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旭:兩種“中國觀” 怎樣影響美國對華決策?
關鍵字: 美國中美關系奧巴馬希拉里中國【北京時間10月14日上午,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首場電視辯論,再黑中國,希拉里稱,在2009年,她和奧巴馬總統試圖施壓中國,“迫使”中國和美國簽署《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結果發生喜劇性一幕,中國方面甩開美國,和中、印、巴西和南非領導人單獨舉行會議。于是希拉里和奧巴馬到處“捕獵中國人”(Hunting the Chinese)。辯論賽上希拉里語驚四座,“捕獵中國人”在美國社交媒體上被爆炒惡搞。在總統選舉這等政治秀臺上,中國頻頻躺槍,不過,當他們在登上總統寶座之后,還會這樣針對中國嗎?美國公眾對中國持何種態度?政客的中國觀,多大程度上影響對華政策?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吳旭賜稿觀察者網,深入探討美國精英和大眾的兩種中國觀。
吳旭認為,整體來看,普通民眾更保守,更傾向于以傳統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和“冷戰思維”來評價中國政府和執政黨;他們的對華認知水準相對滯后,對中國的評價也更負面。比較而言,西方精英階層對于中國的看法,則顯得更實際,更理智,更變通。在美國大選的政治秀上,政客為了贏選票,會一味迎合大眾趣味。但根據吳旭的觀察,“大眾決定政客,精英決定政策”。
吳旭認為,回顧中美兩國建交后的交往史可以清晰看到,美國新老政府換班交替的當口,往往也是中美兩國的“事故多發期”。正值美國大選期,關注美國政治的國人,及時做功課,了解美國兩種中國觀的不同存在方式和政策影響非常關鍵。】
希拉里稱:我曾和奧巴馬捕獵中國人,語出驚人遭美國社交媒體惡搞
美國的兩種“中國觀”:“精英版”與“大眾版”
在剖析美國“中國觀”的傳播和擴散模式之前,必須先明確一點:在美國和其他的西方發達國家,都同時并存著兩種面貌各異、源頭不同的“中國觀”。這一認知,即不是基于“凡事一分為二”的簡單二元哲學思路,也不是為了圖省事、將復雜多變的輿情民意打包到兩個籃子里,而是基于美國社會民意的客觀構成趨勢,以及多項民意調查數據所提供的事實證據。
簡而言之,在關乎中國的整體認知和判斷上,美國的精英意見領袖階層和美國的普通民眾之間,存在著超出正常誤差范圍的“斷裂”。整體來看,普通民眾更保守,更傾向于以傳統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和“冷戰思維”來評價中國政府和執政黨;他們的對華認知水準相對滯后,對中國的評價也更負面。
比較而言,美國精英階層對于中國的看法,則顯得更實際,更理智,更變通。這里所說的精英階層,包括美國政界、商界、學界、傳媒界和其他社會各界的領導階層和成功人士;他們不僅擁有高學歷,高收入和很高的社會地位,而且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都在最近的10年中,或者來過中國,或者跟中國在不同層面直接打過交道。
假設能從一個的虛擬的高空俯瞰美國民意之河的話,你仿佛能看到一股潮流象一列高速奔馳的列車,一日千里,“與時俱進”,并不斷調整修正前進的方向;而另一股更寬更深更大的潮流,卻像老牛拉破車一樣,恪守著既定的路徑模式,在慣性的推動下不情愿地、以幾乎難以察覺的速度在緩慢移動。
很難說這兩種“中國觀”,哪一個屬于“主流”,哪一個屬于“支流”;同樣更不能評判這兩種“中國觀”,哪一個是“正確的”,哪一種是“不正確的”。最準確的定位,我想還是按照其集合擁有人的不同社會身份,將其劃分成“精英版中國觀”和“大眾版中國觀”更合適、更客觀。
過去25年,美國公眾對中國的看法相對穩定
美國各種大型的民調公司,幾乎每年都會抽樣調查普通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評價。這方面的數據很多,很成系統,也很有連貫性。其中,最權威的應該是美國知名民調機構蓋洛普調查公司,就美國人“對中國好感度”這一標準樣板問題所進行的全國抽樣調查了。
從中美正式建交的1979年開始,蓋洛普每年分幾次向1000名隨機抽樣的美國人問同樣的問題,“下面,我們想聽聽你對于下面這些國家的看法。首先,你對中國的整體看法是非常正面,大體正面,大體負面,還是非常負面呢?”過去三十多年的調查結果分布情況,見下面這張圖表(圖中淺色線代表持有負面看法的美國人比例;深色線代表對中國持有相對正面看法的美國人比例。兩者相加之和不到100%,剩余的部分是對這個問題不置可否的美國人比例)。
從上圖可以清晰看到,自1989年的大幅跳躍波動以后,美國人對于中國的看法,基本上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小幅波動區間內:即超過半數美國人持有負面看法(淺色線),保持在50%到57%之間;而2014年底的最新讀數是53% 持有負面看法,43%持有正面看法(深綠色線)。
以上的結果,代表了美國“大眾版中國觀”在過去三十年的一個縮影。請注意,在過去的25年中,中美關系可謂跌宕起伏,從1996年臺海危機,到1999年中國大使館被炸,到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到“911”后的反恐合作;中美兩國在世界新秩序的大格局中不斷換位騰挪。而所有這些大動蕩,在這張民意心電圖上卻顯得波瀾不驚,若無其事。
精英版與大眾版大相徑庭
與汗牛充棟的普通民調結果相比,在美國精英意見領袖階層中進行的關于中國問題的專項抽樣調查,可謂鳳毛麟角。這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調查成本和費用問題。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蘇堤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71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17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31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評論 137狂砸9億、站隊成功,馬斯克成最大贏家? 評論 260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