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宏嘉:特蕾莎·梅首次訪日,“英日同盟”的美夢還在做?
關鍵字: 特蕾莎·梅安倍晉三英日同盟甲午戰爭三國干涉還遼尼古拉二世英國脫歐日俄戰爭【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宏嘉】
根據日本共同社8月15日的報導,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稱,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將于8月30日至9月1日訪問日本,政府內閣會議15日同意作為政府貴賓進行接待。除了會晤天皇外,預計特雷莎?梅還將在與首相安倍晉三的首腦會談中,討論日趨緊張的朝鮮局勢,這將是她去年7月出任英國首相后首次訪日。
可以想見的是,梅首相這次日本之行要涉及的議題有很大可能涉及到一個相當大的范圍,除了前文提及的朝鮮問題之外,英日兩國的各項合作想必也會在議題清單中有一席之地。而在近些年英國不時提出要“派戰斗機巡航南海”、“派航母巡航南海”乃至“與日本聯合研發五代機”的背景下,英日之間一些涉及“防務”、“南海”等敏感議題的合作在這次相當高級別的會談中也可能占有不小的份額。
英國和日本最近對這些敏感的合作興趣盎然,不禁令人想起1902-1921年間這兩個“老朋友”先后三次攜起手來,組建同盟以抗衡“共同敵人”的故事。那么,所謂“第四次英日同盟”真的就要呼之欲出了嗎?要看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看看當年的幾次“英日同盟”都是怎么形成的。
英日同盟文本剪影
1895年甲午戰爭后,日本雖然通過《馬關條約》和兩億兩白銀賠款,初步確立其在東亞地區的霸權,但是三國干涉還遼事件還是令日本難以全部達成其訴求,也被一些日方人士視為奇恥大辱。三國之中尤其以沙俄最為囂張,不惜提出將以武力“切斷日軍在中國大陸與本國間的一切交通”來要挾日本放棄直接占有東三省領土,德國則直接派遣艦隊開赴遠東,要求日本主動讓步,法國由于和俄國結盟,也在外交上支持沙俄的主張。
三國干涉還遼使日本軍政人士意識到了中國問題的錯綜復雜性,也意識到了單獨對抗西方列強不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外交上都難以取得絕對的優勢,因此,尋找一位有著共同利益訴求的盟友成為了當務之急,而此時對華勢力最甚的列強,則是英,俄,德三國。
先來說英國,作為近代以來第一個與中國接觸的西方國家,大英帝國自1840年起便通過與清政府的一系列武裝戰爭與外交交涉,將帝國的觸手由華南小島與東南五口逐漸向華北延伸。至19世紀末,其軍事勢力逐漸蔓延至山東沿海一帶,作為一個商貿帝國,英國對中國財富的掠奪,主要以不對等的商業貿易以及在華設廠為手段。
進入19世紀末期,英國的世界霸權在接近頂峰后開始逐漸力不從心,一系列挑戰帝國穩定的因素開始不斷涌現;再來說俄國,沙俄民族自建國以來,便崇信領土與陸權,對他國的侵略往往以最為直接的領土占有為手段,自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沙俄利用清政府在南方作戰的空當以及北方封疆大吏的軟弱,不斷向南鯨吞蠶食大量中國領土,尼古拉二世更是妄圖將長城以北的全部中國領土(這當然包括日本垂涎已久的東北三省)劃入俄羅斯領土,即所謂的“黃俄羅斯”計劃。
另外,甲午戰爭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強了沙俄勢力在朝鮮半島的滲透;最后來說德國,由于德意志帝國統一較晚,錯過了對世界的前幾輪瓜分,但隨著其在遠東利益的不斷增長,也試圖在華開辟其專屬殖民地。甲午戰爭后,德國將處于英俄兩國勢力范圍交界處的山東半島作為理想的索取目標,開始與清政府進行租賃交涉,為了不過分觸動英俄兩國利益,德皇以允許英國租讓威海衛,支持沙俄強占大連灣為條件,換取了英俄兩國的默許。
1898年,德國在炮艦和軍隊的壓迫下與清政府簽訂《中德膠澳租界條約》,正式確立其在山東地區的特權。總體而言,上述三國在東亞問題上有著各自的利益訴求與戰略方針,不過整體上來看是英國與沙俄兩大利益集團的對峙。
德國強占膠州灣:青島告急!
此時日本政壇內部對與結盟的對象也有著不同的聲音和立場,伊藤博文與井上馨等主和派試圖與俄國磋商,探求一條妥協之路;以陸奧宗光為首的部分人士也認為日本不能為了維護英國在遠東的局部利益而不惜與沙俄為敵;不過以山縣有朋、桂太郎、加藤高明為代表的一大批親英人士則堅持與俄國的全面沖突是難以避免的,建議與英國結盟。
對于上述三國而言,德國暫時滿足于在華的落足點,考慮到在其他方面的戰略重心,無意在亞太地區將自身引入國家集團間的斗爭之中。19世紀中葉后,沙俄國內矛盾急劇激化,其領土的野蠻擴張很大程度上則是旨在穩固逐步動搖的專制政權。
因此在甲午戰爭后,雖然日俄之間進行了一系列多方面的磋商,試圖劃定出雙方在東亞地區相對明確的勢力范圍,但由于俄方驚人的利益訴求,以及日本國內對俄國的抵觸情緒,談判沒有達成令人滿意的妥協。對于日本而言,結盟的對象似乎只剩下遠在歐亞大陸彼岸的日不落帝國。
英日兩國間在殖民問題上長期以來是有著相當程度的矛盾的,英國為了維持其在東亞地區的強勢“大主導”地位,勢必要維持清政府在此處的弱勢“小主導”地位。但日本在甲午戰爭中顛覆了東亞格局的舊天平,并且以東亞大陸為主要目標開始其擴張道路,勢必與英國勢力發生碰撞。另外,由于英國受傳統上的“光榮孤立”政策的影響,擔心與日本的聯合會進一步計劃英俄之間的矛盾。
甲午戰爭后,日本雖作為戰勝國,但是軍事實力仍遭受打擊,難以在段時間內達到一個足以成為英國盟友的的實力程度。對于此時的英國而言,與德國結盟或與俄國妥協都是優于同日本結盟的外交備選項,不過前文也有所敘述,德國無意在遠東問題上在英俄之中明確站隊,而沙俄作為同英國進行世界爭霸中的最大敵手,也不可能在局部問題上同英國達成任何形式的妥協,這些因素在客觀上為極有可能胎死腹中的英日同盟提供了一線生機。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武守哲
-
“中國實力增強,美軍在太平洋從霸權轉向分散生存” 評論 42布林肯承認“開打前就給了”,俄方回應 評論 159央行宣布將擇機降準降息,“擇機”以何為標志? 評論 162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199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66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