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凱倫·亞爾希-米洛:美國重建信譽才能阻止戰(zhàn)爭?這樣想會適得其反
關于決心的科學
過去十年來,新一代國際關系學者采用了全新的統(tǒng)計學方法,對新近解密的美國政府文件進行文本分析并結(jié)合基于調(diào)研的實驗,對信譽如何影響國際關系做了更加細致入微的研究,在那些主張國際關系“信譽萬能論”與“信譽無用論”之間找到了一條中間道路。
在其它條件相同的前提下,人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如果一個國家展現(xiàn)出“愿意動武的決心”這一信譽,那么它確實能改變對手的行為。比如說,亞歷克斯·魏斯格(Alex Weisiger)與筆者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fā)現(xiàn),面對危機時選擇退縮的國家在第二年面臨挑戰(zhàn)的可能性,是那些堅守立場的國家的兩倍多。
然而,表明一個國家的決心可能比想象中更困難。隨著時間推移,反復展示決心的做法可能會變得僵化且失效——甚至會適得其反。美國在越南發(fā)動戰(zhàn)爭,部分是為了展示其遏制共產(chǎn)主義的決心。但這場戰(zhàn)爭卻讓后來的美國總統(tǒng)對于卷入遙遠地區(qū)的沖突產(chǎn)生了抗拒心理,從而削弱了美國的動武決心,并大大降低了美國日后發(fā)動軍事干涉的可能性——后來,這種厭惡情緒被形容為“越戰(zhàn)綜合征”。
范·杰克遜(Van Jackson)的研究也表明,由于一個國家的承諾往往是多面向的,努力證明一種形式的決心可能會削弱其他形式的決心。例如,朝鮮在同美國的危機中頻繁發(fā)出威脅,幫助其建立了“愿意動武的決心”這種信譽。可是,當朝鮮未能兌現(xiàn)其威脅時,這樣做反而暴露出前后矛盾與缺乏誠信。朝鮮試圖表現(xiàn)地強硬,卻證明了自身的善變。
不過,新一輪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最大悖論是,一個國家的信譽并不取決于它自己,而是評估這個國家的各方。筆者自己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國家領導者往往具有選擇性傾向,相比同樣相關甚至更相關的評價指標,他們會對自己眼中更突出的因素(比如對別國領導人的個人印象)給予更高的權重。
唐·卡斯勒(Don Casler)在2022年的一項類似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決策者對國家信譽的判斷受到他們自身經(jīng)歷與背景的影響。比如,情報和軍事系統(tǒng)出身的官員傾向于關注一個國家當前的實力,而外交官則更加關注其領導人的言行一致性(或缺乏一致性)。
個人觀念也很重要。近年來關于國家信譽的學術研究表明,行為體對其它行為體的評價受到非理性因素的深刻影響,比如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或選擇性偏見)、動機性推理與意識形態(tài)傾向。
例如,約書亞·克爾澤(Joshua Kertzer)、喬納森·倫尚(Jonathan Renshon)與筆者在2018年的一項研究中發(fā)現(xiàn),鷹派決策者對別國公開發(fā)出的威脅的重視程度要低于鴿派決策者,前者更傾向于將軍事動員等實際行動視作展示動武決心的可信信號。
克爾澤、布萊恩·拉特本(Brian Rathbun)與妮娜·斯里尼瓦桑·拉特本(Nina Srinivasan Rathbun)的類似研究也發(fā)現(xiàn),相比鴿派決策者,鷹派更傾向于認為對手缺乏遵守承諾的信譽,這表明固有觀念會影響決策者對形勢的判斷。正如特朗普準備退出奧巴馬時期簽署的《伊核協(xié)議》前,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我們知道他們(伊朗)在違背協(xié)議……我們只是還沒有找到證據(jù)而已。”
或者看一看美國2021年從阿富汗撤軍的案例。那些關心美國整體國家信譽的人可能會得出結(jié)論,撤軍計劃與糟糕的執(zhí)行過程向?qū)κ直┞冻雒绹囊庵颈∪酢⑷狈Q心。但是,那些更關心美國言行一致性(相信這意味著“說到做到”的重要信譽)的人可能會說,撤軍體現(xiàn)了美國極高的信譽。畢竟,拜登總統(tǒng)兌現(xiàn)了從阿富汗撤軍的競選承諾,說明他言而有信。
更復雜的是,旁觀者們不會僅僅從一位領導人的所作所為來判斷其決心;他們也會基于對這位領導人如何評估自身決策的看法來下判斷。
1969年,朝鮮擊落了一架美軍偵察機,導致機上31名美國人死亡,而美國政府選擇不作出報復行動。時任美國國務卿威廉·羅杰斯試圖將這一態(tài)度描述成美國實力的體現(xiàn),他說:“弱者才會魯莽行事,強者必須更加克制。”
1969年4月15日,一架美國海軍EC-121預警機在日本海公海上空被朝鮮戰(zhàn)機擊落,美國最終沒有選擇軍事報復
如果旁觀者相信羅杰斯說的是真心話,那么這個決定可能會提升關于美國決心的信譽。然而,如果他們認為羅杰斯僅僅是在強行掩蓋自身的軟弱,或者美國拒絕做出報復的決定純粹是在發(fā)出一個關于信譽的信號,那么旁觀者可能會徹底無視這一聲明。這便是國際關系學者羅伯特·杰維斯(Robert Jervis)提出的“信譽悖論”。歸根結(jié)底,人們在揣測他人意圖時也會帶上自身的偏見。
信號還是雜音?
