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暉:從“黑糖漿”到“白砂糖”的技術革命
最后更新: 2019-10-05 10:12:03另外,敦煌殘卷所抄印度造沙糖法通過棍攪促進糖結晶與糖蜜分離的技巧,《糖霜譜》和《農桑輯要》均未提到,看起來并未真正傳入唐宋時代的中國制糖業。據鐘廣言先生為《天工開物》所作的注釋,《馬可波羅行紀》提到的加灰法的意義在于:“蔗漿里有許多雜質妨礙糖分結晶,適量加入石灰,可以使雜質沉淀并中和酸性物質。”按照這本游記的說法,這一重要工藝手段要到入元以后才由埃及人傳授給溫干制糖匠,而《糖霜譜》和《農桑輯要》也確實不見言及。
由此看來,一直到元代,中國本土制糖業缺乏有效的手段去除雜質、中和酸性物質、催化結晶、分離糖蜜與結晶、去除糖蜜,因此難以低成本、大規模地生產固體糖,也就只能以熬造漿式糖——沙糖為主,于是形成了整個社會依靠漿式糖的局面。
到明代,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完整抄錄了《農桑輯要》里的煎熬法,但在后面評論道:“熬糖法,未盡于此。”他覺得前人記錄的工藝不完全。為什么徐光啟會有這樣的意見呢?因為元明兩朝制糖技術發生了飛躍,固體糖生產變成了主流,不過這是需要另外討論的專題。總之,入明以后,漿式蔗糖被固體糖代替,人們對其的認識也變得模糊,最終徹底忘記其曾經的風光。
拜現代技術所賜,我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發現網絡上有不少關于今日中國各地古法造糖的報道,其中多數都制作固體的紅糖或黑糖。但,神奇的是,有一篇《一門手藝度春秋——古法紅糖熬制技藝走訪紀實》,介紹江西上猶縣的傳統制糖法,竟是將熬好的蔗漿直接舀入一個個小瓶內,加以分裝,待冷卻即為成品,“裝罐師傅們一勺勺把糖漿舀入玻璃瓶罐內,糖漿附著在勺子上,一滴滴往下墜”。這是古沙糖的當代遺存啊!文章插圖中的漿式糖在顏色上介于棗紅色與褐色之間,讓我們看到了《農桑輯要》所言的“黑棗合色”。原來,古老的沙糖一直幸存到如今,如此說來,這一種蔗糖制品已經陪伴中國人兩千年了。
目前在云南依然在進行的“古法制糖”
然而,現代學者在研究的時候,往往容易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以今日常用的固體糖甚至砂糖作為標準去裁剪歷史,進而望文生義地把沙糖等同于砂糖。一個有趣的例子就是,面對《馬可波羅行紀》中提到的溫干傳統產品,馮承鈞先生翻譯成“黑渣”,而十九世紀的玉爾與當代學者、《中國:糖與中國社會》的作者穆素潔都感到困惑。這種誤區造成的后果,是把糖史的研究刪減為對固體糖甚至砂糖的研究,也就歪曲了傳統中國蔗糖消費的真相。
《中國:糖與中國社會》便忽視了中國歷史上長期消費漿式蔗糖的具體情況,所以在研究南北朝時期時,沒有注意到上層社會流行“糖蟹”,這種用糖漿腌蟹的方法一直流傳到唐代(參見本人《隋唐入貢甜腌蟹》一文)。至于唐代部分,書中談了佛教與宗教儀式中如何用糖,以及“在寺院之外,八世紀阿拉伯和波斯人在各個城市增多,讓這些城市對糖的需求增”,說得好像蔗糖是外國人的專享一樣。
在這位作者的認識里,直到唐末,對本土人來說,糖仍然“并不是日常物品”。她不了解的是,唐朝人習慣的是沙糖,即漿式糖,但文學中總是雅稱其為“蔗漿”(參見本人《蔗漿櫻桃大唐春》一文),如杜甫《進艇》之“茗飲蔗漿攜所有”,宋代文人加以沿襲,如《武林舊事》中南宋宮廷的夏季是“蔗漿金碗,珍果玉壺,初不知人間有塵暑也”。如果留意唐宋文學中的蔗漿,看到的景觀就不一樣了。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讀書雜志》觀察者網已獲授權轉載
- 原標題:宋人的沙糖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戴蘇越 
-
猜猜誰給《我和我的祖國》打分最高?是90后!
2019-10-02 08:25 國慶70周年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已破6億
2019-10-01 19:19 中國電影 -
十一期間成為觀察員有機會獲得張維為簽名版《這就是中國》
2019-10-01 12:05 -
這就是為什么每一寸土地 都是我們的摯愛
2019-09-30 21:38 -
20余位圍棋冠軍首次獻唱《我和我的祖國》
2019-09-30 16:12 國慶70周年 -
國慶出游人次預計近8億!最浪漫的安排是…
2019-09-26 15:29 國慶70周年 -
講述女間諜打入巴基斯坦軍隊的電影,獲國際印度電影大獎
2019-09-25 15:41 印度驚奇 -
“可愛的中國”之塔吉克族:絢麗的民族服飾 寒冷高原上最靚麗的風景
2019-09-24 19:42 -
“可愛的中國”之漢族:小剪紙綻放大異彩
2019-09-20 20:33 -
英國人說自己像香港的“保姆”,我外交官:你們得利還不夠多嗎?
2019-09-20 14:59 這就是中國 -
俄羅斯送來大禮,彩色的開國大典!
2019-09-18 18:04 國慶70周年 -
養活14億人,中國為什么能?
2019-09-17 11:49 -
華春瑩:確保網絡安全,要防備的不是華為而是思科和蘋果
2019-09-16 18:41 華為 -
“可愛的中國”之哈薩克族:聽不完的冬不拉,數不完的民族傳奇...
2019-09-15 15:17 -
撒拉族:在駱駝泉旁,感受“花兒”與“少年”的別樣生活
2019-09-12 20:09 -
習近平視察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
2019-09-12 19:10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民主還是專制,這個范式已成為西方推動顏色革命的一種工具
2019-09-12 11:04 這就是中國 -
峨眉山景區:喊客拉客3次以上將被拘留
2019-09-12 08:16 中國游客 -
西方民族主義是好是壞?為何今天“見人就嫁”?
2019-09-11 07:26 文化
相關推薦 -
中國,找到一條“拯救世界”之路! 評論 105中國政府就黃巖島領海基線發表聲明 評論 207“臺積電答應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證明…” 評論 161“中國提議交換樣本,美方至今沒吭聲” 評論 564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