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瑪雅專訪祝東力:中國文化自信與普世話語構建
關鍵字: 文化自信普世普世話語核心價值觀革命文化文化強國群眾路線瑪雅祝東力【新版《智取威虎山》紅遍了大江南北,“紅色經典”的話題也再度被點燃。很多人并不知道“紅色經典”在西方世界也曾取得輝煌的成績。“2003年是法國的中國文化年,芭蕾舞《紅色娘子軍》到法國巡回演出一個多月,共19場。第一站是里昂,演出5場,場場爆滿。之后其實也要到巴黎去演出,但巴黎的很多權威舞蹈評論家都想先睹為快,就趕到里昂來。后來他們寫文章,對《紅色娘子軍》的價值和內涵給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它已經是人類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在近幾十年的歷史中,中國的軟實力確有起伏,但“紅色經典”卻多少意外地獲得了中西皆譽的“普世性”。祝東力研究員認為,“所謂文化強國,第一要有自己的一套既獨立、又普世的核心價值觀”。
“紅色經典”的走紅,提示了我們更為重要的問題。“當前中國的文化自信所認同的那個‘文化’,究竟是屬于哪一個中國——是古典中國、紅色中國,還是市場中國?不同文化最終指向不同的利益群體”,因此存在一個“不同群體的利益整合,即改革發展成果共享的問題”。】
所謂文化自信,就是一種對自身文化所擁有的價值的信心——是處在兩種以上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競爭的環境中,面對其他文化而形成的一種意識狀態。對于中國來說,文化自信,主要是針對西方文化領導權的壓力和挑戰而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自覺。
扭轉意識形態領域西強我弱的局面,目前中國尚處于“戰略防御”階段。未來,如果我們能夠圍繞“民生和發展”構建出一套中國的普世話語和價值觀,與西方那種口惠而實不至的“民主和憲政”相對抗,那么在意識形態領域,中西之間的力量對比就將發生扭轉。
我們要有自信。憑借“政府主導+社會協同、舉國體制+市場機制”這種中國特有的制度優勢,以及世界上最龐大的生產和建設能力,圍繞“民生和發展”,我們完全可能構建一套既是中國的,又是普世的新型話語。
中國文化自信與普世話語構建
——專訪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祝東力
文化強國要有既獨立,又普世的核心價值觀
瑪雅:2014年7月,文化部發出通知,對國內藝術團組到金色大廳等國外著名演展場所進行“鍍金”性質演展活動予以堅決制止。《人民日報》報道稱,近年來,這種打著“文化交流”名義進行“鍍金”式演出的現象日益嚴重,“既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也損害了國家形象和藝術尊嚴。”由此聯想到“文化強國”目標以及文化“走出去”戰略,顯然,像“鍍金”式演出這樣的“走出去”,與“建設文化強國”的期許是完全不相符的。那么,應該如何理解文化強國戰略?怎樣才能稱得上是文化強國?請談談你的看法。
祝東力: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進入新世紀,總量在全球連續超越法、英、德、日等經濟強國,位居世界第二。近幾年全球遭遇金融風暴,經濟衰退,美歐日發達國家均陷入空前的金融、財政困境,而中國似乎一枝獨秀。但另一方面,在國際意識形態斗爭中,中國被戰略圍困的局面并沒有因此而發生改變。在國內,社會風氣和道德水準繼續下滑,前段時間已經到了老弱倒地是否幫扶都需要全民討論的地步。同時,文化領域的企事業機構總體上處于疲弱狀態,文化產業占GDP比重較低,這是文化軟實力嚴重不足在產值上的表現。
針對這種情況,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決定,核心命題就是所謂“建設文化強國”。對于執政黨來說,目前文化領域的所有政策措施、所有改革發展,都是為了“文化強國”這個核心目標。但是,“文化強國”本身目前仍然是一個含混不清、過于籠統的概念。例如,文化強國的內涵和層次以及評估某一國家是否文化強國的標準,都完全沒有界定。
瑪雅:在你看來,文化強國的內涵和標準是什么?
