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水鹱:航母俱樂部的門檻有多高
關鍵字: 001A002003正在進塢的“戴高樂”號
法國海軍戴高樂號的造價與美國海軍CVN-68尼米茲級相差無幾,戰斗力卻天差地遠。假如能實現批量生產從而壓低成本,戴高樂級的單價據美國智庫估計仍將達到尼米茲級的3/4,而兩者的滿載排水量之比約為2/5,航空燃油與航空彈藥儲量之比不到1/3。根據30-54-16成本模型,按照噸位2/5,艦載機數量1/2計算,量產版戴高樂級的單價應是尼米茲級的74%。
航空母艦的戰斗力并不與艦載機數量成正比。負責執行空中預警,伙伴加油,反潛巡邏,搜索救援,急件快遞等任務的支援飛機的最小數量,并不隨艦載航空聯隊整體規模的下降而減少。假定維持全時覆蓋需要預警機,加油機,搜救直升機各4架,則載機總數40,60,80架的航母,攜帶的艦載戰斗機分別為28架,48架,68架,比例為1:1.7:2.4而非載機總數顯示的1:1.5:2。
以CV-75“杜魯門”號搭載的第七艦載機聯隊為例,該艦隊下轄5個戰斗機中隊,1個預警機中隊,2個直升機中隊和1個運輸機中隊,艦載機包括48架F-18,4架E-2,4架EA-18G,11架MH-60R,9架MH-60S,2架C-2a
如果進一步假設完成基本的艦隊防空任務需要24架艦載戰斗機,則上述三類艦載航空聯隊可用于執行打擊任務的艦載戰術飛機數量分別是4架,24架,44架,比例為1:6:11。小型化航母的低效性顯而易見。美國海軍之所以在放棄重型遠程艦載核打擊飛機后仍堅持建造所謂超級航母,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為了支持能夠同時完成多樣化任務的大型艦載航空聯隊。
歷史數據顯示空戰交換比服從蘭開斯特平方律,即戰斗力與作戰單位數量的平方成正比。如果艦載戰斗機全部用于對空作戰,上述6萬噸航母的戰斗力只有10萬噸航母的17%,效費比僅為10萬噸航母的21%,8萬噸航母的戰斗力與效費比分別達到10萬噸航母的50%和55%。
若以單波次戰斗力為衡量標準,假定每個波次固定出動4架支援飛機,最大單波次放飛數量為載機總數的1/2,那么10萬噸航母每次可派出36架艦載戰斗機,8 萬噸級26架,6萬噸級16架。6萬噸航母的戰斗力和效費比分別為10萬噸航母的20%與25%,8萬噸航母的戰斗力和效費比分別為10萬噸航母的52%與58%。
彈射器的無故障周期和彈射效率是大型航母戰斗力的基本保障
信息化時代集中兵力的價值較機械化時代進一步提高。美國空軍認為,網絡化作戰編隊的整體戰斗力可與其組成單位數量的三次方成正比。大型化航母的戰斗力和效費比優勢在數字化時代到來后不僅沒有遭到削弱,反而隨著武器平臺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而持續增強。
但航空母艦也不是越大越好。航母平臺體型的增大將導致加速性能下降,回轉半徑增加。航母平臺尺度越大,其碼頭,船塢等相關基礎設施的尺度也需要相應增大,從而帶來更高的基建成本。此外,艦隊航母的噸位達到企業/尼米茲/福特級的水平后,繼續大型化帶來的性能收益開始顯著下降。
由于起飛前需要進行發動機試車,排隊等待的艦載機并不能充分利用甲板空間地密密麻麻擠作一團,否則高溫排氣相互春風拂面,分分鐘可能開始瘋狂大燒烤。
正在進行艦載機放飛作業的CVN-72“林肯”號
正確的列隊方式是發動機噴管向外。這就意味著實施放飛作業時,大型/超大型航母飛行甲板上的艦載機停放數量由甲板長度而非甲板面積驅動。航母平臺滿載排水量增加50%只能換來甲板停機數量上升大約1/7。
“福特”級相比“尼米茲”級最大的改變來自飛行甲板布局的變化,從4個升降機縮減為3個,艦島從右側中部挪到后部,這一系列改動大大提升了“福特”級的飛行甲板運作效率,未來中國海軍在建造大型核動力航母時,必然將從“福特”身上進行一定的參考
前面已經估算過福特級的單價約為核電彈版女皇級的8/7。以此為基準,15萬噸級超大型航母的單價應當比福特級高出大約1/7,以單波次極限放飛數量為衡量標準時,二者的效費比旗鼓相當。在此情況下,絕對成本更低,對基礎設施不造成額外壓力的福特級毫無懸念地勝出。福特級的理論架次生成率已超過持續作戰條件下飛行員與地勤人員生理承受能力的極限,繼續加大航母尺寸以改善艦載機周轉速度缺乏實際意義。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王宇波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評論 18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97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75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評論 292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評論 174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