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220期:東方之美——談談審美自信
最后更新: 2024-02-12 10:00:59“我們的審美權由于種種原因,被西方話語影響了,現在中國年輕一代覺醒了,改變了整個生態。”
“我們中國的藝術生態比西方更多元,它是由三個藝術世界構成,帶著歷史的深度和價值的張力。”
“新時代下,對外交往如何展現東方之美?”
上一集《東方之美:重新確立我們的審美權》,我們討論了中國人的審美和獨特的精神底色。在東方衛視2月5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教授一起,再次討論中國人的審美自信以及如何展現東方之美。
高世名:
中國藝術最突出的創造方式,我把它稱之為“與古為新”,這是一種從歷史中演化變易、在傳承中自我創生的傳統出新之道。
大家常常覺得中國人講傳統,比較保守,其實并非如此。“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國人是講創新的,但我們的創新有中國文化特有的內涵和獨特的方式,與西方有所不同。
西方藝術史敘述的背后是一種線性的歷史觀,甚至有其目的論。只要有目的論,它的歷史觀就是封閉的、不開放的。所以我們看到歐洲那些古老的、有幾百年歷史的院校,今天大都已經丟掉了古典藝術的傳承。在他們的理解中,文藝復興大師們的技藝只不過是藝術史的研究對象、是博物館的保存對象和文物修復的一種技能,它不再作為當代藝術創作的參照與動力,與今天的創造性實踐已經沒有多大關系。
同樣,在廣大的非西方國家,在印度、伊朗、土耳其,這些國家有非常古老的細密畫,這樣一個傳統也被排斥于藝術現代性的創作體系之外,它們或者作為博物館中的文化遺產,或者被轉化成為剝離了神圣性的民間藝術,甚至在大巴扎里淪為了文化旅游的消費品。
“波斯之魅——伊朗細密畫藝術展”在上海藝術品博物館展出。圖源:澎湃新聞
我覺得這種現象是一個巨大的悲劇,這種現代性的歷史觀不斷求新,在不斷制造時尚的同時,也在不斷拋棄過去,不斷制造出新的過時。
這樣的現代性看起來打開了可能性,但是馬上又把它封閉了,是一種不斷自我閹割的現代性,是一種“不育的現代性”,它的背后是一種封閉的歷史觀。
與之不同,中國人的創造從來都是由歷史和傳統中生長、嬗變出來的,它始終伴隨著對歷史的回溯,體現出對于“常”與“變”的深刻理解。中國藝術傳統注重“窮源竟流”、“抗志希古”,藝術教育強調“守正創新”。今人的藝術創作始終是與古人相往還,與先賢共吐納,與大傳統綿延一體。
我們今天教授中國書畫,依舊要強調“臨、摹、仿、擬”,這四個字絕不是簡單地復制模仿,而是與偉大作品直接照面、相契相知,繼而自出機杼、別開生面。
“臨、摹、仿、擬”既是教育的手段、學習的方法,也是充滿了能動性的創造環節。這四個字指向的,是與古人相往還、與名作相砥礪的不同的操作方式和不同的學習狀態,是在歷史的循環往復中、在古今的酬答唱和中形成的一種繼往開來的“自新之道”。
所以,中國藝術的經典傳習絕不是抱殘守缺、一味泥古——我們不但“抗志希古”“與古為徒”,而且“血戰古人”“與古為新”。
正因為如此,我們的中國畫、我們的書法在今天的學院,在今天的藝術界,在今天的社會中,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的能量。對于中國藝術家而言,歷史依然活在今天,依然是構成了“中國當代”的重要部分。
民間高手用清水在地上寫書法
我跟當代藝術圈的朋友們經常討論“China Contemporary”(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前幾年,也經常跟歐美的策展人、美術館館長們聊天,我講我們中國的藝術生態比他們更多元。他們覺得我瘋了,大家也會覺得很奇怪,因為多元這個詞好像一直都是歐美、西方在講的,一般人的印象中,西方多元,中國單一。
但是我在20年前就已經發現,西方的多元文化主義已經喪失了它的批判性,成為一種治理技術,這幾年更是走入了所謂“政治正確”的死胡同。而種族、膚色、性別平等的這些議題,一旦碰到西方內部真正公開的秘密,馬上偃旗息鼓,灰飛煙滅。
當代中國的藝術場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歷史性建構,簡單地說,它是由三個藝術世界構成。這三個世界中,第一個是我們稱之為傳統的藝術世界,以書畫為代表,它在當代依然生存得很好。這些書畫家們,他們代表的是傳統的藝術世界,如果大家了解到大多數非西方國家“前現代”藝術的命運,比如我剛才講到的印度、土耳其、伊朗細密畫畫家的命運,你就會知道中國傳統藝術系統的留存是多么可貴。
第二個世界是革命文藝、社會主義藝術,建國之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制,主要是美協、畫院、全國美展、主題性創作等等,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體制內藝術”。雖然在藝術界有各種各樣的批評,但是這第二個世界活得也的確很好,有人講中國是全世界畫家數量最多的國家,主要指的就是這個群體。
第三個藝術世界就是所謂的全球性的“當代藝術”,由畫廊、雙年展、各地現代美術館和當代美術館,還有藝博會、拍賣行構成了一套完整的生產和消費的體系。
在當代歐洲和美國的藝術界,目前實際上只有這一個藝術世界,就是我們稱之為當代藝術的世界。而在當代中國,三個藝術世界各有各的媒介,各有各的戰場,各有各的文化邏輯,各有各的價值體系。我們是不是比他們更豐富?我們是不是比他們更多元?而且這三個(藝術)世界不是彼此分離的,毋寧說,當代中國藝術同時存在著三種文化脈絡,它們互為語境,各自展開,它們彼此交織,相互滲透。