祝東力:什么是文化強國?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美國。2010年,美國文化產業占其GDP比重為25%,中國為2.75%。根本差距在哪呢?當然不在產業本身,主要也不在人才隊伍的優劣,而在于美國有能力向全球大規模出售它的核心價值觀,即所謂“普世價值”,而中國不能。在這個意義上,美國是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文化強國。
所謂文化強國,就是第一,要有自己的一套既獨立、又普世的核心價值觀;第二,能源源不斷地推出原創性的文化作品;第三,有一個強大的文化產業來傳播和營銷其價值觀和文化作品。也就是說,在當今世界,文化強國由這三個層次的要素組成:價值觀、作品、產業;缺一個層次,就不是文化強國,三個層次都缺,就是不折不扣的文化弱國。比如,缺少獨立的核心價值觀,就必然在意識形態上依附于其他文化強國;缺少文化產業,就無法在文化市場上傳播自己的價值觀和文化作品。在這個意義上,不論是文化強國,還是文化弱國,都是在相互博弈和競爭中形成的,首先都是國際政治的概念。
瑪雅:也就是說,一個文化強國首先要有獨立的核心價值觀。所謂文化“走出去”的真正含義,是國際政治中軟實力的競爭。如果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其實是走不出去的。
祝東力:關鍵就在于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又是什么?簡單說,就是一個社會判斷人們行為的最終的是非標準,是一個社會的終極信念。一個社會構建核心價值觀不能停留在嘴上、紙上,而必須付諸行動,這就要求這個社會的先進分子必須在重大的利益關系中有取舍、能犧牲、敢擔當。由這樣的先進分子組成先鋒隊,才能引導整個社會實現核心價值觀的轉變。這種重大的利益關系體現在上層建筑,就是政治。
因此,是政治為文化賦予內涵。文化源自實踐,總是先有政治性的實踐,然后才有文化上的提煉、升華和表現。因此,對于一個國家或執政黨來說,比“文化自覺”更根本的是“政治自覺”。美國文化產業強大,是因為美國掌握著全球的文化領導權,說到底是因為政治強大。
中國從意識形態“出超”到“入超”
瑪雅:有人說,過去30多年,中國在價值觀上的損失是最慘重的,可以用“失魂落魄”來形容。這話說得沒錯。現在強調“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因為價值觀缺失的問題確實存在。
祝東力:從國際文化形勢來看,在核心價值觀方面,“文革”結束以來,我們就一直處于被戰略包圍的局面。從上世紀80年代的現代化和個性解放,到90年代以來的個人權利、民主憲政和生態主義等等,都是出自西方發達國家的“普世價值”。
這種被戰略包圍的局面,可以和毛澤東時代做一個對比。上世紀50-70年代,中國一直處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戰略包圍之中。但是,當時中國的核心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卻在不少亞非拉國家產生了很大影響。這種影響在六七十年代達到高峰,甚至波及西方國家。后來在八九十年代成為中國思想界偶像的薩特、德里達、克里斯蒂娃等世界聞名的巴黎思想家,當時都在讀北京外文出版社發行的《毛澤東選集》。同時,中國當時的政治思潮也影響了美歐日青年學生群體的反資本、反官僚、反體制的政治立場,在西方曾經風靡一時。今天,不論我們怎樣評價這段歷史的是非功過,當時中國在核心價值觀和思想觀念方面處于“出超”的地位,應該說是一個基本事實。
