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樹軍:美國“信息時代”的啟示
關鍵字: 美國信息時代社會安全犯罪記錄信息技術犯罪記錄系統【昨天(5月9日)下午,天津一位女士通過滴滴平臺打到順風車,行車過程中,司機竟赤裸下身,僅用一件運動短褲遮住關鍵部位。被嚇得不輕的她趕緊下車。乘客向滴滴平臺投訴后,司機竟發來短信威脅。一周前,深圳女教師乘坐滴滴打車遇害。信息時代帶來的種種便捷與智能體驗,幾乎同等量地帶來了治理困境,不斷對互聯網相關的犯罪治理提出新的問題。半個世紀前,美國即將邁過“現代社會”的門檻之際,也曾因犯罪認證制度而苦苦求索。今日遠觀,或許有所啟示?!?/strong>
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即將邁過“現代社會”的門檻之際,其社會、經濟、文化各層面都處在劇烈的轉型大潮之中。在人口結構方面,嬰兒潮一代長大成人,大量南方農村人口涌向城市,外國移民迅速增加。在城市化進程方面,城市化率快速上升但城市內城卻在衰落、郊區加快都市化,城市中的少數族裔迅速增加。在經濟發展方面,隨著經濟的衰退和城市的衰落,失業率激增,尤其是少數族裔的失業率激增。在社會運動方面,“民權運動”成為社會抗爭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政治抗議運動此起彼伏,來自警方的逮捕行動也急劇飆升。總體而言,這一時期的美國社會安全狀況非常糟糕,每年被逮捕人數大大增加,有犯罪傾向的未成年人不斷增加,中上階層的青少年數量也居高不下。1人員流動性大,財產等基礎信息無法跟著人走,社會安全狀況堪憂,福利欺詐現象頻發,這些信息不對稱現象表明,在美國的“四化”(城市化、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同樣存在不容小覷的社會問題。美國的經驗顯示,解決這些問題的出路,不僅在于各種堪稱“第二次權利革命”的社會立法2,還在于治理能力創新。美國“信息時代”(the information era,1960-1990)的全國犯罪認證制度建設就是一個例子。
正是在1960-1990年的這三十年中,美國借助信息技術進行了一系列重塑基礎權力結構、影響深遠的治理制度創新,美國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才轉變成為一個真正的現代社會。到1994年美國的互聯網民用化之前,美國已經建立了一個高度整合、互聯互通的“數據庫國家”(database nation)3,美國社會已經變成了一個標準化、清晰化了的“檔案社會”(dossier society)4。沒有信息溝通技術所帶來的治理創新,沒有把分散在各個政府部門的公共檔案整合成永久常設的全國數據庫,羅斯福的“新政”、杜魯門的“公平施政”、約翰遜的“向貧困宣戰”和“偉大社會”都很可能陷入大規模身份欺詐、財產欺詐、福利欺詐和社會經濟欺詐的沼澤地,尼克松也無法兌現其控制犯罪、恢復秩序的政治承諾,里根無法掀起其經濟新自由主義與文化保守主義合體的“新公共管理”驚濤駭浪,布什更無法布下反恐的“天羅地網”5,奧巴馬政府也無法建設“家長制自由主義”的“簡化政府”6,簡言之,美國聯邦政府所代表的國家權力也許完全不會變成如此強大。
“信息時代”也是美國現代犯罪認證制度的成熟期。在此之前,美國的非電子化國家犯罪記錄系統是其第一次全國性犯罪浪潮的產物。1919-1929年既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所謂“黃金十年”,也史無前例地受到共產主義、工人運動、種族騷亂、城市犯罪等“有組織犯罪活動”的威脅,在這種氛圍下,1929年,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任職長達48年,1924-1972)成功游說國會批準將該局的鑒證部成為聯邦調查局的常設部門,正是鑒證部建立了美國第一個非電子化的全國犯罪記錄系統。但是,這個時期的犯罪記錄仍然處于“信息孤島”狀態,大部分記錄不準確、不全面甚至模棱兩可,名字錯誤、罪名錯誤、處置錯誤隨處可見。在政治意愿層面,受分權傳統思想的影響,不僅地方、州與聯邦政府之間無法互聯互通,各州內部也分散在幾百個部門,一些大城市還建立了獨立的系統,沒有統一的標準,彼此之間無法協作,尤其是聯邦政府的各分支之間沒有達成建立國家犯罪記錄系統的政治共識,因為當時的美國人仍然無法突破分權思維。在制度化的基礎能力層面,這一時期的犯罪記錄仍然依賴郵路傳送,常常耗時數月。盡管1940年代末,地方、州與聯邦之間首次通過電報傳輸犯罪記錄,但內容僅限于大案要案。1950年代末,刑事司法部門開始使用電腦,但主要用來內部審計和發工資。這樣一來,全國犯罪記錄系統就仍然是海市蜃樓。
