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禺:新質生產力要讓工程師文化重新變為時尚
最后更新: 2024-03-14 08:08:42【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潘禺】
隨著全國兩會的召開,“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了引起中國各界人士討論的互聯網熱詞。
這個基于快速變化的現實問題被提出的重要概念,意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以科技創新為主,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
中國社會的變化非常迅速,新中國經歷了70年經濟總量超過170倍的增長,人均壽命增加了40多歲。對中國人來說,“新”這個字不僅是藍圖的擘畫,更是對現實世界的直觀感受和唯物主義描述。
在中國,2020和2000就已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這短短的20年里,GDP增加了10倍以上,高校畢業生也增加了10倍。20年里結構性的差異也很巨大,2023年,接近70%的適齡人口能夠成為本專科大學生,而在二十年前的2003年,這個數字還不到20%。
在這快速變化的20年中,城鎮化率接近翻倍,出生人口則接近腰斬,每個新生兒得到的不僅是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生活水平提高,還有人均教育資源的顯著改善。
這20年也是數字技術在中國高速發展的時期,新一代成長起來的數字時代的原住民們,他們所希望從事的勞動和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將在若干年后與過去的社會結構、生產力水平不相匹配。每年超過1000萬的高校畢業生所要求的高質量就業,必須以社會結構的變革來適應。
中國的城鎮化率在2010年就已突破了50%,這意味著若干年后的大學生中有一半以上的生活成長環境是在城市,也意味著多數高校畢業生對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有更高的底線要求。
2023年年末人口數及其構成,其中城鎮人口已達66.2%(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新質生產力創造新的就業場景
研究中國創新型企業的封凱棟教授畢業于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他在2020年對全期120位同學做了一個調查,只有20人有機會、并且愿意從事機械工程相關行業,其他大部分都轉行了。
這意味著,在大量的傳統崗位無法滿足中國大學生的就業需求時,就需要新的就業場景。而以創新為主導的新質生產力,可以滿足這種期待:提供更多體面舒適工作,讓千千萬萬大學生更有自由和閑暇的生產力。
在我的理解中,新質生產力的目標是推動越來越多這樣的崗位出現:操縱無人機的快遞配送員、端著平板電腦編寫小程序的車間工人、自動卸貨設備的遙控者、在AI輔助下一個次品都不錯過的質檢員。
新質生產力的目標也是推動數字與低碳技術對工業和生活場景的全面賦能,太陽能電池收集的綠色電力被越來越廉價地有效儲存起來,用于飼養中國人愛吃的海鮮水產或者給電動車充電,越來越多的自動化與無人值守場景出現在工廠、礦山、港口和倉庫。
洋山深水港無人碼頭超遠程指揮中心,實現對百公里外的集裝箱的精準抓取與碼放(圖片來源:新華社視頻截圖)
新質生產力的目標更是通過工業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算力的運用,讓每個中國工程技術人員真正變成“勞心”而非“勞力”者,勞動的主要過程越來越集中到開始的協商、規劃,事后的維護、驗收,而中間過程,特別是最底層的“臟活”場景,被大規模標準化、智能化自動解決。
這樣做會消滅大量就業崗位嗎?答案是會,但也會有更多更高價值的新崗位涌現出來。例如,從運貨的馬車夫,到運貨的卡車司機,再到遠程調度智行貨車的調度員,體驗雖然在升級,崗位總數并不會大量減少,因為調度員雖然消滅了好多個司機崗位,但增加了服務支持這位調度員的大量工程師。
上述這些場景絕非只是想象,而是已經發生的現實。例如,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已開始在蔚來新能源汽車工廠“打工”,參與了門鎖質檢、車燈蓋板檢測、安全帶檢測、貼車標等工作。
2月22日,深圳本土企業優必選對外公布一段視頻透露,優必選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已經在新能源汽車工廠“實訓”(圖片來源:深圳特區報)
