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一條看似和普通人毫無關系的新聞,登上各大社交媒體的熱搜榜:著名跨國藥企百時美施貴寶向中國醫藥企業轉讓了一款肝癌新藥的中國境內研發和銷售權利。但該藥臨床試驗結果不理想,將不會在歐美申請上市。消息一出,不少中國網民紛紛懷疑藥企是在將中國患者當成“小白鼠”,甚至開始批評中國的藥品審評制度。
閱讀
-
浙江一名小伙在夢中以為自己正在“啃豬蹄”,結果卻把自己的手掌咬傷,幸虧被同住的表哥發現才沒有造成嚴重后果。你是否知道,這世界上還有一些癥狀離奇程度不次于夢異常的病呢?
閱讀
-
我國自主研發的用于預防5歲以下嬰幼兒手足口病的一類新藥——“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獲批將于近期上市。這并不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靠研制疫苗而揚名海內外。從“一窮二白靠捐贈”到“自主創新美名揚”,疫苗產業在短短三四十年間的飛躍,堪稱奇跡。
閱讀
-
除了新聞報道領域,學術界也因知識更新而經常能夠看到“反轉劇”的發生。例如在去年12月16日塵埃落定的羅格列酮藥物安全事件(又稱“文迪雅事件”),就是醫學界“反轉劇”的代表。
閱讀
-
圖靈生物CEO日前因證券欺詐被捕。去年9月,他將可用于艾滋病和癌癥治療的Daraprim價格暴漲55倍,讓他成為美國“最遭恨的人”。實際上,藥物定價受到多種復雜因素的干擾,并非簡單的“生產成本+企業盈利”。很多時候,看起來昂貴到令人咋舌的藥價反倒有其合理之處,而表面上的“便宜藥”其實可能并不便宜。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