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洋:西方還能主宰多久?探尋長期增長的決定因素
北宋末年開始降溫,一降溫,游牧民族生存出現困難就會來入侵,結果北宋被金人滅亡。隨后溫度一直在下降,明朝中期有一段小幅回升。
明朝末年氣溫降到一個極低點,進入小冰期,此時金人就再次入侵。明末因為干旱,糧食欠收,餓殍遍野,農民起義頻發。崇禎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為了應對這種局面,他進行機構精簡,但是他精簡錯了一個人,就是李自成。李自成在陜北做驛卒,失業沒飯吃,只好揭竿起義,明朝滅亡。
同樣的情況也在西方發生。中國南北朝時期氣候干冷,同時期的羅馬帝國由于鼠疫和日耳曼人入侵而崩潰,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東馬羅馬帝國設都君士坦丁堡,開啟了拜占庭時期。
中國元、明時期,氣溫降低,歐洲發生了黑死病。黑死病由喜歡陰冷的黑鼠傳播,是蒙古人征戰歐洲時帶去的。黑死病一直到17世紀才停止,因為那時氣溫上升,印度商隊帶來了喜歡溫濕氣候的褐鼠,霸占了黑鼠的地盤。
17世紀開始升溫,清朝建立,西方則進入了上升期,氣候變化給了西歐一個擺脫馬爾薩斯陷阱的機會。由于黑死病導致人口銳減,增加了勞動力的價值,促進了農奴制的瓦解,繼而產生新的個人化土地所有制度,貨幣經濟開始代替物物交換經濟,農業由于氣溫上升也實現了大發展。
宋代的成就和明清的停滯
宋代是世界農耕文明的頂峰。這里列舉一下宋代的科技成就。農業和食品工業方面,宋代發明了蒸餾酒,在這之前只有不經過蒸餾的黃酒,現在的白酒就屬于蒸餾酒。那時還發明了制糖技術,改善了茶葉制作技術。軍事方面發明了很多冷兵器和火藥武器。造紙術和印刷術進一步發展,紙張更加便宜,刻板印刷技術完善,書籍得以走進平民百姓家。清明上河圖里可以看到書店,之前的朝代是沒有書店的。冶金術大幅發展,宋代發明了焦炭煉鋼,比西方早五百年。瓷器制造方面,汝窯溫度能達到1700度,而西方直到19世紀末發明電以后才達到1700度。
造船業方面發明了水密隔艙技術、平衡舵技術,龍骨結構,使制造大型船舶成為可能。機械方面發明了水力紡織機、提花機、天衡和擒縱器。數學領域有很多進步,物理應用、天文歷法、地理測繪、醫藥、水利、化工等很多方面在北宋都達到高峰。這些都證明宋代的文明程度已經非常高。
在經濟領域,土地真正實現了私有化,誕生了小農經濟。糧食單產達到頂峰,后來直到清朝后期,糧食單產才能夠超過此時的水平。宋代實現了城市化和商業大發展,汴京和杭州等城市十分繁榮。金融業開始萌發,產生了交子(紙幣)、有價證券、政府采購等。
文化藝術方面,宋代的詩詞繪畫達到了中華文明的最高峰。陳寅恪評價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于兩宋之世。”我同意這個判斷。
元、明、清沒能繼續宋代的發展。元代政治上倒退,化國為家。早在秦朝就已化家為國,國家不是皇帝一個人的,是老百姓的,但到了元代又后退了。元代經濟比較自由,卻沒有延續宋代的發展,這是一個謎。
明代在政治和社會上比元更加倒退,盡管后來有了內閣,但是整個政策是內斂收縮的。這一方面由朱元璋個人的排外多疑造成,另一方面是由于北部有蒙元的威脅,南部有倭寇的襲擾。明的疆域很小,經濟上也談不上進步,更沒有產生工業文明。
清朝政治上比明朝略好,但仍然沒有達到北宋的高度。明朝靠的是東廠西廠宦官治理,清朝基本上也是一種半秘密統治。清朝在經濟上有所發展,因為歐洲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一些好處在此時傳到了中國,但是中國已經錯過了西方工業文明興起的窗口。
如何解釋元、明、清沒有繼續宋代發展的原因呢?我認為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文明發展本身就是按照萌芽——頂峰——停滯——衰落的規律在循環,中華文明也沒有逃脫這個規律。北宋很發達,但到了宋徽宗時期,他的生活窮奢極欲,根本不問國事。東西方文明都如此,比如我在第一期講過的馬穆魯克在埃及的政權,一開始很強,到后期也貪圖享受,最后就走向衰落。農耕文明在宋代達到頂峰,中華文明在北宋達到頂峰,兩個文明的軌跡疊加,在這之后自然就按照規律停滯然后衰落了。
第二,地理原因。東亞的地理環境容易形成統一的帝國,周邊沒有強國相互競爭。再加上中國遠離新文明的核心地帶西歐,所以中國既沒有產生工業文明,也沒有得到西歐工業文明的好處。
第三是氣候因素。北宋至明末,北半球處于寒冷干旱時期,不利于農耕文明的經濟發展。到了清代,雖然氣溫開始上升,但西方的工業文明已經啟動,清朝已經遠遠落后。
未來是否會有第四次大分流?
