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美西方對華新話術,所謂“去風險”究竟是什么?
最后更新: 2023-06-23 15:06:18拜登政府提“去風險化”,又拋“新華盛頓共識”
馮德萊恩、沙利文和朔爾茨,是美歐國家中使用“去風險化”概念的三個代表性人物,然而這三人所想要表達的意思卻又不盡相同。
6月6日,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蔡中曾中國中心的中國問題研究員莫里茨·魯道夫(Moritz Rudolf)連發數條推文,對于這三人口中的“去風險化”要點進行了梳理和歸納。
莫里茨·魯道夫推特截圖
馮德萊恩強調了其認為的“去風險化”四要素:歐盟經濟的彈性和競爭力、改進或應用現有工具和貿易手段來對抗經濟扭曲、為關鍵領域提供更多防御性工具、與合作伙伴保持一致。朔爾茨則認為,“去風險化”應當是包括“全球南方國家”在內的其他國家都能夠推進的事項,并明確指出,G7仍將大量對華投資,持續對華出口以及維持同中國的供應鏈,他也提到,“供應商越多就越安全”。
魯道夫總結,沙利文版本的“去風險化”,主要說法有三點:
1、關鍵商品的安全、供應鏈彈性,不依賴于單一國家(例如:清潔能源技術、半導體等)。
2、保護最先進的技術,特別是那些具有軍事用途的技術,使這些技術不會被用來損害美國的安全。
3、基本上投資源于美國工業的產能,“我們有能力發展和生產我們未來幾年需要依賴的一些關鍵產品”(例如:科技、醫療衛生或清潔能源領域等)。
事實上,沙利文4月27日在布魯金斯學會的那場演講,或許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被人頻繁提及,甚至“載入歷史”。當天,在大談特談中國是所謂“風險”,并宣稱要“去風險”的同時,沙利文還拋出了一套所謂的“新華盛頓共識”(The new Washington consensus),徹底顛覆了美國政府舊有的“華盛頓共識”。
要知道,就在沙利文發表這番言論的前一周,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剛剛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發表演講警告,美國做出任何與中國“脫鉤”的努力都將是“災難性的”。
“新華盛頓共識”,美國零和游戲里的又一根“大棒”
“華盛頓共識”,指的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主導的、以新自由主義理論為基礎的全球政治和經濟秩序,倡導貿易和金融自由化、減少政府管制等政策取向,一度在全球甚囂塵上。特別是從里根政府開始,美國不斷推崇新自由主義、減少關稅和貿易壁壘、大量外包和貿易全球化、資本自由流動、放棄國有企業、放松金融管制等。
然而,“市場經濟”、“全球化”、“自由貿易”……這些曾經美國所宣揚和熱衷的概念,到了沙利文這里,卻被“罵了個臭頭”,怒斥這些東西“掏空了美國”,影響了美國的經濟發展,削弱了美國的“民主制度”。
當地時間4月27日,沙利文在布魯金斯學會提出“新華盛頓共識” 圖自布魯金斯學會官網
荷蘭萊頓大學美國外交政策專家安德魯·高索普(Andrew Gawthorpe)總結,沙利文提出的“新華盛頓共識”要點有三:一是,美國不再強調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恢復產業政策和保護主義;二是,美國試圖重新構建全球供應鏈;三是,美國正挑起“經濟戰”,為保證其軍事和技術優勢,將國際經濟體系“武器化”,阻礙別國經濟發展。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高索普直言,“新華盛頓共識”更多由“大棒”組成,新共識下的世界觀更悲觀、更具零和思維,摒棄了與競爭性經濟集團實現全球包容性增長的愿望,其政策也帶來了地緣政治風險。
“昨天的美國經濟學正統,變成了今天的異端邪說?!庇督鹑跁r報》專欄作家愛德華·盧斯(Edward Luce)也提到“新華盛頓共識”具有地緣政治性,美方為達到所謂“國家安全目的”的手段就是遏制中國。他指出,“華盛頓共識”是正和游戲,一國富了,別國皆富;而在“新華盛頓共識”這場零和游戲中,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是以犧牲別國為代價。
此外,外界也有人注意到,沙利文呼吁美國要反思過去自由主義那一套,難道美國是想模仿中國,走中國的路?這有可能實現嗎?
