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為、范勇鵬:中國政治文明為何是獨一份的存在?
“我們形成最強的中華民族意識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表。”
“中國之所以為中國,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有一種向心性的制度和文化。”
“在形成中國概念的歷史過程中,人們如何建構和維護自己的文化認同?”
最近紀錄片《何以中國》熱播,讓人們再次感受到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魅力和生命力,同時也讓大家感受到中國政治文明連綿不斷的生命力所在。在東方衛視2月19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范勇鵬教授圍繞中國政治文明這一話題進行了討論。
范勇鵬:
最近在中國文化界有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叫“何以中國”,人們從考古、歷史、文化各個角度出了很多作品。我今天也借用一下這個標題,主要從政治文明的角度來談一談中國何以為中國。
要理解什么是中國,需要從文字的起源來看。我們這個“中”字,最早見于商代的甲骨文。它有兩個基本特征。首先,它是一條豎線穿越一個圓形或者一個方形的中心。這條豎線就像是一根豎立起來的旗桿,通常甲骨文在上中下不同的位置上,有幾根飄動的旗斿。有考古學家就認為,中間的那條豎線最早是用來測量太陽的“表”。
中國很早就進入農耕文明,農業生產需要對時間有準確的認識。《尚書》第一篇叫《堯典》,其中就記載了堯帝“乃命羲和”,命令一些部落專門在四方負責觀測太陽的運行,目的就是為了制定歷法。在上古時期,歷法就是最重要的公共產品,誰能夠掌握和提供一個時間系統,就是政治權威和合法性的一個重要來源。
根據《周髀算經》《淮南子》等文獻的記載,測量時間最早用的辦法就是用一根表來測量太陽的運行。很可能正是在這樣一個認識時間的過程中,中國人也建立起對空間的觀念,產生了四方的觀念。中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你只有相對于四方,才存在于中。由此推論,“中”字的產生,源自于中國先民對時間和空間的認識。
至于表上飄的旗斿,有不同的解釋。有學者認為這是早期氏族用來集合部眾的一個旗幟或圖騰,也有學者認為這是古人立表必與建旗共行的一個反映。我們有個成語叫做“建中立極”,講的就是這個。比如在打仗、田獵的時候,按照當時的禮法,司馬負責立起一個旗幟,立表定時,時間一到,主帥就會仆倒旗幟,遲到者誅殺。在《史記》里邊都有這樣的記載。因而這個“中”字,它不僅有方位上的中央之意,也有令行禁止的權威中心之意。
那么“中”和“國”這兩個字什么時候跑到一起了呢?
1963年我們考古出土了一個何尊,銘文里邊出現了最早的“中國”兩個字,叫“宅茲中國”。這里的“中國”指的是周人所營建的洛邑,就是今天的洛陽。
周武王推翻商朝、封建諸侯之后,殫精竭慮、夜不能寐,半夜周公來看望他,兩個人就談了。怎么辦?在洛陽這個地方營建一個洛邑。之所以要選擇在這里,就是因為這里叫“土中”,我們讀《尚書·禹貢》也能看到這一點。對于這一點,我們今天依然能體會到。比如我們從寶雞、西安開車到鄭州、開封、徐州、連云港,從大同、太原、長治,往南到南陽、襄陽、荊州、長沙,一直到廣州,這一橫一縱兩軸的交點,今天依然在洛陽附近。
此后中國的歷史就是圍繞著以洛陽這樣一個地理的中心,不斷地擴展、融合,“中國”這個概念也從洛陽逐漸地擴大為華夏民族所居住的黃、淮、江、漢地區,然后逐漸地延伸為以中原為核心的歷代王朝,到近代又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稱謂,最終成了我們今天中華民族的共有家園。正如梁啟超所說:“中華民族自始即是多元的結合,逐步混成為數千年來不可磨滅之一大民族。”
中國概念的產生,反映了中華文明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我們在應對共同威脅、維護共同生存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向心力和對凝聚性的中央核心的認同。
我們今天為什么特別需要這樣一個“中”字?
