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川科技評論飯統戴老板小伙伴們的科技后花園
-
中日韓面板戰爭30年
經過一代人的努力,中國大陸才基本實現了“面板自主”。然而,戰爭遠未結束,我們只是拿到了一張不算過時的入場券。[全文]
-
日本AI,失去的不止三十年
日本已經失去了過去,但可能正在失去未來。[全文]
-
印度科學家:能稱霸硅谷,但救不了印度
“有本事別待印度”,如今已是印度民間的一種共識。[全文]
-
歐洲芯片,四面楚歌
一個業務、一家公司的落后,可能是管理、技術和資金等問題造成的;然而,整個產業集體潰敗的背后,顯然有更復雜的成因。[全文]
-
國產半導體設備,絕處逢生
在國內半導體產業受到國際制裁四面圍城的境況中,原本被國外設備制造商打擊的近乎山窮水盡的國產半導體設備制造商,卻絕處逢生地迎來一絲曙光。[全文]
-
全球熱搶芯片制造,“整個晉西北亂成一鍋粥”
相比之下,我國要建立獨立先進芯片制造業的難度則更大,但卻也是不得不做、迫切性更強。核彈、北斗等等,許多領域我國也都是這樣過來的。而對于商業性更強的半導體而言,也許現在要做的卻是“暫時忽略商業性”……[全文]
-
今年“限電”,有什么不一樣?
為什么這么多年了,電力還是不夠用?尤其去年已經“走一遭”了,今年怎么還會發生?風力、光伏等新能源出力了嗎?限電的問題如何解決、以及會帶來怎樣的變革和機遇?[全文]
-
氫能真不行?中國到底在什么位置?
關于技術,毫無疑問,日本還是非常強的,尤其在材料領域。但是,氫燃料電池畢竟不是“超高技術”門檻的產品,畢竟液氫作為燃料已經應用挺久了。核心還是商業化。[全文]
-
停產又見停產,我國汽車供應鏈為何多、大卻不強?
對比而言,產業鏈多環節布局、自產自銷的比亞迪,似乎受到疫情沖擊較小;而令我們更想探討的問題是:供應鏈遭受的外部沖擊是否會過去?內部約束是否會突破?汽車供應鏈,是否會迎來新階段、新業態?[全文]
-
為什么芯片產業鏈回不到從前了?
在各國政府做了一些動作之后,汽車芯片最終成為一個帶有地緣政治角力的領域。[全文]
-
中國半導體設備自主,真比造原子彈還難嗎?
中國半導體崛起難嗎?難!在剛畢業的大學生到七旬高齡的歸國專家一同努力下,七十年發展我們仍然沒能走出包圍。但中國半導體發展真的有那么難嗎?或許也沒那么難,訣竅總結其實很簡單:天時地利人和。[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