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中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
小心,別讓“反全球化”變成“反中國”
解讀英國退歐和美國特朗普的政策,經濟民族主義才是正確的角度,其能矯正全球化帶來的失衡。其實,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也付出各種代價,輸家并不比歐美少。但歐美的經濟民族主義者認為中國是造成他們是輸家的根源,因此“反全球化”成為反中國。[全文]
-
16位學者評特朗普勝選:美國向何處去?對中美關系有何影響?
2016年美國大選落幕,特朗普在選舉人票上大比分獲勝,而且共和黨也在參眾兩院取得優勢。這對中美關系、世界格局、全球與美國經濟、美國政治與社會等,會有什么影響?觀察者網誠邀多位學者專家,一一進行分析。[全文]
-
中國應對TPP:倒逼加入說 另起爐灶說 哪個靠譜?
中國應對TPP有兩種評論:第一是倒逼中國改革的主動加入說;第二是另起爐灶說。TPP作為美國重新圈定的企圖“一統江山的大戰略”,若中國為倒逼改革宣布加入,意味著中國愿意繼續接受美國在全球秩序中的領導權;中國另起爐灶?但中國一直公開宣布不挑戰現有國際秩序。作者認為二者均不應是中國的選項。[全文]
-
親歷| 金融危機帶給中國的機會
我算是第一批介紹和評論“軟實力”的中國學者。隨著“中國和平崛起”和“中國崛起”的討論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中心話語之一,“中國軟實力”成為焦點話題。恰在這時,一場金融危機,為增強、提高中國的國際領導地位提供了歷史機會。[全文]
-
中澳自貿區 比零關稅更有意義的事
澳洲100%的貨物貿易產品、中國97%的貨物貿易產品實現零關稅,中澳自貿區的標桿意義遠不止此。觀察者網采訪三位專家,他們分別從中國對澳投資的負面清單、政府采購、競爭中立等關鍵議題上的突破,以及中澳自貿區對TPP的關系、一帶一路的推動等領域展開討論。[全文]
-
亞投行未成立,已被過度政治化
中國并不是通過亞投行、“一帶一路”等來挑戰現存的國際秩序。歐洲的加入,救了中國的急,解決了AIIB的國際正當性問題;美國也樂見歐洲的加入,緩解了中國挑戰美國霸權的擔心。預計美國對AIIB的態度也會變化,將來陷入真正孤立的是日本。[全文]
-
訪印記(一):印度言必稱中國
Humayun’s Tomb門票價格:“本國參觀者10個盧比,而外國參觀者250個盧比”;印度人言必稱中國說明印度其實在學習中國,這正是中國對印度的影響,但印度人嘴上不承認這一點。他們說印度采用的發展方式就是東亞的發展方式。[全文]
-
訪印記(二):一帶一路阻力之一在印度
印度密切關注中國的“絲路”計劃(一帶一路),主要不是把這一計劃當做“機會”,而是當做威脅或者競爭。在海上,莫迪政府明確提出并實施抗衡中國“21世紀海上絲路”的“四季”(Mausam)計劃。[全文]
-
APEC: 亞太自貿區暗戰TPP
此次APEC會議,美國主導的12個TPP成員國悉數到齊,TPP與中國主導的FTAAP中間,暗戰博弈正在上演。TPP正在重新洗牌亞太貿易格局,中國需要更長遠的布局。一帶一路、FTAAP都是棋局中的關鍵手。[全文]
-
中美博弈的創新壁壘在哪里?
在中美對話中,我方展示了繼續推行新型大國關系的誠意。但隨后美國就在南海問題上發出要求中國“克制”的聲音。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能走多遠?關鍵在于推動“去美國化”,扭轉中國對美國關系的失衡。[全文]
-
金磚——新興大國戰略的試腳石
新興大國與其繼續分裂并等待著被西方國家各個擊破、分而治之,何不主動聯合起來與西方討價還價呢?比如,在許多全球治理議題上,金磚國家之間可以更好地協調,聯合支持來自非西方人員競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領導人。 [全文]
-
中國:包容世界秩序的建設者
當蘇聯解體,美歐進入“冷戰后”階段,中國在國際上不斷重申一系列的“不”:例如,“不挑戰”、“不帶頭”、“不干涉”、“不稱霸”……經歷了最近20多年的以“不”為標志的外交理論與外交實踐,中國不能“不”下去了……[全文]
-
未來四年中美關系如何轉型?
中國的一個“政治周期”是十年,美國的一個“政治周期”一般是八年。11月,中美兩國領導換屆不期而遇,美方學者關注“未來五年”的中美關系,而中國學者關注“未來四年”。長期以來,國人觀察中美關系缺少科學方法論,不是一成不變,就是深受美國觀察中國的方法論影響,而缺少中國人的角度。[全文]
-
APEC已淪落風塵
今天的APEC,重要性和功用大不如前。從這次俄羅斯組織的APEC峰會就可以進一步印證APEC的衰落:曾經熱鬧和抱負非凡的APEC居然越來越不如并讓位其他一些“地區”安排,且“淪落”為其成員國舉辦的嘉年華。但是APEC之所以年年照開不誤,且年年盛況,原因在于輪值主辦國都把APEC當做峰會級的“地區”博覽會來開,以為其帶來明顯的益處。從外交的角度看,“亞太”各國領導人仍然愿意利用這個“平臺”,以便在這個多邊場合做其雙邊外交。后年辦APEC峰會的中國要小心了,如果意識不到APEC目前失去進取方向和勢頭,可能做一場APEC輪值主席,也不過是再開一次包括外交峰會在內的國際商業博覽會。[全文]
-
從世界治理中國到中國治理世界?
自2005年9月時任美國常務副國務卿佐立克提出要求中國做現存國際體系中的“負責的利害攸關方”,美國一直要求中國在國際上“按規則辦事”。美國閉口不談,也不可能談到底是“什么規則”、“誰的規則”這類問題,因為在美國看來,不言而喻,“國際規則”當然是現行國際規則,而現行規則都是美國主導下形成的。不過,在中國的質疑之下,不耐煩的美國似乎開始明確“什么規則”和“誰的規則”這類基本問題,但并沒有實質內容。從全球治理,或者從其它國際行為體的角度看,全球治理的最大內容之一是對中國的治理,也就是說,中國一直是全球治理的對象和目標。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一個結果是,不管西方是否愿意,“全球治理轉型”的時代命題已經提出,并且,各種力量開始推動全球治理走向實質性的轉型,這為中國從被全球治理到參加全球治理、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提供了機會。“中國治理世界”應該構成全球治理轉型的一部分。[全文]
-
選一個比羅姆尼更好的爛蘋果
當代世界的許多選舉,尤其是美式選舉,其實選民只能從“兩個或者更多的爛蘋果”中選擇一個不那么爛的。到了這個地步,選舉已經是一件讓人鬧心、費時、無趣的事。這是當代美式民主的困境。許多美國選民面對的現實是,盡管許多人篤信選舉,但是,他們手上那一票是無力的,甚至是無用的。他們不再喜歡奧巴馬,卻無法用一個比奧巴馬強的人取代奧巴馬;他們希望更多的就業和更公平的分配,卻改變不了目前的任何財政稅收體制;他們希望解決槍支泛濫的問題,卻發現,無論是奧巴馬還是羅姆尼,居然對槍支管制只表一些不痛不癢的職業政客之態。所以,既然選擇余地就這么大,美國選民,尤其是有素質的選民,也許除了不去投票,就是選一個比羅姆尼好點的爛蘋果。[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