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樹軍:美國政府規模為什么越來越大
關鍵字: 美國政府規模小政府大社會自由放任主義【文/歐樹軍】政府規模在現代政治場域反復出現、常議常新。規模大小主要是在比較意義上談的,現代國家通常比古代國家規模大,工業化國家往往比前工業化國家或正在工業化的國家規模大,市場經濟國家也普遍比非市場經濟國家規模大,因此,當美國歷史學者約瑟夫?斯特雷耶(Joseph R. Strayer)感嘆現代人已經無法想象沒有國家的生活的時候 ,實際上是在說現代人已經無法想象小國寡民的生活,現代人無一例外都生活在一個大國之中。不過,這個經驗事實尚未得到充分的認識,大政府在不少人心目中總是和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等官僚主義現象關聯在一起,甚至成為利維坦傾向的代名詞,不少人還把美國看作“小政府、大市場”和“小政府、大社會”的典范。這實在是個不小的誤會,有必要認真澄清。
美國的政府規模究竟如何?讓我們先做個整體判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統計數據表明, 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中,美國也許在政府收入與開支上算是小政府,但在雇員數量上卻并不是小政府,在發達國家中處于中等水平,比英國、法國等西歐大國和北歐諸國等十余國小,但比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荷蘭、德國、韓國、日本等十余國大,比很多發展中國家大得多,與中國相比更是一個明顯的大政府。
就美國自身而言同樣如此,早期資本主義時代的美國也許的確是小政府,但現代資本主義時代的美國已經演變成為不折不扣的大政府。冷戰結束后,美國的兩位經濟史學者約翰?F?沃克和哈羅德?G?瓦特合作出版了《美國大政府的興起》 一書,該書正是從這一事實出發,向我們解釋了美國政府在大蕭條、二戰、冷戰和福利國家建設背景下為什么會越來越大。盡管沃克和瓦特的判斷形成于20世紀末,盡管世界局勢與美國內政都發生了較大變化,但其后至今的二十余年中,美國政府規模越來越大的總體趨勢并未止步,個中原因值得探究。
沃克和瓦特都是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他們長期合作進行美國經濟史研究,尤其注重揭示美國政府在推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瓦特更被稱為經濟學家中的異議者,他認為,自從20世紀40年代戰爭經濟解體以來,美國政府通過擴大公共開支,推進各種旨在提高民眾福利的社會工程和公共計劃,深度介入了美國經濟體系的運行,逐漸成為美國經濟增長的必要動力。 兩位作者在該書中的基本觀點很簡單:完全自發調節的市場經濟導致大蕭條這一美國歷史上的最大噩夢,自由放任主義就此宣告終結,以政府干預為主要特征的“反向保護運動”興起,引發了政府、市場與社會關系的大轉折,美國由此在人、財、事等諸方面走上了大政府之路。
沃克和瓦特沒有停留在對大政府的道德義憤上,他們通過邏輯縝密數據詳實的分析論證,揭示了美國政府規模越來越大的前因后果,否定了與政府規模有關的幾個流行假設,破除了美國“小政府、大社會”的迷思。
假設一:政府管得越少越好、市場管得越多越好
自由放任主義標榜“守夜人國家”和“最小政府”,他們的理想是“政府管得越少越好,市場管得越多越好”,政府管得越少,權力就越小,個人私權受到政府公權侵犯的可能就越小,市場就越能自發實現機會平等和充分就業。比如,其代表人物羅伯特?諾齊克就主張,國家不能管得比控制“暴力、偷竊、欺詐以及強制履行契約更多”。 政府最多只能做國家的守夜人,除了扶持企業發展、建設基礎設施、保護私有財產、維護契約自由、保障個人安全和國家安全之類打更站崗、看家護院的事務外,最好什么都不要管。舉凡收入和財富分配公平,實現充分就業,促進個人全面發展而非僅為市場提供勞動力,提供教育機會,保障個人健康,提供體面的住房和合理的養老保障,促進性別平等和族群和諧,提供宜居的環境等等,諸如此類強調經濟道德文化倫理的社會要求,政府不該回應也回應不了。管不了就不要管,管不好也不要管,隨其自然,看起來沒什么不妥。
