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元海:不吃中國食品,日本人還指望吃啥?
關鍵字: 日本中國食品中國食材工業化痛痛病水俁病JAS法規食品安全新近拜讀了日本著名財經公知橘玲的網文“中國食材或許比日本國產食材更為安全的理由”,著實讓筆者“SHOCK”了一下。萬萬沒想到,日本還會有公知給咱們中國的食品唱贊歌。說實在的,在日本生活數年,雖然在飲食上面已經逐漸習慣了日本式的生鮮魚獲,可是畢竟時間一長還是需要用真正的中國風味一解“思鄉之情”。鑒于日本滿地鋪開的中華料理店并不地道,采購食材自力更生便成為了不二選擇。
中國食材在日本素來缺乏響亮的名聲,能吸引日本消費者的也僅在于它的廉價。眾所周知,由中國出口日本的食品都是嚴格按照日本農林水產省的苛刻要求,按照日本的農技農法栽培生產的。即便如此,只要掛上“中國產”的標牌,無論多好的產品還是會立時變得“低人一等”,成為“廉價低質”的東西。
不吃中國食品,日本人還指望吃啥?
即便是在擁有日本最大中華街的橫濱,想要獲取純正的中國食材也并非易事。除了幾家中華物產店品種較為齊全之外,在一般的食品超市中,連必需的中國醬油和米醋都難以湊齊。而在專門的食品超市中,過去常見的廉價冷藏蔬菜和冷凍食品(以餃子、包子和春卷等點心類為主),也日益罕見了。
2008年的“天洋毒餃子”事件發生后,日本社會對中國進口食品更是疑慮重重。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引起社會輿論一片嘩然。上個月大阪府的大米批發商社“AEON RICE”涉嫌使用中國大米冒充日本大米的事件又引起了日本舉國騷動。每每看到這種報道的時候,心里難免會為中國食品有些不平。
無論在哪個國家,食品安全都是具有高關注度的社會問題。人們對“吃得放心”和“吃得安全”有迫切的要求,這本無可厚非。日本人當然也不例外。古有言之,“民以食為天”。無論古今中外,“吃”的問題從來就是全人類所關注的問題。據說,人類的祖先非洲的南方古猿從樹上走向地面,智人從非洲走向全世界的直接動力都是為了搜尋食物。不過,自人類祖先在全世界繁衍生息的數百萬年來,地球上的絕大多數人類對食物的要求僅限于果腹而已。
食品安全問題實則源自于工業革命之后現代城市的興起。工業革命將數十百萬的農村人口引入到了城市。巨大的食品供給需求在催生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近代食品工業企業的同時,也第一次產生了諸如“有毒物質”、“食品添加劑”、“細菌超標”等現代食品安全問題。根據德裔英國化學家弗雷德里克·阿昆(Friedrich Accum)在1820年寫成的《鍋中有死亡》(There is death in the pot)一書披露,當時在一般市場出售的面包中普遍都混有明礬作為增白劑,而在廉價的茶葉、咖啡和香辛料中則大多混有鉛這樣的有毒物質。到了1850年代,食品中添加的重金屬等有毒添加物質已經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后果,由此引發的以慢性胃炎為表征的食物中毒在倫敦市民中蔓延了開來。反過來,也促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食品安全法規的出臺。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楚悅
-
“他,殺死了美國司法” 評論 63五角大樓“緊張”:一旦他下這種命令,該如何應對? 評論 169這個對華“鷹派”,即將回鍋? 評論 158“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167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279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