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主席:COVID-19,撕裂人類的魔幻病毒
最后更新: 2022-04-22 16:05:30筆者想說的例子,其實就是西方的政黨選舉政治(“liberal democracy”)。在現實世界里,政黨選舉政治最終就是挖掘、發現、鼓勵、引導個人視角、個人利益、個人訴求的。政治家迎合的多,引導的少。選舉政治家的任期也比較短,政治政策的形成因此會呈現短期化和民粹化特性——尤其在當代社會,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資本及商業的介入使得信息和輿論高度去中心化。如果把公共衛生政策交由投票選舉進行,那會得出什么結果?那么占人口大多數的個人健康低風險人群是有可能傾向于放開的,但不惜犧牲高風險人群的福祉與利益。這種犧牲,是絕對意義的:可能構成后者的經濟崩潰及死亡。
我們再舉個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讓全體人口對選擇“清零”還是“躺平”進行公投。低風險人口是占大多數的,除非他們對占少數的高風險人口擁有巨大的情懷、同理心、賦予巨大的倫理價值,并且能夠冷靜評估“共存”所帶來的全部后果,否則很有可能選擇“躺平”。這種選擇,與所謂的“多數人暴政”無異。
COVID-19(Omicron)的可怕及魔幻之處在于,它就是要利用人類社會不同成員及群體之間的分歧與矛盾,將人類社會整體擊破。要應對COVID-19,只有強大的政治能力及意志,以及全民眾志成城和團結。
而這恰恰是西方選舉政治所不具備的。
西方選舉政治在現實世界里運行的內核是:挖掘、發現、鼓勵、弘揚、迎合個人的利益、個人的視角、個人的訴求,個人的感受,并不惜為了選舉目標,尋找、夸大并利用群體之間的矛盾與分歧,為的是將這些矛盾與分歧轉化為能夠服務選舉政治目標的政治動能。階層分裂、族群分裂、共識分裂、巨大的公共衛生代價,都可以是選舉政治的陪葬品。
尤其重要的一條是:選舉政治自帶“嵌入的”(embedded)免責機制,能夠吸收和化解政治不滿:選民如果認為一個政客或政黨的公共政策不好,可以通過選舉將其更替。這樣一來,錯誤的決策都可以由選下去的政客“背”走,人們對政治體制本身依然充滿信心;另一方面,選民也會被制度賦能,始終擁有道德優越感和“主人翁感”(ownership),認為自己始終可以通過選舉不斷地“糾錯”,改變先前錯誤的決策(“我上次選了Trump,確實選的不對。我看錯人了,當然這也怪華盛頓政客。這次我認真考慮后,選了Biden”)。
大家可以看到問題所在:選舉迎合的始終是短期的個人利益、視角、訴求,將這些利益與訴求進行“加總”,然后制造短期的結果。未來一段時間內不奏效,再用新的選舉替換。選舉政治只是不斷地周期性的循環短期化的政治決策而已。這時,不僅從長計議,制定當下人所不理解、不認可的長期主義政策是不可能的,甚至錯與對也不那么重要了。一些選民在看到了選舉政治背后的實質后,就會淡出政治。
而對抗COVID-19需要什么?需要全盤考慮全體人的利益——特別是捍衛少數弱者們的利益;要有足夠的政治擔當及執行力,能夠系統地阻隔 低風險人群/地區將病毒轉移到 高風險人群/地區;要有堅毅與定力,不能朝令夕改,做“仰臥起坐”;要始終以長期主義價值觀為指導。
西方選舉政治,如果都是個人導向、民粹化、短期化的,只是將個體民眾的選擇和偏好進行“加總”,那是難以解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的。其結果,就是將公共衛生問題(public health)轉化為醫療問題(personal medicine)。這樣的體制,一方面不利于保護COVID-19“專注”傷害的弱者,另一方面也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代價,例如較大的人命代價(“超額死亡”、“踏著尸體而來”),最終實現被動“共存”并宣傳“慘勝”。
在善于“分而治之”、制造撕裂的COVID-19面前,人類社會遭遇的是政治版本的“市場失靈”——幾乎所有的人類社會都被打敗了(除了“孤島”中國大陸)。
中國嚴格執行“動態清零”政策 新華社圖
但人類作為一個整體面臨的最大危險并不是COVID-19,而是全球變暖/氣候變化等重大公共問題。這不是“共存”問題,而是滅絕性問題。
所幸的是,氣候變化與COVID-19有一個本質不同,COVID-19是傳染病,其特點是:大多數人團結和遵守規則也不足夠,只要有少部分人不團結,就可以破壞全局;而氣候變化則只要求大多數國家能夠聯合行動就可以,只要負責任的國家足夠多,就可以影響全局,哪怕個別國家不行動。
在這里,中國也可以成為表率:即便有不負責任的西方國家在國內選舉政治下放棄承諾(例如美國當政的Trump退群巴黎氣候協議),也不會影響中國對氣候變化的承諾。中國依然可以利用舉國體制完成自己的承諾,并正向引導其他國家。
在這一條上,至少氣候變化比COVID-19要“好”一點。
最后,本系列第一篇提到了“負面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的概念。
政治也是有負面外部性的。
很簡單:中國可以解決自己COVID-19的問題——如果沒有國外的無止境的擴散和輸入,我們在2020年上半年就“消滅”了COVID-19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國內地沒有大規模的爆發,利用“精準防控”將“動態清零”做得很好,經濟社會生活正常運行。
