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敏梓:“性侵門”席卷美國政壇,2018誰會被拉下馬?
關鍵字: 特朗普性侵性侵案美國政壇韋恩斯坦好萊塢民主黨共和黨希拉里亂象
這不是美國政壇第一次籠罩在性侵事件的陰影中,只不過這一次尤為猛烈。
去年大選期間,針對特朗普性侵的指控不斷發(fā)酵,引發(fā)媒體一邊倒的口誅筆伐。尤其在辯論期間,希拉里針對特朗普的“更衣室談話”的攻擊,以及特朗普以克林頓的桃色新聞作為反擊,生生將大選這種政治辯題打出了娛樂八卦的既視感。
在特朗普被曝光的2005年的一段視頻中,其用下流語言談及自己追求女性的經過,言談中暗示自己完全可以借助成功人士的身份動手動腳。視頻曝光后輿論一片嘩然——一向以言論大膽出格不拘小節(jié)是一回事,但是侮辱女性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此當希拉里在辯論中據(jù)此指出特朗普并不是最高領導的合適人選時,特朗普是無法否認這段不當言論的,只能將其定義為“更衣室談話”(locker room talk, 是由高中更衣室的談話引申而來,通常指男性之間含有性意味、具有冒犯性的交談內容),同時對此進行道歉。
而與此次摩爾類似的情況是,大選期間,特朗普也面臨來自于多名女性的性侵指控,其中包括特朗普的真人秀《學徒》的參賽者、雜志記者、美國小姐選美的參賽者等。在當下國會山被性侵陰影籠罩之時,三名曾經控訴特朗普性騷擾的女性也再一次站出來要求國會啟動調查程序,讓混亂的情況更加雪上加霜。
從大選到特朗普履職至今,總統(tǒng)與代表著精英階層的如好萊塢、華爾街等的矛盾始終在激化,性侵事件的焦點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對于特朗普性侵的指控就如同對摩爾的指控一樣,由于時間久遠,且證據(jù)不足,大部分情況下不可避免地會淪為長期的、雙方各執(zhí)一詞的扯皮,而媒體在其中不斷地挖掘“爆點”來吸引眼球。特朗普對于對自己性侵的指控從來都是堅決否認,并屢次強調是政治栽贓以及媒體被操縱,白宮發(fā)言人也在記者招待會上強調事件發(fā)生在很久之前,而且選票已經說明了一切。但這并不能消弭對于總統(tǒng)個人形象帶來的負面影響,因為性侵的指控一旦提出,除非被指控的一方有證據(jù)證明對方在誹謗,否則就意味著政治污點。雖然特朗普在媒體的觀點看來,從來就沒有過正面的形象。
在大選期間,特朗普塑造的為底層民眾代言,呼吁“美國優(yōu)先”的經典民族主義形象,與一貫高大上的全球主義、普世主義的精英階層就形成了激烈的碰撞。然而在今天,特朗普履職已近一年,無論是退出多邊主義協(xié)定、推行減稅政策,還是收緊移民,美國戰(zhàn)略收縮的意圖已經很明顯,這并不是特朗普一個人的個人意志就可以決定的。而且這樣的戰(zhàn)略意圖同美國的國家實力緊密相關。
而以好萊塢、華爾街為代表的精英范兒,多邊主義也并不一定就是他們的政治理想,與特朗普在大選中提出的政治理念的沖突,其實是側面反映出了美國社會階層逐漸固化之下的深層次的矛盾——來自既得利益階層和底層民眾之間的矛盾——伴隨經濟衰退而來的失業(yè)等影響基本生活的問題得不到解決,而精英階層只關心政治正確和民主燈塔,終于選票說明了一切。
從媒體的報道中,無法判斷對于特朗普的指控是否都成立。也許就像白宮發(fā)言人說的那樣,這是十二年前的視頻,那時的特朗普并不知道有一天他真的可以問鼎總統(tǒng)寶座,而謹言慎行確實不是他的行事風格。但是從特朗普被曝光的“更衣室談話”中,他并不像自己說的那樣尊重女性。無論是作為競爭對手還是作為普通的民眾,當然可以批評總統(tǒng)這一點。然而更為糟糕的情況是,性侵或許已經成為政治上互相攻訐的手段,即使最終從結果上來看只會是雙輸?shù)慕Y局,因為沒有人能夠全身而退。尤其是在輿論塑造認知的背景下,美國從大選期間就被詬病的資本控制輿論,某種意義上也為性侵作為政治栽贓的工具提供了可行性。
諷刺的是,韋恩斯坦性侵案,正是輿論屈從于資本的赤裸裸的寫照,因為這并不是韋恩斯坦第一次傳出性騷擾的傳聞。早在二十年前,格溫妮絲·帕特羅(Gwyneth Paltrow)就曾經在節(jié)目中暗示,韋恩斯坦會“強迫你做一兩件事”(will coerce you to do a thing or two)。而據(jù)外媒的報道,《紐約時報》前記者莎朗·韋克斯曼(Sharon Waxman)也曾經試圖揭發(fā)韋恩斯坦的性丑聞,但被主編撤銷。去年,《紐約時報》主編又一次壓下關于韋恩斯坦涉及性侵的相關新聞線索。韋恩斯坦最終的落馬是與他自己的失勢密不可分的——韋恩斯坦影業(yè)一直存在著財務危機,近兩年也沒有在奧斯卡金像獎有所斬獲,隨著特朗普在大選中勝出,韋恩斯坦手中的政治資源“貶值”了。
