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慧萍:德國從戰爭下的時代轉折中“驚醒”,明白軍事是硬傷
最后更新: 2022-10-17 11:58:15【導讀】 2022年10月11日,中德建交50周年。
同一天,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出席柏林機械工程峰會時表示,脫鉤非但不是德國的選項,還必須和歐盟以及中國在內的國家開展貿易。
但與此同時不能忽視的是,德國國內正在醞釀相關法案以審查中德投資,此外中遠集團參股漢堡港一事也因德國內部反對而遭到擱置。
此前,德國媒體曾以“時代轉折”來形容當下的德國:感受著俄烏戰爭帶來的沖擊,也促使德國人做出改變,只是這種改變會將德國、乃至帶向何處,目前仍是迷茫。
觀察者網邀請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教授分析德國新政府的執政與俄烏戰爭之下德國的時代轉折。
觀察者網:到今年9月底,德國大選滿一年。稍早前“德國趨勢”(Deutschlandtrend)發布最新民調,德國民眾對現任聯盟政府的滿意度降到31%,環比下降5個百分點,德國民眾的不滿主要集中在哪里,您如何評價德國政府在這一年紛亂中的整體表現?
伍慧萍:現任德國政府由于其本身是聯邦層面上的首個三黨聯合政府,所以上臺之時各界已經有了各種設想,一方面三黨主要政要的執政經驗相對較少,另一方面因為是三黨聯合,內部不和、缺乏團結可想而知。執政近一年,朔爾茨政府的民調支持率下降,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朔爾茨上臺后,德國乃至歐洲立刻面臨著一系列非常嚴重的危機。從2021年底開始俄羅斯軍隊在邊境集結,再到今年上半年矛盾集中爆發,且一直延續至今。半年多過去了,不僅戰爭看不到盡頭,還在德國及整個歐洲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比如能源危機,由于能源價格上漲,進而引發大部分生活消費品價格飆升,企業生產成本上升。據德國幾大主導經濟研究所的預測來看,德國明年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很大。況且戰爭本身必然引發歐洲安全局勢的不穩定、民眾價值觀的動搖以及社會心理上的不安。
然而面對這些棘手困難的是一個本就沒有太多執政經驗支撐的新政府,上臺后本身存在重大挑戰,解決危機的能力也比較有限。
最近我看到的一個最新民調來自INSA,數據顯示德國民眾對現任政府解決危機的能力,有64.5%的人表示信心不足,還有大約一半左右的人認為目前幾個最主要的部長職位,像外長、經濟部長、財長都選錯了人,對于他們能否帶領德國解決目前這一系列嚴重危機,民眾明顯信心不足。
此外,德國新政府內部的執政三黨之間或是其各自執掌的部委之間,明顯在一些重大議題上爭執不下,比如是否向烏克蘭提供重型武器,是否征收天然氣附加費,是否對債務剎車,還包括原定今年年底即將關停的最后三座核電站是否延遲使用年限等等。這種內部失調,再次加劇了選民的不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年內,執政三黨的力量對比以及民眾支持率又發生了變化,社民黨雖然是主要政黨,但民調支持率屢屢被綠黨反超,很多時候排在第三。事實上,去年選舉時雖然社民黨選票最多,但幾個月后聯盟黨已經趕超社民黨10個百分點以上。
對各政黨來講,民調支持率是底氣,所以綠黨在三黨聯合政府中的自信心在上升,尤其是綠黨現在又掌握著幾個重要部門,包括外交部、經濟部等,在制定相關政策時無疑希望體現本黨的手筆和特色。
9月,德國聯邦外交部長貝爾伯克排在INSA民調支持率榜首。
觀察者網:對德國新政府來說,俄烏戰爭是上臺執政后的“黑天鵝”事件,幾乎撬動了德國政府所有的政策基礎,比如能源革命,過去承諾的能源政策顯然失效了,再比如軍事,提升開支、強軍目標等等。此前,“德國之聲”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俄烏戰爭與德國的“時代轉折”,我們應該怎么來理解所謂的“轉折性”,會如何改變德國政治和德國社會的基調?像去年我們在聊德國大選時,提到了德國極右翼勢力的抬頭,在目前氛圍下這種趨勢會發生哪些變化?再比如,德國內部將如何重新審視德俄關系?
