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到底姓不姓“夏”?考古學家孫慶偉和許宏展開新辯論
關鍵字: 鼏宅禹跡夏代信史中國考古夏朝存在二里頭文化再沒有什么考古學爭論,比夏文化更有吸引力了。正如許宏所說,從司馬遷開始,王朝之始,就一直是中國人拂不去的夢。
考古學家孫慶偉最近出版《鼏(mì)宅禹跡》,欲以50多萬字“重構夏代信史”。
孫慶偉認為,盡管現在未有甲骨文這樣的出土文獻能夠直接證明夏朝信史,但從傳世文獻的角度考察夏代王系、積年、都邑、族氏等問題,用“文化比較法”對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存和二里頭文化進行梳理,能夠論證夏代的“信史”地位。
《鼏宅禹跡:夏代信史的考古學重建》(三聯書店2018年3月版)
這本書在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引發又一輪關于夏的爭論。
當了20年河南二里頭考古隊長的許宏,自認是眼下中國學界“極少數”抱“疑古”態度的人。他雖然認定二里頭文化是“最早的中國”,卻始終強調,在沒有如甲骨文這樣過硬的材料出土前,難以斷言出土文物到底“姓夏”還是“姓商”。
許宏還認為,考古研究應該放到跨國界的視角去看,應該是和國際學界平等交流,而不是在漢語世界里自說自話。整個考古學正面臨轉型,關注重點已經從物質文化史的研究,逐漸轉移到人地關系、生產生計、聚落形態、社會結構、人群交流這樣可以大有作為的地方,也就是社會考古的研究。西方學界早就在這樣做了。但我們有豐富的文獻資源和濃重的“證史”傳統,所以還存在很大的學科發展的慣性。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和青銅鈴,姓夏嗎?
二里頭遺址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點六大都邑之一 。遺址位于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相當于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范圍包括二里頭、圪垱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于3平方公里。
遺址1959年開始發掘,發現有宮殿、居民區、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跡。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文物。
第一財經近日分別采訪孫慶偉和許宏兩位學者,7月20日發表文字實錄,觀察者網轉載如下:
現代史學上的“疑古”,始于上世紀20年代由史學大家顧頡剛等人倡導的“古史辨”運動,之后100年中,圍繞這個問題,學界主流觀點數次變化甚至反轉。到上世紀末,聲勢浩大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主要通過文獻梳理,將夏代紀年大致確定為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可這也僅是權衡各方觀點得出的暫時結論。“武王伐紂”是確定夏商兩朝的重要時間點,但根據不同學者對文獻的理解,光是關于這一事件的年份就有44種說法,前后相差112年。
從考古實物來說,二里頭文化的最新測年是公元前1750年到前1530年,部分與此前被認定的夏代紀年重合。盡管考古學家在二里頭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網、最早的宮城,二里頭文化也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但那么多考古發現,依然無法讓所有人心服口服。這恰恰凸顯了夏文化研究的重要困境:古史文獻的描述與考古實物之間,始終無法完全對應,缺少一項直接、可見的實物證據作為連接——如殷墟甲骨這樣的出土文獻。1928年殷墟發掘后,正是甲骨文與傳世文獻的互證,確鑿無疑地證明了商代的存在。
100多年前找到甲骨文的好運氣,再也沒有降臨到研究者身上,可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只能對著考古探方干瞪眼。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孫慶偉教授在鄭州圖書館講座
最近,又一本大部頭的夏代研究專著出版,考古學家孫慶偉的《鼏宅禹跡》,欲以50多萬字“重構夏代信史”。這本書在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引發又一輪關于夏的爭論。在它出版前后,“信古派”孫慶偉與持“考古學本位”的許宏先后三次在會上面對面爭論,北大著名學者李零、朱鳳瀚、趙輝、徐天進等也參與其中。兩人幾乎每次公開碰面,都火花四射,針尖對麥芒。