當代中國的藝術場域就是由這三條脈絡、三個世界動態地構造而成,形成一種非常復雜、非常多元的動力機制,這是一種結構性的多元,它帶著歷史的深度和價值的張力。有意思的是,中國最有成就的先鋒藝術家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他們大都是這三個藝術世界之間的穿越者。恰恰是因為有這樣一種結構性的多元,恰恰是因為這三個藝術世界,還有一個民間藝術的世界,它們之間互相建構、彼此砥礪的這樣一種動力機制,使得當代中國的藝術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充滿能量。
幾年前,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總監,叫Ralph Rugoff(拉爾夫·魯戈夫),他來中國考察,就是選藝術家。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轉一圈兒,最后來到杭州。我問他第一次系統地考察中國的當代藝術,有哪些看法?他回答說:“充滿能量,但缺乏質量”。我接著問他:“那么在今天到底是能量重要,還是質量重要?”我還特別加了一句,“從全球來說”。他想了想,很痛苦地說:“遺憾的是,能量更重要”。
的確,在全球范圍內,藝術的能量遠為重要。況且,還有一點極端重要的,這可能是我們下一次的主題。能量無須爭議,而質量是可爭辯的,因為一切文化、一切價值都是斗爭出來的。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惠 
-
跨省遺棄親生父親,男子除夕夜被刑拘
2024-02-12 09:14 依法治國 -
副局長涉酒駕,大年初二被點名曝光
2024-02-12 09:14 廉政風暴 -
大年初一,“網紅”城市淄博、哈爾濱旅游成績初戰告捷
2024-02-12 07:47 -
重污染!多地緊急宣布
2024-02-11 18:11 極端天氣 -
運油20保障7架殲10一站直飛回家過年
2024-02-11 14:33 長空鑄劍 -
大年初一總票房破13億
2024-02-11 09:31 中國電影 -
廣州多個售樓處“春節不打烊”:有秒殺房源直減120萬元
2024-02-11 08:43 中國房市 -
大年初一省委書記們都看望了誰?有環衛工、消防員、外賣小哥
2024-02-11 07:45 節日談 -
福建艦、殲20...大國重器“天團”來拜年啦!
2024-02-11 07:42 習主席帶領我們強軍 -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企業內部吹哨人實名舉報,最高獎100萬
2024-02-10 18:36 食品安全 -
國務院國資委對央企安全生產實行分類監督管理,3月起施行
2024-02-10 16:34 安全生產 -
張安疆已任重慶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
2024-02-10 16:08 高層人事 -
2月9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超1.95億人次
2024-02-10 16:03 節日談 -
“龍寶寶”陸續出生,專家:甲辰龍年生育率有望提升
2024-02-10 14:33 -
辭舊迎新之際,還有多少勞動者仍扎根崗位
2024-02-10 09:06 節日談 -
大霧預警:這些地區能見度不足50米
2024-02-10 08:25 -
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位南海海域進行例行巡航
2024-02-09 21:31 -
地下9850米!我國首口萬米科探井創造亞洲最深井紀錄
2024-02-09 20:43 -
云南首富李曉明套現345億,與家人移民美國?恩捷股份回應
2024-02-09 19:30 -
事關北京城市副中心,國務院批復:原則同意
2024-02-09 19:24
相關推薦 -
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28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33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評論 279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評論 172這一領域,普京指示要確保同中國合作 評論 121最新聞 Hot
-
時隔40年,美國遺留的毒垃圾終于處理了
-
沙特處決6名伊朗人,伊方:不可接受!
-
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
馬斯克:拜登,100%叛國
-
“美歐經濟學家們集體搖頭”
-
“流入中國的主權基金激增21%”
-
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
“我倆聊吧,氣瘋他們”
-
以防長放話:如果哈馬斯不放人,加沙將遭到久違的猛烈打擊
-
《經濟學人》“勉強”承認:中國量子發展模式“也許”更好
-
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
“美國農民買中國貨,原因很簡單”
-
美國首席大法官:那誰試圖恐嚇法官
-
“波蘭外長,你被CIA收買了?”
-
他宣布辭職,炮轟內塔尼亞胡政府
-
更多細節:美國公民、退伍老兵、案發時揮舞ISIS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