理智,最后我們看到的是制度性失調,并且用近乎瘋狂的方式解決問題。
我們可以對他們違反市場規律的行為進行指責,但是不要期待他們會因此回心轉意,指望他們繼續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事已經不太可能了。美國為了維持自己的霸權地位,寧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
觀察者網:就在耶倫訪華前,4月7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法國巴黎主持召開在歐中資電動汽車企業圓桌會,提出“面對外部挑戰和不確定性,企業要練好內功,堅持創新驅動,加強風險管理,重視綠色發展,與當地企業深化合作、共謀發展,堅定做全球綠色轉型的參與者和貢獻者。”從風險管理和深化當地合作方面,您對中企出海有什么建議?
丁一凡:這個比較復雜,不能一言蔽之。目前我國企業很難有這種風險意識,所以很容易拍板就下場,陷入某種程度上的困境。
從我所處的學術界來說,現在我國在積極培養區域國別研究,實際上就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從理論上做準備。對于企業來說,也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你不專業就無法判斷當地的市場風險和政治風險,很容易在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不是因為在中國經營得好,在海外就一定能成功。
當然也有很多在中國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可是他們在海外做得非常好,市場特別成功。因為它們是針對當地市場特點去做的,比如說在非洲特別有名的傳音公司,還有一些小家電,都做得非常成功。
尼日利亞手機市場上的中國品牌(圖源:視覺中國)
企業要清楚不同市場包括亞洲市場、非洲市場的特點,不能眼界永遠瞄著發達國家,因為過去出海不是歐洲就是美國,可是現在歐美的投資環境都變得不那么友好了,我們應該更多考慮一些其他地方的市場。現在主要的問題是結算,大家從去年開始已經意識到這件事了,包括金磚國家峰會,都在討論這些議題。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子怡 
-
昔日頂流基金經理蔡嵩松行賄、受賄案已當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難再成蘋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觀網財經-科創 -
ST陽光:控股股東涉嫌內幕交易被證監會擬罰款2.32億元
2024-05-07 20:57 -
華為蘋果同日對決,背后還有中韓面板之爭
2024-05-07 17:23 觀網財經-科創 -
歷史性一幕!iPhone在華市場份額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觀網財經-科創 -
45億加碼“五五購物節”,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國?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燒身了
2024-05-06 18:47 觀網財經-金融 -
舒適賽道紅利釋放,紅豆股份品牌轉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億人次出游,較2019年同期增長28.2%
2024-05-06 12:16 觀察者頭條 -
巴菲特股東大會要點來了!回應減持蘋果、巨額現金儲備等
2024-05-05 08:28 -
武廣高鐵、滬杭客專等4條高鐵線漲價,漲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鐵世紀 -
深圳將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區域住房限購?深圳住建局回應
2024-05-04 10:27 觀網財經-房產 -
20張營業執照只有3家實存?央媒:問題在下頭,根子在上頭
2024-05-03 11:21 基層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舊換新”活動
2024-05-03 09:39 觀網財經-房產 -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最新進展
2024-05-03 09:30 國企備忘錄 -
31省份“一季報”:蘇魯浙增速超6%,山西總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觀經濟 -
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納指兩連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觀網財經-海外 -
南京公積金新政:包括宣城、馬鞍山在內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認互貸
2024-05-01 19:50 觀網財經-房產 -
美國當前經濟數據中,也許藏著高官接連訪華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關推薦 -
“他,殺死了美國司法” 評論 63五角大樓“緊張”:一旦他下這種命令,該如何應對? 評論 169這個對華“鷹派”,即將回鍋? 評論 158“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167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279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