這背后是中國確實已經發生了產業結構的轉變。從外貿上看,已經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這個出口“新三樣”,去年已經突破了萬億,在逐漸取代服裝、家具、家電這個出口“老三樣”。像電動車這樣的產品由于設計和生產的智能化,可以帶動大量軟件工程師、AI算法工程師、機器人工程師等崗位。
中國有這樣的機會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創造新就業。作為反例,對于去工業化、基建更新陷入基本停滯的國家來說,上述的場景就難以發生。紐約的第一條地鐵于1904年建成,當時的中國還在大清朝。如今的紐約地鐵還是這套系統,員工手動記錄列車的運行,用手柄操作陳舊的信號燈,1970年代的R46列車還沒被完全替換。紐約有13%的地鐵乘客逃票,45%的公交乘客逃票,對此居然沒有任何智能化的解決方案。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德力格爾 
-
“我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已選拔完畢,即將入列”
2024-03-13 15:02 航空航天 -
我國科學家實現智能DNA納米機器精準血栓治療
2024-03-11 11:04 -
成功研發6.5萬通道雙向腦機接口芯片,中國公司稱“遙遙領先”海外
2024-03-10 14:51 科技前沿 -
開始研制!能看透地下萬米礦藏
2024-03-10 09:54 科技前沿 -
圖靈獎得主:不能感知現實,大模型無法構建“世界模型”
2024-03-09 14:06 科技前沿 -
成功制備,純度超99.9%!實現材料供應自主可控
2024-03-08 21:01 科技前沿 -
委員:完善“非升即走”,使青年科技人員敢于承擔周期長、難度大的科研
2024-03-07 11:44 -
我國首次!中國電信獲批衛星通信國際電信碼號資源
2024-03-06 17:29 -
Claude3發布直面GPT-4,AI對齊路線未來可期?
2024-03-05 22:13 -
風云四號B星正式接替A星:為更多“一帶一路”國家服務
2024-03-05 10:39 一帶一路 -
中國石油深地塔科1井鉆達1萬米,刷新亞洲最深直井紀錄
2024-03-04 16:37 -
1億元!歷史上首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接受社會捐贈
2024-03-02 13:05 中西教育 -
可承受零下80℃低溫!我國首臺,成功運行
2024-03-02 10:05 科技前沿 -
美月球著陸器“奧德修斯”開始休眠
2024-03-01 17:06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裝備安裝,中國再次承擔
2024-03-01 15:20 科技前沿 -
8年,中國科學家突破性進展補上這一領域“最后一塊拼圖”
2024-03-01 10:10 科技前沿 -
我國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
2024-02-29 21:50 航空航天 -
大國重器+1!首臺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總裝下線
2024-02-29 14:49 科技前沿 -
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2024-02-29 11:51 -
美方稱月球著陸器“奧德修斯”成功完成任務
2024-02-29 11:14
相關推薦 -
馬克龍:歐洲AI落后了,得砸錢追上中美 評論 109巴西對X平臺下禁令,盧拉喊話馬斯克 評論 53遭遇“沉重打擊”后,烏克蘭撤職空軍司令 評論 263“一個西方關鍵盟友要倒向俄羅斯” 評論 148《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第二次到期,還能否續簽? 評論 97最新聞 Hot
-
馬克龍:歐洲AI落后了,得砸錢追上中美
-
巴西對X平臺下禁令,盧拉喊話馬斯克
-
全球AI換臉色情人物一半是韓國人!韓方找法方:要和“電報”談
-
委內瑞拉遭遇全國性停電,“反對派干的”?
-
柯文哲被當庭逮捕
-
遭遇“沉重打擊”后,烏克蘭撤職空軍司令
-
柯文哲被帶走調查,住所遭搜查數小時,走時說“我非常坦蕩”
-
“金磚鼓舞非洲:勇于挑戰西方霸權,不要怕被制裁”
-
馬科斯聲稱:重要時刻
-
“若我當選,會讓共和黨人入閣”
-
“塞爾維亞軍隊首次裝備西方戰機”,向歐盟靠攏?武契奇回應
-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第二次到期,還能否續簽?
-
他拒絕參會后,韓國政府緊急增加6名女性嘉賓
-
“一個西方關鍵盟友要倒向俄羅斯”
-
空襲美國救援組織車輛致5死,以軍解釋了…
-
英國首相訪問德法,卻遭警告:不能繞過歐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