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暉:從“黑糖漿”到“白砂糖”的技術革命
最后更新: 2019-10-05 10:12:0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孟暉】
笑話最能反映一個時代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你講笑話的時候,內容必須是目前最普遍的現(xiàn)象,這樣聽笑話的人才能馬上明白(“秒懂”),然后反應出來里面的寓意,被逗笑。如果對宋朝的人講一個涉及汽車的笑話,人家肯定笑不出來,因為根本不懂你在說什么。反之,古人的笑話,由于時過境遷,我們也難以發(fā)笑。
北宋人王辟之《澠水燕談錄》里有一則笑話:
頃有秉政者,深被眷倚,言事無不從。一日御宴,教坊雜劇為小商,自稱姓趙名氏,負以瓦瓿,賣沙糖。道逢故人,喜而拜之。伸足誤踏瓿倒,糖流于地,小商彈指嘆息曰:“甜采你即溜也,怎奈何!”左右皆笑。俚語以王姓為“甜采”。
我就笑不出來,完全搞不清楚笑點在哪里。但是,這個笑話卻有著重要的史料意義,它告訴我們:在《澠水燕談錄》成書的年代(一○九五),也就是北宋時期,普通人日常使用的糖,習慣稱為“沙糖”,乃是糖漿狀態(tài),可以四處流淌。當時的街市上會有游動的賣糖小販,其形式則是背或擔著瓦罐,罐里盛滿漿液形態(tài)的沙糖。那時,這種漿狀的糖是如此普遍,百官熟悉,伶人熟悉,甚至生活在宮廷內的天子都知道,因此會在御前宴會上演出假扮賣糖小販的喜劇小品,并且利用糖漿在地面上亂流的現(xiàn)象制造噱頭,那笑話的意思似乎是,一旦王姓權臣沒打招呼離開——溜走,皇上立刻就六神無主拿不了主意了。
我曾經寫過一篇小文《糖史上的蔗漿時代》,討論唐代以及唐以前的時期,蔗糖的主要形式是“蔗漿”,但是,當時我誤以為進入宋代以后,固體的砂糖便成為主流。直到讀到這則笑話,才意識到,以為宋人消費以固體蔗糖為主,是一個普遍流傳的誤會。
《清明上河圖》里賣甘蔗的市井小販
造成這一誤會的主要原因無疑是《糖霜譜》。王灼的《糖霜譜》是一部嚴謹驚人的科學史著作,由之后人知道,在北宋時代,固體的糖已經出現(xiàn)了。但是,很多人望文生義,對這一著作有很多誤解,包括以為“糖霜”指的是我們今天習慣看到的砂糖,即細粒狀的糖粉。其實,王灼講解得非常清楚:糖霜之稱,是指這種產品經歷結晶的過程,近似自然界中的結霜現(xiàn)象。至于糖霜的形態(tài),則是大大小小的不規(guī)則團塊,所以宋人亦稱之為“糖冰”或“冰糖”(楊萬里:《冰糖詩》)。
當時甘蔗種植在宋朝的境內非常普遍,質量也很好,然而掌握了糖霜技術的地方卻不多,僅僅局限在福唐(位于福建)、四明(浙江)、番禺(廣東)以及廣漢、遂寧(二者皆在四川),可是前四個地方都產量小,質量也遜色,因此實際上只有遂寧一處為主力。即使在遂寧,也只是集中在傘山周圍,這里制糖霜的家庭作坊稱為“糖霜戶”,其中大致有三百家的出品為優(yōu)等貨,大戶每年能動用三百多只缸制糖,而小戶不過只有一兩缸。另外還有將近百家制糖作坊,但是只能生產中下等的產品。附近雖然也有很多甘蔗田,那里的農戶們卻沒有掌握做糖霜的技術,只能把甘蔗汁加工成糖水,作為原料賣給傘山前的制糖坊。
這些糖霜戶所掌握的技術相當簡單,無法完全控制生產過程,導致每年的產量不穩(wěn)定。從耕田到曬霜,歷時長達一年半,但結霜的過程卻難以預測,最終可能一缸出幾十斤乃至上百斤糖霜,也可能完全沒有任何糖霜形成,對于產戶來說帶有運氣的成分。
故而,包括遂寧在內,幾個產地每年生產糖霜的能力非常有限。宣和初年,要求遂寧每年進貢數千斤糖霜,結果給當地造成了極大困擾,將近半數產家破產,到王灼寫《糖霜譜》時還沒有恢復元氣。在最大的生產地遂寧,尚且無法承受一年多出幾千斤固體糖的負擔,那么其他四個地方只會更弱。由此可以推測,全宋境內每年固體糖的產量非常之低,完全不可能覆蓋整個社會的消費需求。另外,據《糖霜譜》介紹,當時邊境以外的很多地區(qū)都出產好甘蔗,但卻沒聽說有糖霜的生產,連王灼都覺得奇怪。這就意味著,對于宋代的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有能力消費蔗糖,也很難享受到固體糖。
《糖霜譜》記錄了當時糖霜與沙糖的制作工藝。前者的生產過程辛苦漫長,而且出品率很低,大致是把甘蔗榨出的汁在火上熬,熬到類似麥芽餳的黏稠度,然后把若干竹條插在大缸里,再將熬好的蔗漿倒入,以竹藤編的蓋子罩合。接下來,便是等著蔗漿析出結晶,附著在竹條以及缸壁上。到農歷五月,把這些結晶取出,這個程序稱為“瀝缸”。“瀝”出的糖晶再經陽光下暴曬,才得到最終的糖霜。不過,一缸糖漿不會全部結晶成霜,會留下相當比例的“糖水”,也就是余漿。這些糖水有兩種去處,直接賣掉,“或自熬沙糖”。
