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洋:中國貨幣超發嚴重?美聯儲才是世界最大印鈔機
關鍵字: 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債務高杠桿國企改革經濟周期【中國部分地方房價上漲,因為貨幣超發了!中國要告別投資驅動,轉為科技創新驅動!中國債務過高,不能再天量放貸了,不要總想著印鈔!新常態了,不應該靠擴張性措施來保增長,而應該是通過結構改革來增強經濟的活力……
這是當前媒體上談論中國經濟時的流行說法。10月15日下午,在北大國發院的朗潤講堂《機遇與挑戰的講座暨北大國發院2017EMBA新政說明會》上,北大國發院院長、教授姚洋發表長篇演講,對上述觀點一一提出質疑和反駁。
年輕的姚洋,2016年當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獲得過孫冶方經濟學獎等學界知名獎項,也是國務院特貼專家,屬于中青年經濟學家中相當活躍、且時常發出犀利言論的學者。今年6月份,觀察者網曾發布九學者論中國經濟的長篇訪談《中國經濟怎么走,他們的聲音值得傾聽》,姚洋也是受訪學者之一,他解釋中國M2規模為什么這么大,令人印象深刻。
下文根據10月15日姚洋演講全文整理,經作者審定,賜稿觀察者網發布。這是編者所見姚洋對中國經濟熱點問題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一次陳述,文章信息量很大。推薦給關心中國經濟讀者朋友收藏閱讀?!?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當前中國經濟問題的幾點看法和建議。我主要講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個就是中國經濟增長減速的原因,我更強調周期性原因。
為什么要強調周期性原因呢?是因為我們把很多周期性的問題當做結構性的問題來應對。一說到結構性問題,我們馬上想到體制出了問題,所以結論就直奔最后的主題——要改革這個體制,但是,這樣做最后的效果反倒不是很好。我覺得,這跟我們最初的認識是有關系的。
第二,就是澄清一下關于中國經濟的幾個判斷。
我覺得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幾個判斷出現了偏差,特別是關于效率問題、結構問題、保增長調結構的關系問題。還有債務和高杠桿的問題。中國的債務多,或者貨幣多到底怎么產生的,債務集中在什么地方,怎么去杠桿。
最后,講一下國有企業改革的問題。如果我們判斷經濟下行主要是周期性因素,那么恰好是國有企業改革最好的時機。因為經濟周期就像人體生病一樣,經濟是個有機體,人也是有機體,我們為什么生病呢?是因為我們體內有細菌,表現的癥狀比如發燒了,其實是我們體內產生白細胞去戰勝細菌。中國的經濟下行就像發燒一樣,是要在下行過程中解決問題的。
經濟減速原因:更強調周期性原因
看經濟增長減速的原因,我不否認有結構性的原因。第一條結構性原因首先在于,全球金融危機迫使中國放棄出口導向的發展戰略。
這可以和日本相對比,日本1950年代到1970年代初也是跟我們國家一樣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非???。但是由于1973年石油危機之后增長速度就下來了,1973年之前的20年,和之后的20年,經濟增長的平均速度下了一個臺階,從9.2%到3.5%。
這也是我們國家可能面臨的情況,我們現在的人均收入也就是日本七十年代中期的水平,我們也面臨一個大的調整。有人說以后的經濟增長率可能會降到3.5%,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說,日本七十年代就是這樣的。
我們現在都在搞雙創,雙創是正確的,我們一定要做,但是如果僅僅靠雙創不可能讓我們的經濟增長率保持在6.5%以上。
日本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飛速發展的時候,美國著名的中國和日本問題專家寫了一本書叫《日本第一》,當時都在喊這樣的口號,但是最后經濟增長率下行到只有3.5%,光靠科技進步很難維持非常高的經濟增長率。
第二個方面的結構性原因,是我們國家的經濟結構出現了所謂的去工業化過程。
在2010年之前,工業就業增長非???,達到全部就業的30%,之后就平穩了,這幾年在下降。我們的服務業就業一直在上升的,我們的就業增長主要來自于服務業,服務業的GDP增加值已經遠遠超過了GDP的50%,大概55%以上。但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提升沒有工業部門快,因而導致整體經濟增長速度下降。
這也是中國經濟減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要強調的是,這里還有經濟周期的作用,任何經濟都有周期,我們中國從1992年開始經歷了兩個大周期,四個小周期,小周期是七年時間。
1992-1997是景氣上升期;1998-2003年是景氣下降期;2004-2012年又一個景氣上升期;2013 至今是景氣下降期。我們現在是從2012年以后的下行期。
(點擊可見大圖)
從圖中實際GDP增速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走勢來看,經濟周期是非常明顯的。我只是想告訴大家,中國是有經濟周期的,我們老不承認,遮遮掩掩的,使得我們很多問題就看不清楚了。
剛才說到投資,我們知道現在民間投資的增速非常低,已經到2.3%。前段時間國務院派督導組下去,督促銀行給中小企業趕緊放貸款,這完全是一個南轅北轍的政策。
中小企業得不到貸款是今天才發生的事情嗎?顯然不是,一直都是這樣的。中小企業不愿意投資不是因為他沒錢,他手里有錢,只是他不愿意投資。原因在于,經濟放緩,企業主對未來的預期不看好,就不愿意投資,并不是說銀行不愿意發貸款。可以看出,如果對經濟大勢沒有很好的判斷,制定的政策當然不能對癥下藥。
澄清幾個關于中國經濟的認識誤區
下面我要講的就是澄清關于中國經濟的幾個判斷問題,效率、投資、結構調整和保增長之間的關系、貨幣超發以及貨幣緊縮和降杠桿。
誤區一:經濟放緩是效率下降導致的
首先說經濟效率。我們主流經濟學家的觀點都說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是因為我們的效率在降低。我很多朋友都這么說,而且給出來了證據,說中國經濟的效率一直是在下降的。
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判斷,如果說我們的效率在下降,又要去抓根本,說體制出問題了,我們趕緊改體制來提高效率。我想告訴大家這樣的一種看法是本末倒置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經濟學家怎么衡量效率?我們衡量效率的指標叫做全要素生產率(TFP),按照索羅殘差的算法就是,經濟增長率減去資本和勞動增長率的加權平均(權重分別為資本和勞動回報占GDP的比例),我們叫做全要素生產率。其實就是那個黑匣子,不知道都是什么,所以叫做全要素生產率。
還有其它的辦法,萬變不離其宗,都跟全要素增長率有關系。這個殘差的問題是,它高度的順周期,當經濟處于擴張期的時候,資本和勞動力被充分利用,TFP增長率就高;經濟放緩的時候,資本和勞動力出現閑置,殘差就小,TFP增長率就低。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蘇堤
-
“他,殺死了美國司法” 評論 93五角大樓“緊張”:一旦他下這種命令,該如何應對? 評論 173這個對華“鷹派”,即將回鍋? 評論 161“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167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282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