未來是否會出現第四次東西方文明大分流?東方能否超越西方?莫里斯在這本書里說,如果東、西方分別保持20世紀的增長速度,那么東方的社會發展指數將在2103年超越西方。東方有自己的優勢,現在文明的核心地帶還在西方及其衍生國,東方相對處于文明的邊緣地帶,因此具有“趕超優勢”。
然而,未來也許出現的不是東方主宰的世界,而是莫里斯所說的融合的世界。所謂Singularity時刻(奇點時刻)是人與機器相融合的時刻,最樂觀估計到2045年可能實現。那時候將無所謂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而是很可能出現一個不分種族和文化的新智能人,同時配之以不分東方和西方的全球文明。
這本書應如何讀?
莫里斯的《西方將主宰多久》這本書給我們一些啟示:
首先要有全球視野。用超越東西方的全球視野來看中國,才能更清楚中國處在什么樣的位置。
其次要有歷史視野。從歷史看當代中國和世界,才能更清楚我們從何處來,向何處去。
讀這本書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有啟發。讀書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能夠豐富自己的人生。而且,當你讀了很多的書,特別是歷史書之后,你會覺得自己所經歷的事在歷史上不值一提。假如將地球整個生命周期比作24小時,那么過去一萬多年人類文明的發展其實只占24小時里最后那一秒,相比之下我們個人所經歷的連毫秒都沒達到。這樣我們會對身邊之事豁然開朗,不為一時得失所累,這對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啟發意義。
整理:白堯 | 編輯:王賢青
- 原標題:姚洋解讀《西方將主宰多久》:用新視角探尋文明興衰的決定因素和東西方文明的大分流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張廣凱 
-
專訪謝晉元將軍之子謝繼民,聽他講述《八佰》背后的故事
2020-08-15 10:03 -
《北史》中鮮有美人故事,鮮卑人真的顏值不在線嗎?
2020-07-20 07:36 -
從全民族抗戰汲取復興力量,習近平這樣論述
2020-07-08 12:59 -
不忘“七七事變”,聽習近平這樣論述“戰爭與和平”
2020-07-08 08:56 -
83年前的今天,危急!危急!危急!
2020-07-07 08:31 -
臺灣學者否認原住民來自大陸,然而我們有一個直接證據…
2020-06-27 08:16 -
重建中國歷史的“大一統”敘事,是關乎國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遙望兩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與當前美國的對華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關系 -
“官僚主義式”政治留下的歷史教訓,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為什么施政嚴猛?雍正自己這樣解釋
2020-03-02 07:27 -
對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優勢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漢景帝不吃老鼠嗎?我們如何看待過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國粉絲送禮物的韓國軍隊,曾被志愿軍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歷史的”眼光與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沒有戰爭,西方怎能“脫胎換骨”?
2020-01-10 07:53 -
為什么我們總迷戀盛唐風華?
2020-01-01 08:44 -
古裝劇里“劉海兒”泛濫,歷史上到底什么樣
2019-12-20 07:46 -
薛紹墓找到了,你還記得昆侖奴的梗嗎?
2019-12-19 08:03 -
歷朝歷代都禁酒,想要暢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相關推薦 -
“洛杉磯完蛋了”,特朗普怒批:都是他的錯! 評論 45離任前,他轉臉來了句:這些美企比中國風險大 評論 58債務是中性的,既不是魔鬼也不是靈丹妙藥 評論 1092025,你還會看“長劇”嗎? 評論 112“就等著美國入侵嗎?”歐盟被問懵了 評論 400最新聞 Hot
-
“被特朗普看上,是他們的榮幸”,主持人憋不住了…
-
“拿起這本書我就跑了,因為我是垮掉的一代”
-
真要吞并加拿大?“那可是堅定的藍州”
-
“特朗普想救,但共和黨內訌了”
-
“他用ChatGPT策劃了爆炸”
-
美媒納悶:芯片限制下,中國AI怎么還能取得這么大進展?
-
15萬人撤離,多位好萊塢明星豪宅被毀
-
“特朗普班子靠譜,政策將對日本有利”
-
特朗普要求北約加錢,歐洲又被搞分裂了
-
“就等著美國入侵嗎?”歐盟被問懵了
-
加能源部長提醒特朗普:你想從中國買,還買不到呢!
-
又一位科學家從美歸國
-
朔爾茨警告特朗普
-
巴拿馬運河CEO:不會區別對待中國人和美國人
-
丹麥外相獻殷勤:美國說中俄,有點道理
-
墨總統反擊特朗普:要么就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