瑪雅:從毛時代的意識形態“出超”到今天的“入超”,這個轉變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祝東力:由于“文革”潰敗,以革命為中心的意識形態解體,中國的文化精英們在核心價值觀上轉而依附于西方。此前,中國對于西方,整體上一直都處于主動的戰略位置,在反帝反殖的世界革命浪潮中,在針對蘇共的理論辯論中,都是采取進攻態勢。上世紀70年代初,一方面,“文革”中的群眾運動已經退潮,整個社會蕭條沉寂,明顯轉向保守化。另一方面,美歐日的學生運動也逐漸平息,西方國家正在恢復秩序。那時候,毛主席、周總理仍享有巨大威望,革命傳統還在,針對西方的意識形態攻勢也依然凌厲。但實際上,由于“文革”行將破產,這種攻勢已成為強弩之末。這是一個歷史轉折期,中西之間,攻守之勢在這時候發生了逆轉。
70年代末以后,國門洞開,西方的富足、繁榮、時尚、多元、文明、開放等等,不管是實質還是表象,對當時中國的各階層幾代人產生了強烈的沖擊。這種局面在八九十年代一直在持續,中間經歷了國內國際的一系列重大事變。特別是冷戰結束后那幾年,應該說是中國在意識形態領域最困難的時期。當時西方的意識形態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表現在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整體生活水平明顯高于中國,二是社會政治制度方面的明顯差異。這些反差和對比被歸結為發展模式、文明類型,甚至人種基因的優劣之爭,持續多年給中國很大的壓力。
瑪雅:在西潮的強烈沖擊下,中國的知識精英被所謂“普世價值”所折服。很多人拜倒在“自由女神”的腳下,有些至今站不起來。
祝東力:國家軟實力的萎縮,主要是精英出了問題。當他們進入國際文化場合,會突然感覺自己拿不出屬于中國的、獨立的、原創的現代文化作品,所以只能乞靈于傳統文化的符號。記得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中國作為下一屆舉辦國,有一臺8分多鐘的文藝表演。這臺表演,充滿了傳統中國的文化符號:旗袍、二胡、紅綢,還有京戲、武術、紅燈籠和茉莉花旋律,等等。現代中國的文化符號呢?沒有。當然,嚴格地說,也不是完全沒有現代的痕跡,但那是一種急于要和西方接軌的焦慮——把旗袍從中間裁開,裸露出那些舞女的大腿,加上紅艷的色調和輕佻的旋律,組合成一種類似于夜總會的風格。在夜總會風格背后,是一種“雞頭”的文化心理。可以說,如果革命中國被我們丟棄,如果曾經贏得了獨立和統一、建立了現代工業體系、打破了美國戰略包圍的中國現代歷史被我們否定,如果中國革命文化不能進入我們的視野,那么中國文化就只能是殘缺不全的半古半洋、不倫不類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文化。
革命文化支撐中國完成了幾件大事瑪雅:說到革命文化,有一種現象,我覺得很有意思,也值得思考。就是我們認為文化大革命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悲劇,不愿看到它再度重演,但是對那個時代的文藝作品,比如革命樣板戲,我們至今記憶猶新,感到非常親切。2014年春節,馮小剛把紅色經典劇目、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搬上春晚舞臺,就體現了這種情結。圍繞這件事展開的爭論,更說明那個時代的文藝作品對這代人的影響揮之不去。甚至不僅僅是我們這代人,有一次在卡拉OK,我看到一位80后年輕人唱《長征組歌》,聲情并茂,非常投入。我在想,如果說我們這代人喜歡革命文藝,是因為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血色浪漫”,那么對于年輕一代來說,這種感染力從何而來?