沈逸對比中美兩國情況并指出,中國的改革開放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中國的所有經濟資源和生產資料理論上握在政府手中,隨后將其中一部分放歸市場并管控市場,發揮出市場最大化的優勢。而如今的美國,認為市場化過了頭,想要收回一部分卻是很難做到的。
“美國政府手中拿什么同市場資本對抗?有具有巨大體量和影響力的國有企業嗎?有對整體國家經濟的戰略性掌控力嗎?”沈逸說,美國政府沒有額外收益來源,想要做事只能靠收稅和借債,而收稅要看有錢人臉色,借債也有債務上限。他直言,與其這樣“邯鄲學步”,還不如用“華盛頓共識”老老實實搞資本主義。
“去風險化”本身也有風險,多數歐洲民眾并不買賬
國際社會上,有許多人已經看到了西方鼓吹“去風險化”的危害。德中聯盟聯邦總會主席、德國聯邦總理府前國務秘書、聯邦政府前發言人奧托·豪澤(Otto Hauser)近日表示,不認同歐美一些政客拋出“去風險化”、“制度性對手”等提法。他認為,“制度性對手”等概念完全是錯誤的,可以說是無稽之談,它無法準確描述雙方在多個領域建立的成熟關系。
“我們不能一方面在經濟上攜手合作,另一方面又在政治上對抗?!焙罎杀硎?,來自德國和歐洲的企業在華投資,中國并不是什么“制度性對手”,他認為德國對華政策應當堅持務實,不應受意識形態左右。
- 責任編輯: 熊超然 
-
謝鋒:民主不是掛在嘴上的,而是要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
2023-06-23 14:36 中國外交 -
越南公安部:這是恐襲,嫌犯中有人是美國某組織成員
2023-06-23 14:13 -
克里米亞又一大橋遭烏軍空襲,是連接扎波羅熱前線重要節點
2023-06-23 13:17 烏克蘭之殤 -
拜登會見莫迪,談及美印關系硬扯中國
2023-06-23 11:26 龍象之間 -
雅萬高鐵實現新突破:時速首次達到350公里
2023-06-23 09:48 一帶一路 -
亞投行行長反駁加方:嚴肅的政府不應作出毫無依據的決定
2023-06-23 09:14 亞投行 -
5人全部遇難,失聯當天美軍就已聽到疑似“內爆”
2023-06-23 09:04 觀察者頭條 -
李強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
2023-06-23 08:31 中國外交 -
“十年簽證”因疫情影響近3年無法使用,能否補償?中使館回應
2023-06-23 08:19 中美關系 -
李強會見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
2023-06-23 07:30 巴鐵 -
李強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
2023-06-23 07:20 中法關系 -
他倆“約架”,線下籠斗?
2023-06-22 23:05 -
烏反攻停滯,美國開始公關南方國家
2023-06-22 22:46 美國一夢 -
李強同法國總理博爾內舉行會談
2023-06-22 22:26 中國外交 -
歐盟想給華為“蓋棺定釘”,歐洲電信商反擊
2023-06-22 20:19 華為 -
俄方表態:他出席,不合適
2023-06-22 18:12 俄羅斯之聲 -
氧氣即將耗盡,“全球最精密設備”能趕到救援嗎?
2023-06-22 15:30 觀察者頭條 -
美“斯特拉頓”號炮艦過航臺灣海峽,中國海警局回應
2023-06-22 12:58 臺灣 -
警惕!事關“薩德”,韓政府已批準……
2023-06-22 11:22 三八線之南
相關推薦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5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2“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2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