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接壤小國,戳破西方對中國“上層路線”的誤解
“這幾年我們讓當地人明白,有我們在,他們有錢花”五湖四海的民眾終歸能體會到,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共同的,互利共贏也是有可能實現的。[全文]
-
明星楊冪查重0.9%背后的“學術奇觀”
“現在寫論文幾乎成了一種‘技術活’,學術味道越來越淡了”。[全文]
-
西方對華專家如何看待《三體》? “著實令人不安”
柯嵐安認為,劉慈欣的小說在敘事中顯露出某種“中國特色”的性質,而這種性質將影響中國對未來的設想,乃至影響全球秩序的塑造。[全文]
-
西方對華專家如何看待《三體》?“著實令人不安”
正如劉慈欣所說,“中國是一個面向未來的國家。”當中國科幻小說的設想超越了地緣政治二元論,開始思考人類與技術的關系,科學與政治的關系,并由此影響到全球秩序布局之時,我們也應該開始思考我們想要的全球秩序。[全文]
-
“只有女干部才會被放在這里”:縣城官場的一個尷尬真相
組織常常給予女干部寬松照顧,但多發生在崗位分配和選拔任用時;而當女干部走上領導崗位之后,卻對其呈現出苛刻審視,擔心“提拔女干部容易惹出麻煩”,有些人會被“潑臟水”,甚至出現“凡是他提拔過的女干部全被查了一遍”的現象。[全文]
-
誰在暗暗爭搶東南亞的“榜一大哥”?
中國是東南亞最大的單一發展合作伙伴,但近年來融資規模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和中東已逐漸成為非傳統發展融資的重要來源,特別是伊斯蘭開發銀行發揮了關鍵作用。[全文]
-
足壇反腐曝光驚人黑幕,中國足球的出路在哪兒?
面對城市化發展、單位制解體、居民健康水平需要對足球發展提出的新問題,現有的足球發展模式無法有效進行回應。足球在鞏固國家認同、社會團結,推動個人全面發展等方面仍存在關鍵性短板。[全文]
-
常住大陸臺胞過得怎么樣?有一項重要發現……
長期以來,常住大陸臺胞被認作“實用主義的過客”。實際上,他們已不滿足于“融而未入”的狀態。[全文]
-
九旬院士再問暴雨:40年救災,我們究竟學會了什么?
從1961年到2017年中國許多地方的洪水風險都有所增加,隨著城市化進程和全球變暖,全球暴露于洪水風險中的人口在增加。[全文]
-
德國7月PMI數據突然崩盤,給中國提了什么大醒?
烏克蘭危機以來,德國深陷高通脹和經濟衰退風險之中。近一成企業因投入成本過高而減產甚至停產,另九成則危及公司生存,預計2023年將出現更大規模的減產與停產;中小企業面臨更大挑戰……[全文]
-
揪心事故背后,誰來解決“無人負責”的問題?
中國官員因監管失責面臨著嚴厲的法律、政治和社會問責。為何在中國事故情境下官員問責被視為正義?又是什么力量推動了監管問責?[全文]
-
中國低調了12年的一項計劃,引起美國智庫極大關注
美國政府長期把目光放在大企業上(如華為),卻忽略了由“小巨人”和“單項冠軍”組成的更大生態系統。這些企業構成關鍵產業鏈節點,不僅反映中國的相對優勢,也折射美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弱點和依賴性。[全文]
-
《萬里歸途》意外火了,主旋律是怎么變成“新主流”的?
我們要看到,這些作品之所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帶有“新主流”文藝的氣象,是因為它們通過藝術的方式,呈現出了全新的思想內容。[全文]
-
“沒文章, 我們就像沒子嗣的妃子!”博士們為何如此抑郁
當一個受抑郁困擾的博士生失去體驗和享受生活的興趣,學術也就幾乎成了生命的負累,過尋常生活的能力也被剝奪了。[全文]
-
為何城里“全職太太”被羨慕,農村“少奶奶”卻被笑話?
慶幸的是無論她們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接受,現代教育理念正改變女性自我角色重新定位。不同的是,城市中的“全職太太”逐漸被社會認可,而農村“少奶奶”即便為了孩子不成為留守兒童放棄外出打工,依然無法被同村人理解。[全文]
-
美國這幾年太多動蕩,根本原因是培養了過多文科生?
在人們的預期不斷上漲及滿意度不斷提高時,將產生革命拐點,因為期望持續上升而需求得不到滿足,導致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讓人無法接受,為人們反抗沒法兌現承諾的社會制度奠定了基礎。[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