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圖爾特·班納:互聯網時代財產權的終結
關鍵字: 互聯網財產權著作權音樂采樣信息免費反主流文化的領軍人物斯圖爾特·布蘭德(Stuart Brand)在個人電腦出現的早期階段就宣稱:“信息想要免費/自由。”(原文為“Information wants to be free.”“free”同時有“免費”和“自由”兩層意思。作者在文中隨即解釋了這里的“free”既指免費,也指自由。——譯者注)免費,意指不須任何成本;自由,意指不為任何人所擁有。【1】這一名言某種程度上成為接下來二十年關注互聯網的知識分子們的座右銘。
斯圖爾特·布蘭德
這些知識分子與布蘭德一樣感覺到數字革命將對財產權帶來深刻影響。以主張軟件不應有財產權而聞名的計算機程序員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表示贊同:“我相信所有大體有用的信息都應當是自由的。當我使用‘自由’一詞時,我指的不是價格問題,而是指復制信息的自由。”這一觀點由感恩而死樂隊(Grateful Dead)的前作詞人約翰·佩里·巴羅(John Perry Barlow)進一步強調。巴羅堅持說:“未來必將獲勝;在網絡空間將沒有財產權。看哪!網絡共產主義。”
許多法律人提出同樣慷慨激昂但更加精準的主張。他們預測道:受到互聯網影響最大的財產權類型是著作權,著作權法將不得不大修,甚至可能被完全廢除。國會技術評估辦公室法律顧問羅伯特·科斯特(Robert Kost)回憶道,著作權是隨著印刷出版業的出現而誕生的。他解釋說,隨著數字媒體的出現,“信息正在恢復到其初始的、非財產的形式”,它“以比特流的形式跨國界流動”,而不需要有像書籍這樣的任何有形載體。他預測道,結果將是“著作權的終結”。
法學教授雷蒙·尼莫(Raymond Nimmer)和律師帕特里夏·克勞索斯(Patricia Krauthaus)表示贊同:“能使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移動的高速、互聯、大容量網絡的出現……戲劇性地改變了信息編纂、讓渡、審查和使用的方式。”他們預測道,由于這些變革,“著作權將變成過氣之物”,“著作權法的基本原理需要重新加以思考并進行修正”。
計算機使得信息可以被廉價而簡便地復制,互聯網則使之能一鍵傳送全世界。一些重大變革顯然正在發生。但信息真的想要免費/自由嗎?在網絡空間真的沒有財產權嗎?
所有權的邊界充滿爭議
在一段時間里情況確乎如此,財產權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攻擊。20世紀80年代后期,廉價的數字化錄音技術,使一種曾經僅為一小撮邊緣藝術家熟識的音樂類型變得流行起來。這種音樂風格是由“采樣”(sampling)所創造的,也就是將現存唱片中的一些片段用在新的歌曲中。那個年代一些最具創新性的歌曲,就是利用早期作品的微小片段與新材料,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拼接成的密集拼圖。
在全民公敵樂隊(Public Enemy)的《與權力作戰 》(Fight the Power)中,一個4秒鐘的片段就包含了至少10個不同的采樣。野獸男孩樂隊(Beastie Boys)將200個采樣融入其CD《保羅的精品店》(Paul's Boutique)的15首歌中。從1970年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的歌曲中截取的鼓手克萊德·斯塔布菲爾德(Clyde Stubblefield)的2秒鐘采樣出現在近200首歌曲中。
大量的這類采樣在新的背景中無法被識別出來。野獸男孩樂隊的亞當·約克(Adam Yauch)解釋道:“我們可能從唱片中截取一段短小的、不重要的聲音,將其速度調慢,并將之與其他30種聲音混雜在一起。”而在另一種極端情況下,一些采樣是從早期作品中截取長段的配樂音軌,易于辨認。
被用于采樣的原唱片基本上仍受到著作權保護,一些著作權人不樂于發現他們的作品成為他人賺取利潤的原材料。著名的新奧爾良公尺樂隊(the Meters)的吉他手里奧·諾森特利(Leo Nocentelli)回憶道:“我曾經參加一個集會,集會上一個家伙在電子琴上按了一下琴鍵,電子琴就響起‘哦!我的上帝!’像極了詹姆斯·布朗的聲音。這讓我很震驚。只要用手指按一下琴鍵就制造出詹姆斯·布朗的聲音,我覺得這是有問題的。”
公尺樂隊
公尺樂隊的歌曲后來被許多著名的說唱歌曲所采樣,但采樣者沒有歸認來源,也沒有給予任何補償。諾森特利抱怨道:“現在你最多能得到的就是:‘我在一張專輯里聽到你的《娘炮的步伐》(Cissy Strut)’,然后拍拍我的背。不要只是拍拍我的背!——拍拍我的背,然后把錢塞到我的口袋里。”
野獸男孩樂隊的《抱住它,揍它》(Hold it Now Hit it)中的一段采樣由“喲,勒羅伊!”這句說唱短語構成。這句短語截取自吉米·卡斯特(Jimmy Castor)1977年經常被采樣的一首歌。1987年,卡斯特起訴野獸男孩,該案可能是第一個與采樣有關的訴訟。卡斯特的律師布魯斯·戈爾德(Bruce Gold)解釋道:“我不否認人們將音樂片段拼湊在一起的創造性,正如我也不否認拼貼畫藝術家的創造性。但這并不改變這些人是否對其使用的原作品享有所有權利益的問題。”
未經許可進行采樣是違背正式的著作權法的,因為它侵犯了唱片和被采樣音樂作品所有者所享有的財產權。但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早期,采樣的現象非常普遍,關于采樣的許可卻是非常罕見的。代理嬉皮組合的律師勞倫斯·斯坦利(Lawrence Stanley)稱:“99%的鼓樂采樣是未付費的。所有人都從其他歌曲中截取鼓樂片段,在上面添加東西,放大它們,對它們做任何需要做的事情來制作自己的音軌。”【2】
音樂產業的實踐日漸偏離紙面上的法,因為法律是在大規模采樣不可能存在的時代寫就的。從一個角度看,采樣打開了一扇通往一種令人興奮的藝術努力形式的大門,這種藝術努力的可能性在若干年前還沒有人能想象得到。從另一個角度看,它使得大規模的竊取成為可能,而知識產權的觀念本身因此受到侵蝕。如果他人能夠復制和銷售歌曲中的一部分,那么擁有對歌曲的權利又有什么意義呢?
與此同時,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一些最為著名的知識項目則根本不為任何人所擁有。這些項目中的第一個成果是GNU/Linux操作系統。這一項目由理查德·斯托曼于1984年啟動,并很快成為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編寫和修改這一系統中的一部分的數千名志愿者的成果。這些志愿者包括芬蘭的程序員萊納斯·托伐斯(Linus Torvalds)。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萊納斯完成他的工作后,他的名字就被添加到操作系統的名稱上。十五年后,Linux成為微軟公司受財產權保護的Windows操作系統的一個重要的競爭產品。
- 原標題:財產權的終結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最后更新: 2018-03-29 09:15:32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1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3“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20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