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敏:如何處理內政外交困局,這是值得拜登考慮自我“歷史定位”的時刻
最后更新: 2021-01-23 11:20:57導讀1月20日,美國第46屆總統拜登宣誓就職。
表面上,美國政治翻開了新的一頁。但拜登及其周圍一批建制派的回歸,讓外界嗅到曾經熟悉的味道。
硬幣的另一面,“特朗普主義”已滲入美國各層面,右翼民粹勢力與傳統政治力量的撕扯,將對美國政治社會產生多大張力?
這是一場沒有交接儀式的就職典禮,但沒有現身的特朗普給拜登留下了疫情、經濟、種族、黨爭、路線理念、外交等種種困境。
對此,觀察者網采訪了華東師范大學美國研究學者賈敏老師,以下為采訪全文。
2020年5月25日,美國黑人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虐殺,全美掀起抗議示威。賈敏老師接受觀網采訪,剖析美國種族問題的根源與困境。
9月18日,美國最高法大法官金斯伯格女士去世,特朗普火速提名保守派女法官巴雷特補位;其任內通過三位大法官任命,重塑最高法院“生態”。結合10月大選辯論,賈敏老師再次談論美國正在經歷的選舉危機、憲政危機以及代際更迭。此文為第三篇,作為對特朗普政府的“告別”。
【采訪、整理/朱敏潔】
觀察者網:賈老師,您好,感謝您接受觀察者網采訪。上次采訪是美國大選前,這次采訪是拜登就任前,隔了三個月,但今年開年后事態仿佛急轉直下。記得上次采訪定稿的標題是,“美國需要一場自我顛覆性的內戰”,當時還擔心標題是否有些“暴論”,但現在“美國內戰”這一說法似乎已成流行,您再回看三個月前的這個觀點,有什么要修正的嗎?當然如今美國幾乎很難重現南北戰爭那種沖突場面,更有可能的是以另一種形式展開,就目前狀況,某種意義上可以被認為是“內戰”開端嗎?
賈敏:上次訪談的題目的確具有沖擊力。我記得文章是11月3日選舉日上線,非常應景。我的觀點可以概括為:2020年美國大選競爭是新世紀以來美國政治極化、分裂狀態的徹底爆發。各種矛盾交織帶來的沖突尖銳,失敗方亦難以接受結果,國家與社會需要時間和精力去消化選舉結果。從目前態勢看,彼時的判斷基本印證現實的發展。
在此我也要做澄清,我并不是希望美國發生“內戰”。“內戰”是政治極化、無法突破內卷而爆發沖突的形象比喻。這里“內戰”可以有兩種導向結果:一是在“內戰”過后美國內部取得共識,二是為了謀求共識而展開一場“內戰”。如果以此比附十九世紀真正的美國內戰,可以認為聯邦為了維護統一而向南方邦聯發動戰爭。但今天的“內戰”結果,更多是美國在經歷政治與民主形象不可承受之恥后的廢墟上,沖突雙方應該達成共識。
“內戰”終結的象征在20日拜登就職典禮上得到體現,可以視作是形式上的休戰符。但是美國社會思想的內戰,政黨間、內部的混戰、社會運動間的沖突,依舊會持續。在1月6日后美國多數民眾在腦海中達成一個初步、普遍共識:這種政治內戰引發的代價實在太大,對美國政府、政黨、乃至國際形象毀滅性打擊無以復加,從這個臨界點翻過去,那么共識的萌芽出現了。我們看到,兩黨開始呼吁冷靜、妥協、合作。
美國國會遭特朗普支持者沖擊
賈敏:國會山沖突事件爆發后的第一時間,各類消息滿天飛,新聞界、輿論和民眾都很激動,現在算是普遍冷靜反思了。事發當口,幾乎所有美國主流媒體都用上“mob”(暴民),或是“riots”(叛亂)這些份量特別重的定性詞匯。然而,但我們從第三方立場,相對客觀和帶有主觀立場的話,那么我們同樣看到來自建制派媒體的憤怒表達,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譴責,以及迫不及待對所謂瀆職者的追責,對暴民全方位的人格與人身攻擊。
比如我們看到國會議長佩洛西女士痛斥國會山警察守土不力,后來局長確實黯然辭職,但后來報道也說明多位國會警察在沖突和沖突過后因突發疾病而去世,這顯然是執法者與違法者共同的悲劇。民主黨人紛紛批評國會安保部門,而副總統彭斯則帶頭安慰同樣被嚇壞的警察們。前者因懷有對特朗普政府的深度仇恨和蔑視動因,后者作為苦苦支撐的政府內部清醒人士,盡量去安撫各方,讓權力轉移過程不至于失控。
未來如何評價,我想必然會出現多極化的現象。除了完全否定外,一定有人會把沖擊國會山當成現代美國歷史上的一場革命,是一場人民理論的展示。在我看來,無論是暴動也好還是革命也罷,它反映出的一個基本事實:在現代民主政體權力交接期時,更需要各方政治力量能夠互相容忍、妥協以及具備基礎性的共識。
觀察者網:確實,我們第一時間看到美國媒體的一些說法、用詞,似乎帶有定性的意味,隨后的一系列動作,也令人懷疑是不是希望將該事件限制在某個范圍內結束,找到一個“背鍋”的或者說罪魁禍首?這樣一來,當這場活動被定性為暴動后,就無需再延伸到對美國制度、民主選舉等方面的質疑。
賈敏:美國國內兩黨人士,尤其民主黨人士用最嚴厲的詞匯來形容,CNN主持人稱沖擊國會山的美國人都是“trash”(垃圾),毫不掩飾地抨擊自己的同胞。從國外角度,比如從中國民眾視角來看,我們許多網民都不約而同聯想起一個生動的梗“美麗的風景線”。這個梗即是對美國當年政客睜眼說瞎話的嘲諷,幽默而犀利。其實更是一種含蓄的批評好警告。從第三方角度,我們并不希望美國出現社會動蕩,但是我們完全有理由和正當性,要求和希望美國的政治精英們,好好審視和反思在國家治理、政權交接上出現的大窟窿。
圖自紐約時報
觀察者網:您在前兩次采訪中提到的一個觀點是,美國民主不會受到威脅,但美國政治會。國會山占領事件后,您又提了這一點,在此能否請您再詳細解釋一下?