但COVID-19在國外的不斷傳播及變種最終催生了傳播力極強的Omicron。前面提到,大多數國家因為沒有相應的政治制度及治理手段,做不到“精準防控”下的“動態清零”,老早“躺平”。但選舉政治有個“好處”,即消解政治對抗與壓力。所以一眾西方國家,抗疫雖然不成功,付出了巨大的公共衛生及經濟社會代價,但沒有因此遭遇政治問題,反而在“踏著尸體走過來”之后,覺得自己的表現還行。記憶力非常短暫的當代世界里,不少“低風險人群們”似乎已經忘掉了疫情的影響。
但當如果病毒由這些國家傳播入中國,造成爆發甚至失控的局面,結果就不一樣了。我們的政府是360度責任的全能政府,雖然權力大,但職責也大,都是相對應的。我們的民眾“既要又要”:既希望有正常的經濟社會生活,又不希望看到因疫情導致大規模病死及醫療資源的擠兌(同樣也會帶來超額死亡及附加代價)。如果因為疫情爆發導致公共衛生后果,將會使得我們的制度遭受巨大的政治壓力。
這就是國際政治層面的負面外部性:一個國家推行某種防疫體系,自己雖然遭遇了比較大的公共衛生危機,但沒有遇到什么真正的國內政治壓力;然后,病毒從本國傳導到其他國家,卻可以破壞其他國家的公共衛生體系,為后者造成巨大的政治壓力。
這就是:在同一公共問題下,各國所面臨的政治及公共責任風險的巨大不對等。
中國正在走出并一定會走出一條極具自身特色的道路,在許多的治理手段和模式上,現在已經可以看出明顯的“中國特殊性”(Chinese exceptionalism)。COVID-19疫情防控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但在百年不遇之大變局下,我們也會發現,在許多的問題上,中國追求“獨善其身”并不容易,我們還會面臨越來越多復雜的國際挑戰。
本系列三篇,寫在進入COVID-19疫情的第三年,也是一切已由Omicron主導、更加復雜與艱難的第三年。希望通過這些概念的引入,鼓勵人們從更多的歷史視角去理解病毒與人類社會的關系。
- 原標題:【合集】撕裂人類的魔幻病毒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張紅日 
-
國家外匯局:一季度結售匯順差587億美元
2022-04-22 15:44 觀網財經-宏觀 -
知乎香港上市,成首家以雙重主要上市回港的中概股
2022-04-22 11:00 觀網財經-互聯網 -
易綱:只要確保糧食生產和能源供應,物價將穩定在合理區間
2022-04-22 10:23 觀網財經-宏觀 -
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原一級巡視員曾長虹被捕
2022-04-22 09:38 觀網財經-金融 -
單車毛利超1.6萬美元,特斯拉利潤同比暴漲658%
2022-04-22 09:37 觀網財經-汽車 -
美聯儲暗示將多次加息50基點,美股高開低走納指振幅逾4%
2022-04-22 09:36 觀網財經-金融 -
如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引入中長期資金?證監會召開座談會
2022-04-22 09:31 觀網財經-金融 -
美元破百,對市場意味著什么?
2022-04-22 09:24 觀網財經-海外 -
大公司早報|小紅書回應裁員20% 貝殼回應被美列入“預摘牌名單”
2022-04-22 09:05 大公司 -
經濟日報:資本市場需要信心和耐心
2022-04-22 08:52 中國經濟 -
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每人每年繳納上限1.2萬元
2022-04-22 08:41 養老與社保 -
警惕對建設統一大市場的認識誤區:與計劃經濟沒有任何關系
2022-04-22 08:36 觀網財經-宏觀 -
周小川:個別媒體或國家抹黑中國“債務陷阱”是不對的
2022-04-21 21:33 觀網財經-宏觀 -
IMF高級官員警告:各國央行超預期緊縮,可能導致市場大跌
2022-04-21 18:02 觀網財經-海外 -
日本2021年度轉為貿易逆差,對華出口創新高
2022-04-21 15:46 觀網財經-海外 -
一線員工幫客戶買藥買物資:疫情中的上海車企眾生相
2022-04-21 13:10 觀網財經-汽車 -
臺積電創始人:美國增加半導體產能是徒勞、浪費且昂貴的
2022-04-21 12:40 觀網財經-科創 -
潘基文點名拜登:挪用氣候變化資金援烏,不可接受
2022-04-21 12:22 博鰲論壇 -
辣條漲價20%,行業協會:系原料價格上漲
2022-04-21 10:07 觀網財經-消費 -
上海疫情對半導體顯示產業影響幾何?供需下降將相互抵消
2022-04-21 09:29 觀網財經-科創
相關推薦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31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4“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4“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