在大選中以“女權衛(wèi)士”形象出現(xiàn)的希拉里在韋恩斯坦案件中異常尷尬。這位曾經與韋恩斯坦是鄰居,韋恩斯坦更是多次為她舉行籌款活動。在丑聞爆出來足足5天后,希拉里終于站出來發(fā)聲,說的卻是“非常吃驚”“非常震驚”“他的行為不可忍受”以及肯定受害者發(fā)聲的勇氣和行為,但未提及政治獻金的問題。同梅姨一樣,希拉里在后來接受記者采訪時反復強調私下并不知道這些情況(韋恩斯坦的丑聞),在被問及政治獻金時則回答退回去不可能,但可以捐獻給慈善機構。如果我們看到韋恩斯坦政治獻金的流向,也許可以理解,為什么希拉里花了5天時間才擬出這樣一份軟綿綿的聲明。
圖為希拉里與韋恩斯坦在參加《時代周刊》舉辦的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的聚會
這不僅讓人回想起大選期間特朗普曾經質問希拉里,關于她當年為一位涉嫌強奸的嫌疑人辯護時,稱年僅12歲的受害人“傾向于找老男人并進行幻想”。希拉里作為公眾人物,也有過多次的言語失當——她在1991年公開發(fā)言,稱控訴克林頓性行為不檢點的女性為“bimbo eruption”(bimbo是對女性的侮辱性詞匯)。相比較特朗普“更衣室談話”的熱度,這些信息基本沒有翻起什么水花——就像多年來韋恩斯坦影影綽綽的性侵傳聞一樣。
圖片來源:Youtube
從結果看,沒有人能夠從這一場颶風中全身而退——這種負面的形象一旦形成,要擺脫簡直是比登天還難。性侵指控正是能夠利用到一種天然的認知優(yōu)勢——受侵害的女性往往是弱勢的一方——極有可能就被利用作為政治栽贓的手段,但這卻并不是女權主義者們愿意看到的結果。
而被韋恩斯坦拖下水的好萊塢和民主黨,用事實說明了刻意塑造的人設總有崩塌的一天。美國社會歷來以包容、多元、文化熔爐所著稱,但是從大選以來暴露出的社會的加速分裂正愈演愈烈。自媒體的興起使得普通民眾能夠發(fā)聲,精英壟斷的輿論不再是唯一渠道,既有的政治秩序和權力結構受到挑戰(zhàn),精英階層的威權性被解構是必然的結果,而各種亂象叢生也正是這種大背景下的必然趨勢。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評論 54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108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chuàng)新不矛盾 評論 181中國首次實現(xiàn)!“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評論 293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評論 174最新聞 Hot
-
要么續(xù)約,要么賠錢!斯洛伐克威脅報復
-
中方黑客盯上“美方制裁名單”?外交部駁斥
-
澳大利亞從娃娃抓起:學好數(shù)理化,對付中國咱不怕
-
應沙特邀請,敘新當局外長、防長、情報主管首次出訪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
拜登給前共和黨眾議員切尼授勛,還打算提前赦免她
-
確定恐襲!FBI還改口:嫌犯單獨行動
-
時隔40年,美國遺留的毒垃圾終于處理了
-
沙特處決6名伊朗人,伊方:不可接受!
-
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
馬斯克:拜登,100%叛國
-
“美歐經濟學家們集體搖頭”
-
“流入中國的主權基金激增21%”
-
中國首次實現(xiàn)!“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
“我倆聊吧,氣瘋他們”
-
以防長放話:如果哈馬斯不放人,加沙將遭到久違的猛烈打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