伍慧萍:俄烏沖突最終爆發并延續至今,對德國人的沖擊非常大,它顛覆了德國人對于歐洲安全秩序的認知,改變了他們的安全觀。無論是政界還是普通民眾,都清楚意識到時代發生巨變。既然如此,德國就必須調整自己的國家戰略,現在政界也在積極推動政策調整,比如制定新的國家安全戰略、重新審視對華政策等等,且調整幅度會比較大。
我們都知道過去一段時間內德國奉行軍事克制文化,但現在防務政策也出現較大的轉向:德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元兇,如今在時代變局下也開始談論自己要成為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要在歐盟、甚至在全世界發揮更大的領導力。在當前背景下,這些想法并不會被德國的盟友認為是一種威脅。德國的領導意識被逐步激發出來,比如最近又在強調德國要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政界如此,那民間呢?俄烏戰爭對德國社會和民眾的沖擊也很大,德國政府現在提出發展軍事力量,要把GDP的2%用到軍事和防務開支,如果放在以前的背景下是比較難以想象的,因為德國社會內部的和平主義力量和反戰聲勢非常強,但現在除了德國左翼黨這樣的力量還在堅持之外,整體社會心理還是比較能夠接受政府作出的改變,而且覺得這樣的改變是有必要的。(注:德國左翼黨的立場是反戰,要求德國退出北約。)
至于對俄羅斯的關系,過去德國社會對俄羅斯的認知是盡管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存在差異,但雙方可以在經貿等各方面保持長期發展。但戰爭改變了這種認知,現在德國各領域都在逐漸跟俄羅斯脫鉤。
首先是能源領域,德國發現對俄羅斯巨大的能源依賴所導致的后果非常嚴重,被迫走上脫鉤的道路,先從煤炭開始,接著是石油,雙方的調門也是越拉越高,相互逼到死角。其實在戰爭爆發初,德國經濟界還在觀望,覺得即便是冷戰時期,德國和蘇聯之間還能發展經貿關系,更何況現在;但最近這種聲音在減弱,轉而朝脫鉤方向發展。而且,這種脫鉤趨勢正逐漸從經濟領域蔓延到人文領域。
德國正在大幅度調整“新東方政策”,這個政策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更多的是考慮跟俄羅斯、中國等一些不同制度的國家之間如何打交道,以接觸為主。但俄烏沖突之后,德國開始放棄這種想法,按他們的說法就是“放棄政治天真”。大幅調整“新東方政策”可以說是這幾十年以來,德國外交政策非常重要的一個轉變。
當地時間6月16日,德法意三國領導人訪問基輔。圖自美聯社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國家發改委:未來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2022-10-17 11:57 喜迎二十大 -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構建同大國實力相符的國家儲備實力
2022-10-17 11:43 喜迎二十大 -
國家發改委:有人認為中國要搞自給自足,這是誤解
2022-10-17 11:31 喜迎二十大 -
“飛豹”戰機前艙無女飛?她改寫了歷史
2022-10-17 11:10 長空鑄劍 -
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辦首場記者招待會
2022-10-17 10:00 喜迎二十大 -
萬吉爾:讓蒙特利爾與上海的“友誼之花”綻放,讓人與植物的聯系更緊密,是此生最想做的事 | 老外講故事·海外員工看中國(41)
2022-10-17 09:55 老外話中國 -
10月18日二十大新聞中心將舉辦兩場集體采訪
2022-10-17 09:19 喜迎二十大 -
國家衛健委:昨日新增本土182+534
2022-10-17 09:09 抗疫進行時 -
二十大新聞中心今天將舉辦第一場、第二場記者招待會
2022-10-17 08:06 喜迎二十大 -
北京昨日新增本土13+2
2022-10-17 08:03 抗疫進行時 -
上海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32例
2022-10-17 07:53 抗疫進行時 -
新華社評論員:深刻把握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
2022-10-17 07:26 喜迎二十大 -
中共二十大彰顯中國式現代化雄心
2022-10-17 07:21 喜迎二十大 -
全人類第二次!“懷柔一號”衛星探測到快速射電暴的高能對應體
2022-10-17 07:13 航空航天 -
臺風“納沙”影響南海和東南華南沿海,兩部門部署防御工作
2022-10-16 22:42 極端天氣 -
二十大代表分組討論習近平同志所作的報告
2022-10-16 22:09 喜迎二十大 -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這些海外企業家和員工講述身處中國企業、觀察中國的真實感受
2022-10-16 20:59 老外話中國 -
臺灣地區有關政黨和人士祝賀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2022-10-16 20:48 喜迎二十大 -
李家超:二十大報告“一國兩制”論述精辟,是推進香港發展的定海神針
2022-10-16 19:57 喜迎二十大 -
黨的二十大在京開幕 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2022-10-16 19:22 喜迎二十大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