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果:中國改革將進入“無人區(qū)”
關鍵字: 中共十九大中國經濟全球治理全球化新自由主義經濟【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白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開幕式上的報告,全文共計32000多字,宣讀用了3個半小時。報告將決定中國未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前進道路。這種戰(zhàn)略自信,意味著今天的中國,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標一往無前地行進;同時,中國的前行,也會極大地定義人類歷史未來的走向。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 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中國未來的改革道路,將越來越深地進入“無人區(qū)”,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正在悄然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絕不僅僅在于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國力的強盛,而是因為在世界范圍內,人類社會正在經歷范式級別的巨變——全球化程度逐漸接近極限與第四次工業(yè)革命浪潮。這種巨變必將帶來一系列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而中華文明,作為人類社會最具有適應性,也是延續(xù)時間最長的文明,對于新挑戰(zhàn)的應對和新機遇的捕捉,將發(fā)揮出不可取代的作用。
經過新中國60多年的發(fā)展,今天的中國已經在世界舞臺上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這個位置使得中國的作為可以被全世界看到,中國的聲音可以被全世界聽到,中國的經驗可以被全世界學到。與此同時,中國的發(fā)展和強盛也意味著,中國重新回到歷史的前沿。接下來的每一步,我們將越來越深入人類未知的領域。這種變化將深刻考驗我們的智慧、膽量、擔當,也需要我們加倍的謹慎!
一、人類歷史面臨的巨變
當今世界正在發(fā)生兩個范式級別的變化。第一個是全球化程度逐漸接近極限。
這一變化帶來以下三個方面的重要問題:
其一,自由資本主義無以為繼。因為資本的本質訴求是擴張,不是治理。沒有空間的擴張,資本必將面臨有效需求不足和競爭日益激烈導致利潤下滑的困境。這種困境,是對資本主義激勵機制的釜底抽薪,并進而導致整個體系分崩離析。隨著中國的崛起,世界全球化的廣度與深度正慢慢接近極限,空間的擴張已到達盡頭。
大衛(wèi)·哈維曾指出,在擴張空間存在時,自由主義會表現出慷慨仁慈的一面,為的是將其資源價值帶向全世界。然而,當空間擴張接近極限,新自由主義的反民主面相就會凸顯出來。新保守主義、民族主義會上升,以盡量維持建立在不對稱市場之上的新自由主義動力。而在保護精英階層財富的目的下,公共性、社會性支出將首先被犧牲,并進一步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社會騷亂。這一過程在美國其實正在上演。
其二,有效的全球治理缺位。全球化下的治理,需要整體性、系統(tǒng)性的思維,而這一點,恰恰超出了西方主流政治理論的把握范圍。正如哈特在《帝國》一書中所說的:“相對于這種超國家力量的形成,理論界的反應卻顯得很不足,絕大多數法理學者并未意識到這一超國家化進程中所包含的新內容,而僅僅重拾起各種過時陳舊的模式,把它們用在新問題上,實際上,那些曾經促進控制民族國家誕生的舊模式,現在只是被撣了撣灰塵,便又被當作解讀超國家力量機制的闡釋性解釋推出了出來。”
在哈特看來,歷史上支配了歐洲國家主權觀念的兩種思想,一個是關注國家主權轉移的霍布斯式思想,一個是關注于分散權力的洛克式思想。從前者出發(fā)得出的全球治理方案,是一種建立在新的支配力量之上的全球安全;而從后者出發(fā)得出的全球治理方案,是一種全球市民社會基礎上的全球立憲。但是“兩者都將新的全球力量僅僅展現為古典國家民族主權概念的類比,兩種假設都未認識到帝國力量的新本質,僅僅強調了國家構造的既有繼承形式?!?
這種理論局限,實際上是在西方整個國家形成過程中先天地決定的。地中海地區(qū)和西歐地區(qū)長期的分裂和動蕩,各個利益集團之間長期的競爭,是西方式民族國家形成的歷史空間。這種條件下形成的政治制度,是壓迫與反壓迫的,沒有整體觀念。也就是說,這種政體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還是競爭問題,從來沒有達到過整體治理的層面。包括西方引以為傲的民主制度,其本質也是分裂和分化。而社會之所以成為社會,更多的是在于融合。一個全球化下的全球社會,便在于全球范圍內的融合。
第三,人類的試錯空間縮小,人類共同命運的風險加大。在進入全球化以前,人類社會主要的演進機制是“選擇”。世界上原本存在無數大大小小的民族和文化,在越來越快的演化過程中,剩下現在這個各自命運緊密相連的“全球社會”。然而,到了“全球社會”這個階段,原來那個存在了數萬年的“物競天擇”的生態(tài)便沒有了。所有人必須共同面對一系列現實問題。全球化下的人類文明和制度,需要的是敏捷性。小范圍試錯,并及時調整。但西方思想,時常執(zhí)著于一個想象中的完美鏡像。由于完美的制度并不存在,鏡像思維必然導致思維固化,因此降低了適應性和敏捷性。
第二個范式級別的巨變,是由信息化和互聯(lián)化帶來的第四次工業(yè)革命浪潮,或者說是信息革命浪潮。這又帶來至少兩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物質稀缺的意義正在發(fā)生改變。到目前為止的西方主流社會理論,特別是經濟學理論,構筑在物質“稀缺性”假設之上。然而,隨著材料科學、新能源、自動化技術的進步,人類的生產能力得到了極大釋放。這一假設的現實基礎已經開始瓦解。當今人類社會所“稀缺”的,正逐步從物質商品,轉化到非物質的范疇。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主流經濟學原則,如價格機制的調節(jié)作用、經濟回報的激勵作用、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商業(yè)倫理等,其應用范圍都受到極大挑戰(zhàn)。
如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豐富性究竟是會轉化成“人的本質力量的新的證明和人的本質的新的充實”,還是“每個人都力圖創(chuàng)造出一種支配他人的、異己的力量” 的局面,取決于這種豐富性所嵌入的社會制度。以當前的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為例,由于缺乏對工業(yè)時代分配原則和職業(yè)倫理的反思,生產的自動化和全球化所帶來的財富聚集效應,只能導致貧富分化的加劇和社會的撕裂。并且,即使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已然清晰可見,其政治體系卻完全沒有自我改變的能力,更妄談改變社會的能力。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最新聞 Hot
-
“德國特朗普”仍有幻想:挨美國打,先別還手…
-
巴勒斯坦學者:關于加沙的聲音少了,但我們不是簡單的傷亡數字
-
特斯拉歷史首跌,比亞迪緊追
-
馬斯克捐贈1億美元股票,“慈善英雄”還是合法避稅?
-
“兩起事件嫌犯在同一基地服役過,在同一年被派往阿富汗”
-
對峙5小時后離開,韓國公調處暫停執(zhí)行尹錫悅逮捕令
-
要么續(xù)約,要么賠錢!斯洛伐克威脅報復
-
又來!美議員質問: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臺海沖突可咋辦?
-
中方黑客盯上“美方制裁名單”?外交部駁斥
-
澳大利亞從娃娃抓起:學好數理化,對付中國咱不怕
-
韓國憲法法院:6日將就尹錫悅彈劾案開會
-
敘新當局外長、防長、情報主管首次出訪,去了沙特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
拜登給前共和黨眾議員切尼授勛,還打算提前赦免她
-
確定恐襲!FBI還改口:嫌犯單獨行動
-
時隔40年,美國遺留的毒垃圾終于處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