孫慶偉反對沒有類似甲骨文這樣的材料出土,夏就無法確定。因為說到底,殷墟甲骨的發現是一個小概率事件,考古學家不能靠偶然性工作,殷墟的研究模式也無法復制到夏文化研究上。在歷史學的語境下進行考古學研究,是這位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的方法論主張。在書中,他從傳世文獻的角度考察夏代王系、積年、都邑、族氏等問題,用“文化比較法”對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存和二里頭文化進行梳理,論證夏代的“信史”地位。
“夏文化不是沒有發現,而是用什么方法去辨認它。”孫慶偉的北大前輩、著名考古學家鄒衡的這句話,被他在多個場合引用,并放在了書的扉頁上。
但許宏對此并不認同。這種執拗的態度,讓他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叛徒”,引起一些網友的憤怒。前不久,甚至有一篇網文建議撤掉許宏二里頭考古隊隊長的職務,因為他沒有“夏的情懷”,“甚至有可能銷毀關于夏的證據”。談到這件事情,許宏笑得有些無奈:“我當然也希望挖出甲骨啊,還最好那上面就寫著一個‘夏’字,但在發現之前,我的確無法下定論。”
他甚至質疑,關于夏的問題是不是最終可解。當一個學術課題經歷幾十年,數次反轉,久議不決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考慮它是不是一個真問題”。與他持相似觀點的還有美國著名考古學家羅泰。在羅泰看來:“現在不可否認,二里頭有一個龐大國家的存在,也許就是以前提到的夏朝。但究竟是不是這樣,好像從考古學的立場來看,是無所謂的。這個階段當時叫什么名字,后來叫什么名字,好像都比較模糊。”
二里頭考古隊隊長許宏
但很多中國人依然希望考古學能澄清“中國之始”的這片模糊。《鼏宅禹跡》一開篇,孫慶偉就提出了這樣的設問:“離開了這些‘鐵證’,考古學就真的對夏文化束手無策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照我說,答案當然是肯定的。”許宏的回應,同樣斬釘截鐵。
- 原標題:到底有沒有夏代?考古學家持續百年的辯論有了最新版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周遠方
- 最后更新: 2018-07-21 16:13:17
-
埃及2千多年前石棺打開!結果讓人直呼謝天謝地
2018-07-20 11:16 考古 -
喝酒犯法、殺牛償命…古代這些奇葩法律讓穿越的你分分鐘沒命
2018-07-18 08:10 趣讀 -
212萬年前,黃土高原已現人跡
2018-07-12 08:37 考古 -
5000年前“山東大漢”亮相國博 身高近兩米
2018-07-11 22:38 考古 -
今天,我國多了一處世界自然遺產
2018-07-02 16:49 觀察者頭條 -
“足球鼻祖”蹴鞠為何衰落了?
2018-06-27 07:45 中國足球 -
搭載嫦娥4號 沙特相機拍攝地月合影
2018-06-15 08:20 科技前沿 -
只身從香港來為戰友掃墓的老兵,是假冒的?
2018-06-06 17:32 香港 -
韓國墓主有26枚五銖錢就成最高首領?中國網友想起了海昏侯…
2018-06-05 12:06 三八線之南 -
各朝各代,鞋子都有哪些講究?
2018-06-01 08:06 -
考古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良渚遺址非一地人力可修建
2018-05-29 09:10 -
今人妝容與唐朝女性可有的一比?
2018-05-29 08:23 趣讀 -
史學大家藏書因分遺產不均被毀?專家:長孫的書
2018-05-25 09:33 -
文在寅訪美,怎么就去了“大韓帝國”駐美公使館?
2018-05-23 08:00 三八線之南 -
為何中國建筑前常擺石獅子?
2018-05-20 08:55 -
商王朝不能只用“奴隸社會”來概括
2018-05-16 07:37 考古 -
一本日記,給你看反清復明的秘聞
2018-05-12 09:04 -
對于西方代議制,章太炎這樣懟
2018-05-11 12:00 -
明朝閉關鎖國,是一種進攻性策略
2018-05-11 09:00 趣讀 -
美國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19周年,我們不會忘記!
2018-05-08 12:09 中美關系
相關推薦 -
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9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3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7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