但如此一來,現代國家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和社會壓力是否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呢?事情當然不會這么簡單。沃克和瓦特筆下的美國經濟史強調了事情的另一面:市場只能提供有形的產品、有價的商品,而社會更注重無形往往也無價的經濟道德,人的歸屬感、穩定感、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是不能買賣的。不講道德的市場是有缺陷的,而有缺陷的市場正是復雜社會諸多不公平、不安全因素的根源,如果一個政府執行自由放任主義政策,為了保證企業利潤而反對保護工人利益,必然引發社會不滿進而導致正當性的流失。“窮則變,變則通”,美國政府要對社會壓力做出回應,就必須告別商品交換的市場法則主導的19世紀文明,徹底改變自由放任主義政策。兩位作者指出,這一巨變從孕育發展到正式開始經歷了三個階段:
1870-1900年是第一個階段,農民在農業生產和消費萎縮面前,發起對鐵路運輸、海運、制造和金融等行業的巨型公司的有組織抗議,希望政府糾正市場的明顯缺陷,要求新政式的政府救濟和公共建設工程。農民組織及以農民為基礎的平民黨(Populist Party),成為要求政府矯正市場的先行者。
第二個階段是1901-1919年,進步主義者強烈要求政府轉變觀念,干預市場運行,采取國家行動保障社會公正,立法限制恃強凌弱的私人公司,消除市場中明顯的經濟不平等,這催生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社會立法,涉及反腐、工作時限、食品藥品安全、最低工資、保護童工、鐵路運費控制、所得稅、選舉權以及公司行為監管等方面。
最后是1920-1929年,這個階段既是自由放任主義的“黃金十年”,是約瑟夫?熊彼特所說的 “完整無損的資本主義”時期,也是不干涉主義的“末日余暉”,更是干預主義的助推期。在這十年中,政府縮小預算,撤銷了一戰時成立的危機管理機構,幫助企業家們主導私人經濟部門,軍隊隨意遣散退伍軍人,工人組織受到非難以及福利資本主義的拉攏,工會成員劇減,州與地方政府的福利立法幾近中止。共和黨四處宣揚市場不會做壞事。商業企業及其辯護者制造了消費者保護浪潮、宣傳耐用電子產品和汽車、鼓勵信用消費分期付款,以此吸引中產階級和藍領階層的注意力。職業代言人和媒體熱衷于兜售持久繁榮,宣揚商業階級的高度社會責任感,鼓吹任何旨在幫助下層民眾的政策都只會讓問題更嚴重。在自由放任主義的狂轟亂炸面前,中產階級和大多數美國人變得冷漠無情、麻木不仁,社會達爾文主義盛行一時:只要不是無能之輩,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經濟成功,不成功就只能忍饑挨餓節衣縮食。在“黃金十年”里,巨型鋼鐵、化學醫藥、石油化工、電力、汽車、核能工業公司以及大規模生產模式,成為社會頂禮膜拜的偶像,自由放任主義發展到了極致。物極必反,隨著自由放任主義負外部性的逐漸顯現,社會成本日漸沉重,大蕭條終于到來。
大蕭條徹底扭轉了政府、市場與社會之間原來的自由放任主義經濟關系,全面的經濟危機粉碎了小政府、大社會的烏托邦,社會大眾不堪忍受并奮起反抗自我調節的市場體系的巨大威脅, 要求政府對社會動蕩做出有力的回應。自由放任、不加干預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美國早期資本主義時代的市場體系瓦解了,美國經濟走向混合經濟時代, 美國政府開始用干預主義來回應來自社會大眾的自我保護訴求。
新政政府制定并執行了一系列主張國家干預社會經濟事務的法律和公共政策,開始聲稱自己有責任推行讓全社會滿意的宏觀經濟政策,保障經濟的長期增長,打破了私人投資才是經濟增長根本動力的舊觀念。除了賦予人們經濟信心以外,新政政府還對工作時間、最低工資、流行病、污水處理、飲用水安全、食品安全、能源、城市、犯罪、高等教育、國民健康、生活質量、環境破壞、種族歧視、通貨膨脹等城市化所加劇的社會問題進行國家干預,致力于為人們提供基本的社會安全和生活保障,糾正嚴重失衡的勞資關系,追求社會和諧。在這些舉措中,福利體系成為國家干預社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為通過政府干預矯正存在嚴重缺陷的早期資本主義的關鍵,1935年《社會保障法》、《美國勞資關系法》和1938年的《公平勞動標準法》是其中的代表作。