在1960-1990年的信息時代,美國從政治意愿和制度能力兩方面對其犯罪認證制度進行了徹底的改造。
在政治意愿方面,從約翰遜到福特,作為全國公共意志、公共福祉的最高代表者、維護者,美國總統開始就建立國家犯罪認證制度尋求政治共識。1965年,美國總統約翰遜宣布建立總統執法與司法行政委員會,專門研究犯罪原因以及如何預防、控制,他還提議制定《執法協助法》并很快獲得國會批準,他希望通過這部法律進行聯邦一級的治理創新,建立新型聯邦伙伴關系。1968年,執法與司法行政委員會發布報告稱,美國有20萬科學家、工程師在幫助政府建立軍事信息系統,卻只投入了很少的力量來預防和控制犯罪,必須盡快建立一個國家犯罪記錄系統。7
圍繞電子化的全國犯罪信息究竟是由行政部門控制,還是由立法部門控制,以及如何對刑事司法信息進行憲法約束,聯邦和各州政府的行政部門、立法部門、司法部門、地方刑事司法部門、各種社會經濟團體之間爭論不休。阻力主要來自國會。從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美國國會反復拒絕批準建立全國數據中心和聯邦電腦系統。但在1974年11月,美國國會準備通過隱私法時遇到了阻力。1974年隱私法名為隱私法,但卻授權國內稅務總局、社會保障局、聯邦調查局和國防部分別建立自己的數據庫,唯一的限制只是禁止彼此之間以“政府一般利益”為理由互聯互通。時任美國總統福特威脅國會說,國會如果不把負責監督執行這個最重要的限制條款的隱私委員會,從政府機構降格為研究小組,就動用特權否決該法。盡管國會最終被迫妥協,但效忠于總統的白宮行政管理與預算局卻仍然拒絕執行隱私法所確立的上述基本原則,導致整合的全國信息系統大行其道。8
最終,美國政治舞臺上的兩大政治力量自由主義者、保守主義者都從各自的立場出發,對各種國家信息系統表達了支持。自由主義者相信,只有這樣才能將新政自由主義所奠定的各種社會經濟政策延續下來;保守主義者反對大政府和“福利國家”,但他們同樣不得不依賴國家信息系統來揭露福利欺詐和其他犯罪。
在制度能力方面,最重要的變化是實現了犯罪認證系統在內部與外部的雙重互聯互通。
1960年代中期,各州和地方警察部門嘗試建立刑事司法信息的現代化,建立涵蓋犯罪歷史信息和通緝犯信息、向上集權的州數據庫,建立警察數據的處理部門,推動信息格式的標準化以及部門之間的高速信息溝通網絡。這一趨勢,很快從地方蔓延到州警察部門。
根據執法協助法,美國建立了一個搜索計劃(Project SEARCH),可在各州之間實現犯罪記錄的標準化和及時交換,這也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出現與聯邦調查局的犯罪記錄系統的競爭系統。因此,美國在1960年代出現了三個全國性的犯罪信息系統:聯邦調查局鑒證部的鑒證系統(始于1925年),聯邦調查局的國家犯罪信息中心(始于1966年),和根據執法協助法建立的跨州搜索計劃。三個系統都是全國性的,但前兩個集權于聯邦,第三個分權于34個州。三個系統相互獨立,不互聯不互通,美國沒有形成一個唯一的全國性的犯罪記錄系統,而且也沒用任何聯邦政策想要這么做。
美國新一輪保守主義政治周期的到來,是國家犯罪歷史數據庫的思想動力。1968年,在文化內戰之后,保守主義思潮將“法律與秩序”(law and order)作為口號,并因此贏得了大選。作為對嚴重的國內安全困境的回應,美國聯邦調查局順勢建議建立全國犯罪記錄系統和全國犯罪信息中心,改變過去犯罪信息分散掌握在各級政府的狀況。1970年,聯邦調查局正式獲得授權,由其通過國家犯罪信息中心(national crime information center)和國家犯罪記錄數據庫(national computerized criminal history system),組建全國統一的犯罪信息系統。當時,各級政府分別掌握總數為1.95億份的犯罪記錄,3500萬份在各州政府手中,2500萬份在聯邦政府手中,1.35億份在地方警察局,國家犯罪記錄系統將這些信息史無前例地整合在了一起。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楚悅
-
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9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3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7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