很清楚,在王灼時代的制糖體系里,沙糖與糖霜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商品,前者絕對不是固體的糖。南宋醫(yī)學家寇宗奭《本草衍義》中同樣肯定了這種區(qū)別:“甘蔗……石蜜、沙糖、糖霜皆自此出。”并說明沙糖是“紫黑色”。實際上,王灼非常了不起,在卷二清楚地勾勒了中國古人在蔗糖消費上的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蔗漿,乃是甘蔗壓榨成的汁。第二個階段為“蔗餳”,即經過初步簡單加工的甘蔗飴漿,很可能是把甘蔗榨汁在陽光下曬,蒸發(fā)掉水分,由此形成濃縮稠漿。
第三個階段,則是加入了把蔗漿汁在火上熬煉的程序。據文獻記載,唐太宗派人從印度的摩接陀國學會了“熬糖法”,很多后代學者誤以為,這次引入的新技術是直接制作固體糖,但事實絕非如此。王灼推測,熬糖法是“熬糖瀋作劑,似是今之沙糖也”,接下來他明確道:“蔗之技盡于此,不言作霜,然則糖霜非古也。”他指出,前三個階段里都沒有提到固體糖的制作工藝,所以糖霜的歷史并不長。同時,他認為,唐初從印度引入的熬糖法,制成的產品就是沙糖。所以,在王灼那里,沙糖不是固體糖,尤其不是今天的砂糖——實際上,當王灼的時代,在整個世界上,砂糖很可能都尚未問世。
- 原標題:宋人的沙糖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戴蘇越 
-
猜猜誰給《我和我的祖國》打分最高?是90后!
2019-10-02 08:25 國慶70周年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已破6億
2019-10-01 19:19 中國電影 -
十一期間成為觀察員有機會獲得張維為簽名版《這就是中國》
2019-10-01 12:05 -
這就是為什么每一寸土地 都是我們的摯愛
2019-09-30 21:38 -
20余位圍棋冠軍首次獻唱《我和我的祖國》
2019-09-30 16:12 國慶70周年 -
國慶出游人次預計近8億!最浪漫的安排是…
2019-09-26 15:29 國慶70周年 -
講述女間諜打入巴基斯坦軍隊的電影,獲國際印度電影大獎
2019-09-25 15:41 印度驚奇 -
“可愛的中國”之塔吉克族:絢麗的民族服飾 寒冷高原上最靚麗的風景
2019-09-24 19:42 -
“可愛的中國”之漢族:小剪紙綻放大異彩
2019-09-20 20:33 -
英國人說自己像香港的“保姆”,我外交官:你們得利還不夠多嗎?
2019-09-20 14:59 這就是中國 -
俄羅斯送來大禮,彩色的開國大典!
2019-09-18 18:04 國慶70周年 -
養(yǎng)活14億人,中國為什么能?
2019-09-17 11:49 -
華春瑩:確保網絡安全,要防備的不是華為而是思科和蘋果
2019-09-16 18:41 華為 -
“可愛的中國”之哈薩克族:聽不完的冬不拉,數不完的民族傳奇...
2019-09-15 15:17 -
撒拉族:在駱駝泉旁,感受“花兒”與“少年”的別樣生活
2019-09-12 20:09 -
習近平視察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
2019-09-12 19:10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民主還是專制,這個范式已成為西方推動顏色革命的一種工具
2019-09-12 11:04 這就是中國 -
峨眉山景區(qū):喊客拉客3次以上將被拘留
2019-09-12 08:16 中國游客 -
西方民族主義是好是壞?為何今天“見人就嫁”?
2019-09-11 07:26 文化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對中俄來說,‘金磚+’有望改變西方主導國際秩序”
-
敏感時刻絕密情報外泄,美國很急
-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最新“成績單”?面臨哪些突出問題?
-
“西方以為這樣就能打倒中國,我說,你們錯了”
-
烏克蘭急澄清,普京警告:絕不允許
-
普京表態(tài):沙特來辦,相當合適
-
美國年度赤字創(chuàng)歷史第三高,債務利息首超1萬億美元
-
怕特朗普上臺,美國被曝加速援烏200億美元貸款
-
“過半美國人認為,生活不如四年前”
-
“他不會停手,想要的不僅是軍事勝利”
-
日本收到“警告信”:再不對華動手,就對你動手
-
“對中國,歐洲就是美國拴著皮帶的小狗”
-
反擊!大疆起訴美國防部
-
NASA局長:需要和中國談一談
-
他狂夸日本:對付中國,你排第一…
-
“為何中國男性個頭比印度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