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力:也許英國右翼會為那幾位中國老師鼓掌,但我不會
關鍵字: 英國中國BBC紀錄片公立學校英國保守黨教育私有化【倫敦時間8月4日21:00,BBC播出了《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國式課堂》紀錄片的第一集。片中,5名中國老師被派往英國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由50名13—14歲的青少年組成的班級代課一個月,用中國式的教育方法來教授英國學生。4周后,他們將和另外一組由英國老師教導的學生一起參加考試,來一場中英教育模式大PK,看看究竟哪一種教學方式更有效。
該片第二集在當地時間8月11日晚8點播出后,再次引發關注。中國教師“支教”英倫,火了BBC紀錄片。人們從BBC有選擇的拍攝中觀察中英碰撞,諸如女生上課時候哭著跑出教室,中國老師幾乎要被逼瘋等等,一切盡在攝像頭掌握中。】
赴英“支教”的中國教師
在討論這部紀錄片之前,首先需要明白,這所博航特中學(Bohunt School)并不是一所一般意義上的公立學校,其特別之處并不在于它這幾年獲得的一系列榮譽,而在于其“學院狀態 (academy status)”。所謂academy status,是保守黨政府2010年以來大力推廣的教育政策,主要用意是使公立學校在直接接受國家財政資助的同時,脫離“僵化的地方政府的監管”,而交由各個教育集團或基金會進行更“有效管理”(這套邏輯各位聽著應該很熟悉了吧)。在保守黨眼中,博航特學校就是這樣一所轉為“學院狀態”的公立學校的典范,保守黨要員如卡梅倫和前教育大臣戈夫等人都曾造訪該校。
這項政策最早是布萊爾/布朗治下“新工黨”政策的一部分,經過2010年保守黨/自民黨聯合政府上臺后大力推行,轉為“學院狀態”的中學現已遍布全英各地,甚至有向小學蔓延的趨勢。這一政策在民間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反對一方中,態度最激烈的是教師工會和家長,許多人認為,接手的企業素質參差不齊(許多企業僅僅是為了迎合這項政策才第一次涉足教育,集團創辦人也往往與保守黨有著或明或暗的裙帶關系),而且學校的教育質量在轉為“學院狀態”后并沒有出現明顯的提高,他們更擔心,將公立學校的管理權交到企業手里,脫離了當地居民和政府的監管,不僅是對地方自治的嚴重侵犯,更可能是大規模教育私有化的開始。
如果一所學校自愿轉為“學院狀態”(理論上交由教育集團經營意味著潛在的外部資源的增加),保守黨政府當然歡迎。但抗拒這項政策的學校也不在少數,怎么辦?保守黨政府的主要策略,是千方百計為學校(尤其是遇到短期困難的好學校)貼上“失敗”或“瀕臨失敗”的標簽。正如摧毀一個社會的道德觀念最好的方法之一,是把道德標準無限抬高,要想把一所學校判斷為失敗,最好的方法莫過于一下子把教學標準抬高,然后把老師和學生貼上無能的標簽。容易量化比較,同時人們印象中英美學生普遍薄弱的數學以及自然科學自然是最方便的科目。
現在我們大概能明白,為什么保守黨政府上臺后一下子對中國的教育產生了興趣。如果你曾經因為看到近年不斷有英國內閣成員在中國聽課,并且痛心疾首表示要將中國的教育方法引入英國而沾沾自喜,也許現在應該重新想想這事兒。難道英國人只是近年才如夢初醒地發現,中國的基礎教育——尤其是數學教育——跟英國比起來更嚴格和扎實嗎(英國在歷次PISA排名里成績都不好)?難道英國人不知道PISA的設計方法和科學性一直備受質疑嗎?難道英國人不知道南外,杭外等包郵區重點中學的水平不能充分代表中國教育的平均水平嗎?難道英國人不知突然安排12個小時的在校時間,幾乎肯定會讓英國學生一下子難以適應甚至崩潰嗎(別說英國學生了,換了是我也得罵人)?當然,這些都在導演的預期之中。也許同樣在預期之中的,還有觀眾們的反應:當英國的觀眾坐在電視機前看著經過剪輯放大的(對于電視制作而言,這一點實在太容易做到)本國學生惡劣課堂表現而五味雜陳的時候,哪怕是保守黨最堅定的批評者也可能會覺得:看來保守黨在這一點上是對的,我們的教育危機如此深刻,哪怕是在博航特這樣成績斐然的名校的學生,在中國老師面前的表現也令人失望,那么對于剩下的表現不那么好的學校,也許真應該任由保守黨推行他們的教育私營化實驗。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并不是說BBC這套紀錄片完全是跪舔保守黨的結果(眾所周知,BBC與保守黨政府關系并不好),這套片子接下來往哪個方向黑,也實在有太多的可能。這套片子毫無疑問照顧了不同群體的需要,英國觀眾在指責本國學生表現令人失望(中國觀眾則津津有味地欣賞英國學生跟中國老師各種撕,心里舒坦得不知從何說起)的同時,他們對“極權國家”符號的想象(校服,升旗儀式,做不完的功課,嚴格的紀律)也得到了充分滿足。何況,觀眾們也會注意到,這些來自“極權國家”的老師們的權威不時失效,他們會哭,會失態,也會顯得無助和可笑,而這在某種程度上又緩解了觀眾對本國教育的焦慮(“極權國家來的老師也不過是紙老虎嘛”)。至于右翼,我前面說了,自然更會喜歡這套片子。與美國媒體中不同,因為與中國并無地緣政治上的直接利益沖突,中國軍事威脅論在英國從來沒有太大市場。相比之下,利用打著“青年競爭力”的教育版中國威脅論來推銷新自由主義思維的教育政策甚至勞工政策(“瞧你們當學生的時候是這個熊樣,長大以后只能找到最低工資、難以養家糊口的工作,還能怪我們保守黨嗎?”),應該是保守黨更隱蔽也更有效的選擇。
如果上面說的這些都只是讓保守黨政府偷著樂的話,那么聽到那位中國老師在與博航特校長辯論時脫口而出的“你們英國就是因為福利太多,年輕人才不求上進”這樣根正苗紅的新自由主義邏輯(你沒看錯,又是這套邏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國內媒體不久前在報道希臘危機時反復合唱過),保守黨聽到估計該感動得落淚了。其實,英國的福利是不是太多,福利的多少與年輕人的競爭力是否有關系,已經超出了本文的范圍和我的能力。我只是一直在糾結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由這幾位兜售教育成功學(“我們中國學生的進度比你們快三年!”)、致力于介紹儒家學說(在第二集里,一位老師在介紹“孝悌”觀念時反復強調“在中國,父母永遠是對的”,呃……)卻把“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算在孔子頭上、面對不努力的學生而輕易訴諸新自由主義思維的老師充當中國教育的代表,真的值得我們鼓掌嗎?
【文化·政治·視野,歡迎關注張力個人公眾號:【語言之間的恩怨】微信號:planchette 】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楚悅
-
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68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86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19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33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評論 138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