前幾天,看到一種評論觀點,將特朗普目前的舉動稱為“皇后的貞操不容質疑”。但如果從中時段來看,這個質疑是不是還得往前推?2016年大選結束,全美精英、媒體以某種方式解構特朗普的“合法性”,破壞其正常執政,所以“質疑”的因,是否從那時就已埋下?而正是從那時候開始,美國政治的運作模式/規矩發生了一些變化?
賈敏:首先,我所說的美國民主不會受到威脅,更多的是戲仿美國兩黨通過各種方式強調,批評對方的目的是維護美國民主價值,無論如何,光鮮的門面總是要竭力維系的。
而美國政治受到威脅,我的理解是指美國具體的政治理念、政黨觀點在國會山事件中受到巨大沖擊。西方政治理念如果按狹義來講,無非就是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但國會山事件中受到最大沖擊的是保守主義本身。
當國會山事件發生的時候,美國副總統彭斯,他本人就在里面。之后彭斯也受到多方壓力,民主黨人要求他啟動憲法第二十五修正案彈劾總統,被他拒絕。
這是一個很大的悖論,一方面彭斯需要面對來自共和黨黨內對特朗普的批評,但另一方面他又要抵擋住黨爭對手借援引憲政對特朗普發起的攻擊,把彭斯放在一個極為尷尬的境地。而彭斯的這種尷尬,恰恰也是現代保守主義的困境所在。保守主義它的代表人物以及理念持續受到撞擊,這種撞擊不單來自外部,還有內部。以特朗普為代表的極端右翼主義、種族民粹主義情緒,其實已經跟共和黨主流相比有很大不同。雙方能夠棲身于同一個黨派中,本身就是機會主義、相互利用的關系。
共和黨人為什么能容忍特朗普留在黨內,因為他能幫助共和黨完成很多原本不可能之事,比如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大規模減稅方案,差點掀翻奧巴馬醫保法案、限制非法移民入境等,這都是共和黨內傳統派別很難實現的,但是特朗普行。這種堪似養虎為患的政治合作方式,最后導致特朗普主義對共和黨的反噬。這是共和黨、美國現代保守主義發展的悖論,同樣也是一場悲劇。2021年是時候反思保守主義,究竟未來該往哪里走。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審判特朗普,時間定了
2021-01-23 10:33 美國政治 -
英國:變異新冠病毒或致更高死亡率
2021-01-23 07:45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美國新增確診20.5萬例、死亡4182例
2021-01-23 07:25 美國一夢 -
“英政府內部正討論是否‘封國‘”
2021-01-22 21:16 不列顛 -
拜登上任第2天,“美國之音”正副臺長被炒
2021-01-22 18:27 美國一夢 -
拜登就職典禮上她唱的歌,讓美國原住民不爽了
2021-01-22 17:25 美國一夢 -
谷歌威脅澳大利亞:要收錢?停止提供搜索服務
2021-01-22 17:20 大公司 -
伊朗最高領導人發推誓言“報復”,配圖是…
2021-01-22 16:26 伊朗局勢 -
疫苗快沒了,輝瑞松口:愿意直接賣給各州
2021-01-22 16:12 新冠肺炎抗疫戰 -
這回,“女權主義者”特魯多又被嘲諷了
2021-01-22 15:49 -
拜登再簽10項法令,要以“戰時手段”應對疫情
2021-01-22 15:31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想“對標”中國?印度這是硬來啊
2021-01-22 14:19 龍象之間 -
每年百萬退休金,有點懸
2021-01-22 13:56 特朗普 -
過于“真實”?“印度版紙牌屋”遭審查被迫重剪
2021-01-22 13:50 印度驚奇 -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暴露了
2021-01-22 13:29 美國一夢 -
2周過去,FBI還沒找到國會騷亂日放炸彈的嫌犯
2021-01-22 11:50 美國一夢
相關推薦 -
“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40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176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137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24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