祝東力:從革命文化形成的過程來看,馬列主義在上世紀一二十年代傳到中國,開始主要是作為一種“主義”或者“理念”;經過20年代末到30年代的中國社會性質論戰和社會史論戰,建立了中國化的現代社會科學,同時出現了左翼文藝的繁榮;再到40年代,特別是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之后,文藝革命化、本土化,出了很多作品和人才。當然更重要的,是從20年代到40年代的實踐經驗,共產黨搞的工運、農運直到軍事斗爭和社會改造。這樣,就形成了一種色彩鮮明的、戰斗性的“中國革命文化”。像你說的,非常富于感染力。這種革命文化剛健、質樸、高亢——“剛健”是因為戰爭環境,“質樸”是因為階級背景,“高亢”是因為理想主義,不僅要解放中國、改造中國,而且要解放人類、改造世界。它很好地完善和升華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同”觀念和“天下”觀念,同時又注入了強烈的戰斗性的精神。
這種革命文化作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資源,長期支撐著現代中國,先后完成了幾件大事:第一是走出近代陷阱,實現了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重建了強大的中央政權。第二是快速工業化,在短短20多年時間里,建立了現代工業體系——可以說,這是在長城和大運河之后,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千年工程。第三是從抗美援朝到援越抗美,經過20多年,打破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中國的戰略包圍。第四是進行了一系列制度探索和實驗,在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之后,又發動了“鳴放”運動、社教運動和文化大革命,等等。
這種革命文化產生了許多經典作品。你提到《紅色娘子軍》上春晚,其實這部劇是中國文藝舞臺上公認的一部最高成就的紅色經典。2007年9月,國家大劇院建成后首場演出,上演的就是這個劇目。這是1964年的作品。這也就是說,建國65年,真正能夠代表中國現代文化和藝術成就的,還是毛時代的作品。
瑪雅:2014年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首演50周年。從1964年至今,累計演出近4000場,歷經了半個世紀的輝煌。“紅色娘子軍”的足跡走遍祖國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受到國內外觀眾的追捧。這種經久不衰的盛況說明,革命文化的強大精神力量,深深地蘊含在那個年代的經典作品之中。這種力量在我們今天的日常記憶中雖然已經褪色,但是,當重新回顧這些經典作品的時候,我們發現,這種精神力量是不朽的。
祝東力:現在喜歡說那個時代是“激情燃燒的歲月”,其實當年的“激情”不是沒來由的。并非僅僅是“激情”,當年的理想是解放中國,解放全人類,擺脫一切剝削和奴役。你可以說它是烏托邦,但它在當時足以激動人心,能夠把一切尋求理想的人們,或者還有一點情懷的人聚集起來。這種理想、這種烏托邦對藝術從業人員創作態度的影響,從當年《紅色娘子軍》的排練也可見一斑。第一代瓊花的扮演者白淑湘曾經到海南體驗生活一年的時間——當年的海南可不像今天是旅游勝地。全體演員包括樂隊都到山西大同下連當兵,不只是練練立正稍息,而是射擊、投彈、刺殺、夜行軍,完全和解放軍戰士一樣。
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當然經得住歷史檢驗。2003年是法國的中國文化年,《紅色娘子軍》到法國巡回演出一個多月,共19場。第一站是里昂,演出5場,場場爆滿。之后其實也要到巴黎去演出,但巴黎的很多權威舞蹈評論家都想先睹為快,就趕到里昂來。后來他們寫文章,對《紅色娘子軍》的價值和內涵給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它已經是人類文化遺產的一部分。2008年《紅色娘子軍》又到巴黎歌劇院演出。中芭團長馮英說,娘子軍連的連旗在那里豎起來,我們把紅旗插到了世界芭蕾的最高殿堂。法國是芭蕾的故鄉,四五十年前創作的《紅色娘子軍》在當代能產生這樣的影響,不是偶然的。實際上,當年中國革命反抗一切剝削和奴役的理想是人類真正的普世價值,還有它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都是能夠被后世共享的。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祝東力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五角大樓“緊張”:一旦他下這種命令,該如何應對? 評論 124這個對華“鷹派”,即將回鍋? 評論 153“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165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279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184最新聞 Hot
-
五角大樓“緊張”:一旦他下這種命令,該如何應對?
-
“甩鍋大戲”開鑼
-
這個對華“鷹派”,即將回鍋?
-
“重大轉變”!拜登政府解除這一禁令
-
“澤連斯基祝賀,馬斯克接了電話”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