新政的大規模推進,也改變了美國的經濟觀念。自由放任主義堅持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具有交換稟性的個體通過與他人交換自身勞動的剩余產品來滿足自身需要,這種經濟理性指引下的經濟人的利己之舉卻實現了利他的社會效用,如果讓每個企業主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發揮生產與分配的管理者的作用,放任他們去協調經濟活動,就可以實現經濟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就可以最有效地實現社會普遍繁榮 。但是,隨著現代工商企業 的興起,職業經理人的“看得見的手”取代了市場的“看不見的手”,他們控制著作為現代市場基本要素的大型企業的豐富資源。 換言之,與單純的市場原則不同,企業管理者在資源配置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與市場上的協調相比,管理上的協調帶來了更大的生產力、更低成本和更高的利潤。與自由放任相比,科學有效的協調管理并不是一個壞東西。
結果就是,美國政府在美國經濟和社會中的作用不斷強化,政府與市場、社會相互影響,經由各種代理機構和財政預算、行政管理等多重渠道得以實現。與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美國相比,新政自由主義之下的美國政府管得越來越多,至少包括下述三大方面 :首先,直接提供公共服務,涉及教育、就業、貸款、勞動培訓、失業救濟、食品補貼、醫療、養老金、福利、郵政、水利和國防等領域。其次,通過行政手段在特殊經濟活動中指導資源配置,比如基礎建設貸款、農業項目信貸、土地保護、農業結構調整、出口支持、住宅建設支持、支持商業銀行發展、海運補貼、航運補貼等。最后,采取行政與法律手段確保經濟平穩運行,比如設立聯邦存貸款保險公司、聯邦儲蓄保險公司、證券交易委員會(1934年)、聯邦通訊委員會(1934年),制定了公益控股公司法(1935年)、《國家勞資關系法》(1935年)、《違禁油料法》(1935年)、《汽車運輸法》(1935年)、聯邦海運委員會(1936年)、《禁止制造商和批發商給大買主優惠折扣或回扣法》(1936年)和《煙煤法》(1937年)等等。
- 原標題:歐樹軍:美國政府規模為什么越來越大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亢
- 最后更新: 2019-05-14 07:59:17
-
朝鮮首家漢語水平考試中心揭牌 中國大使出席
2019-05-14 07:19 朝鮮現狀 -
澳總理稱“中國是客戶,美國是朋友” 遭反對黨炮轟
2019-05-13 22:57 -
哭笑不得!俄羅斯棕熊“洗劫”獵人食物后逃跑
2019-05-13 21:49 觀網看片 -
土欲在塞浦路斯海域鉆探油氣,又舉行史上最大海軍演習
2019-05-13 21:46 奧斯曼之春 -
這件事上,加拿大選擇站中國
2019-05-13 21:33 -
美國農民:為加稅買單的是我們
2019-05-13 21:30 中美關系 -
美國“舊船票”登不上各國“新客船”
2019-05-13 20:02 中美關系 -
西班牙最長滑梯開放一天被關閉,網友:就是坨垃圾
2019-05-13 18:27 觀網看片 -
“針對中國人”恐襲被挫敗,外交部感謝巴方
2019-05-13 18:06 巴鐵 -
“中國更有優勢,美缺乏對華長期戰略”
2019-05-13 17:57 中美關系 -
中美關系轉圜,中國將對日本苛刻?外交部副部長回應
2019-05-13 17:11 中國外交 -
又有兩艘沙特油輪遭襲 伊朗:警惕壞人陰謀
2019-05-13 16:44 伊朗局勢 -
IS首次宣稱在印度建“省” 外媒憂南亞反恐形勢
2019-05-13 16:18 打擊IS -
一男子在靖國神社附近剖腹自殺
2019-05-13 16:03 日本 -
就因發這張照片 約旦裔作家新書泡湯
2019-05-13 14:30 美國一夢 -
蓬佩奧取消莫斯科行程,赴歐盟總部談伊朗局勢
2019-05-13 14:19 美國一夢 -
他要調查勁敵拜登“通烏”,然而…
2019-05-13 13:59 美國政治 -
英前情報高官跟風咋呼:去中國,別帶手機!
2019-05-13 13:37 華為 -
美軍就位后,埃及、巴林、阿聯酋譴責“港口破壞事件”
2019-05-13 13:23 伊朗局勢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2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8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