我們看上古時期,當時中國的地理規模已經非常大了,放在今天世界上就已經是一個大國;它的地理、人口和文化的多樣性,也遠遠大于今天任何一個號稱文化多元主義的國家。
我們經常會聊起歐洲為什么難以統一,很多人會說,是因為歐洲的地理破碎。但是中國的地理也很破裂,比如蜀道難于登天的四川盆地、四塞之地的關中平原、表里山河的三晉大地、泰山屏障的山東半島,似乎都不比歐洲的區域分隔更容易打破。我年輕的時候曾在歐洲游歷,我覺得歐洲的地理空間其實比中國的要更容易翻越。
還有人說是因為文化的多元。但中國是一個萬國之和,統一到現在兩三千年了,今天各地方言的差異還不亞于歐洲各個主要語言之間的差異。另外,我看到一位阿拉伯學者的文章,他就痛苦地發問:“中國人講那么多不同的語言都可以統一,我們阿拉伯人說一樣的語言,為什么四分五裂?”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條件并不是天生就容易統一的。中國人能夠不斷地走向更高的統一,它的根本,我認為在于中國人所創造的文明、文化和制度。它的核心就體現在這個“中”字上。
早自堯舜禹的時代,中國人就以高超的能力整合這塊巨大的國土。我們今天黃金周旅游,坐著高鐵或者自駕車跑個上千公里就覺得自己很牛了,但是讀《尚書·禹貢》,那個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把天下九州規劃經營得井井有條——當然有人說《禹貢》可能形成于戰國,也有理想化的成分,但是我們今天考古工作所發掘出來的上古文明的規模,足夠讓現代人驚嘆。如果說夏商還有一定的軍事強權和神權政治的色彩,那么到西周就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們完全靠一套政治和禮法制度把天下有效地整合起來。
如此巨大的一個國家,它最大的挑戰是什么?是內亂。法國的孟德斯鳩講過一句話——“小國亡于外敵,大國亡于內亂”,而他講的還是那種幾萬人到幾十萬人規模的國家。對于中國這種超大型國家,建中立極是消除混亂的法寶,也是我們從多少年戰亂的慘痛教訓中凝聚出來的智慧。
近代有一位大學者王國維,我們都讀過他的《人間詞話》,其實他也是一位非常好的歷史學家。他在研究甲骨文的基礎上分析了西周的制度,他認為其中一個關鍵點,西周要建立這套制度就是為了消除亂源。他把政治制度分成兩個層面:在中央層面,周公這些人是要建立穩定的權威,天子之位是不能隨便都來爭的,這個產權是要明晰的;而在執行層面,則要有充分的競爭,要選賢任能,不能搞世襲。王國維把政治權威和治國理政這兩件事情的邏輯講得清清楚楚。其實今天人類政治依然面臨這兩個層面的問題,今天多數國家依然面臨這樣的問題。
秦漢以降,中央集權的皇帝制度取代了西周式的天子制度,郡縣官僚制度取代了西周的封建制度,但是王國維講的這兩條邏輯——一個權威、一個治理——依然延續了下來,比如皇帝之位是不能隨便爭的,官員選拔也是要靠競爭的,最后我們發展出了科舉。秦制對現代國家制度的貢獻往往被低估了,它的意義絲毫不亞于四大發明。
無論周制還是秦制,它有了一個中央權威,就可以實現大范圍的共同的安全秩序,提供廣土眾民生生不息的條件,產生大規模的社會分工和市場空間,進行大跨度的資源調配和整合。
每逢亂世,中國人對這種中央權威的渴望就尤其深刻。最典型的就是春秋戰國那五百多年,所以諸子百家他們的觀點各異,互相攻擊,但是在政治理想上卻有很大的一個共識。比如:管子說“使天下兩天子,天下不可理也”;孔子說“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孟子說“定于一”;荀子說“隆一而治,二而亂。自古及今,未有二隆爭重而能長久者”;韓非子說“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呂氏春秋》說“一則治,兩則亂”。這些都是歷史中凝成的經驗智慧。
因而,在中國歷史里邊,我們看到地理、制度和文化這些因素疊加,構成了一個生命力頑強的中央結構,圍繞著它就形成了一個中國哲學家趙汀陽教授所講的“旋渦模式”——不管是什么人,你參與到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最后都會成為中國人;不管是什么宗教、思想,進入中國都會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有機部分。
今天的中國之所以為中國,這個邏輯決定了,在內部,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要有一種向心性的制度和文化,讓全國各族人民在團結凝聚中成就一個多元的利益和價值;在世界上,中國也要成為一種良性秩序的源頭,向外輻射和平、合作、發展和公正,以及中國將帶給世界的原則。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低溫黃色預警:湖北湖南等地氣溫較常年偏低7℃以上
2024-02-25 08:31 極端天氣 -
黑龍江一高層建筑起火,官方:已撲滅,未造成人員傷亡
2024-02-25 07:53 -
“本人直賣,省十多萬中介費”!越來越多業主開始自己賣房了
2024-02-24 22:50 觀網財經-房產 -
“大公司該來的都來了,接下來需要吸引中小外企到華投資”
2024-02-24 21:20 -
打破2017年紀錄!太陽再次爆發最強X級耀斑,有何影響?
2024-02-24 21:00 -
安徽合肥市肥東縣發生3.5級地震,全縣暫未發現房屋倒塌及人員傷亡
2024-02-24 20:51 -
中原銀行連續兩任董事長被查
2024-02-24 16:55 廉政風暴 -
50多人共舞120米長龍 浦東三林老街熱熱鬧鬧迎元宵
2024-02-24 16:36 愛申活·暖心春 -
龍騰獅躍鬧元宵 社區群文“自我造血”的背后
2024-02-24 16:33 愛申活·暖心春 -
元宵節“賞燈夜游”熱度持續高漲 上海豫園將呈現史上首個數字人點燈
2024-02-24 16:16 愛申活·暖心春 -
湯圓+咖啡、湯圓+茶!元宵節將至,申城湯圓市場玩出新花樣,龍年限定版賣爆了
2024-02-24 16:13 愛申活·暖心春 -
非遺民俗活動營造濃厚傳統節日氛圍,申城龍騰獅躍鬧元宵
2024-02-24 16:09 愛申活·暖心春 -
各展身手鬧元宵 這里的老年居民“打卡地”點亮鄉村幸福生活
2024-02-24 16:06 愛申活·暖心春 -
南京:全面深入開展消防領域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
2024-02-24 16:04 安全生產 -
信息量巨大的《乾隆南巡圖》
2024-02-24 16:03 愛申活·暖心春 -
文匯文藝評論丨走進古畫,看看古人是怎么過元宵節的!
2024-02-24 15:58 愛申活·暖心春 -
情暖元宵、為愛團圓,上海新人元宵佳節甜蜜領證
2024-02-24 15:55 愛申活·暖心春 -
元宵節上海:植物園升起浪漫“粉云” 櫻花蓄勢待開
2024-02-24 15:52 愛申活·暖心春 -
元宵為旅客送溫暖,“抵達上海的第一杯咖啡”香飄虹橋火車站
2024-02-24 15:48 愛申活·暖心春 -
“積極主動加入救火”,兩名犧牲者擬確認見義勇為
2024-02-24 15:32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