關于信譽,更具體地說,關于決心的爭論在中東地區(qū)最新一輪沖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對這場沖突的一種解讀是,伊拉克戰(zhàn)爭的失敗、未能在敘利亞問題上兌現(xiàn)紅線以及從阿富汗的匆忙撤軍,直接導致了美國在中東的信譽赤字,令伊朗及其代理人勢力(包括哈馬斯武裝)更加大膽。
另一種相反的理論則認為,伊朗及其代理人勢力相信美國擁有極高的信譽,只要他們攻擊美國的盟友,華盛頓就會被迫做出軍事回應,然后被卷入一場代價高昂的戰(zhàn)爭。
兩種說法可能都具有一定真實性。但它們對美國對手的思路做出的假設幾乎沒有辦法得到證明,比如,伊朗或哈馬斯領導人在評估美國動武決心時究竟是如何思考的。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美國《時代》周刊封面更新
2024-07-22 07:57 美國大選 -
拜登兒子:呼吁所有美國人感謝我爹的服務
2024-07-22 07:37 美國大選 -
特朗普曾資助哈里斯仕途
2024-07-22 07:14 美國大選 -
胡塞武裝:荷臺達港將在24小時內(nèi)恢復運轉(zhuǎn)
2024-07-22 07:03 也門局勢 -
拜登宣布將退選,支持哈里斯競選
2024-07-22 02:08 美國政治 -
中方就管控仁愛礁局勢同菲方達成臨時性安排
2024-07-22 00:45 南海局勢 -
“馬科斯危矣,歷史正在重演”
2024-07-21 22:40 觀察者頭條 -
日本記者:中國不是G7,你來干嘛?
2024-07-21 20:22 -
又扯“中俄威脅”?“美國將明文承諾會用核武器保護日本”
2024-07-21 19:21 日本 -
佩洛西不愿哈里斯自動接替拜登,民主黨人籌劃“閃電戰(zhàn)”
2024-07-21 18:30 美國政治 -
長達12小時、凌晨才結(jié)束,韓第一夫人被傳喚調(diào)查
2024-07-21 15:16 三八線之南 -
“歐盟外長這么做,和幼兒園小孩一樣幼稚”
2024-07-21 13:44 歐洲亂局 -
特朗普:我愛馬斯克,但我不知道他給我捐款的事
2024-07-21 12:17 特朗普 -
首次空襲也門,內(nèi)塔尼亞胡:以色列長臂可觸及任何地方
2024-07-21 09:21 也門局勢 -
韓國稱朝鮮再次向韓放飛氣球
2024-07-21 09:18 三八線之南 -
“子彈距離他的腦袋0.6厘米”
2024-07-21 07:33 特朗普 -
越南將為阮富仲舉行國葬
2024-07-21 06:43 -
“如果這是真的攻擊,后果不堪設想”
2024-07-20 22:35 網(wǎng)絡安全
相關推薦 -
“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40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176看完這部紀錄片,網(wǎng)友吵起來了 評論 137美國農(nóng)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24美聯(lián)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wǎng)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nóng)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lián)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fā)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chuàng)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