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CBC電視臺解說嘉賓麥克唐納,昨天在解說奧運比賽時忘記關麥,辱罵中國14歲游泳小將艾衍含,事件經曝光后引發中外網友抨擊。不過,由于語言障礙,當中出了一點小波折。
閱讀
-
真心抵制肯德基的,只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人。最會炒作、煽動的“愛國”人士,其實是網絡紅人和各路營銷號。主流網民都清楚上述兩點。抵制美貨很愚蠢,這是輿論的一個基本共識。有人把極端事件與普遍的愛國情懷等同起來,是在裝傻(或真傻,這就很尷尬了)。
閱讀
-
在明知道仲裁庭不能涉及主權爭端的情況下,菲律賓真的是在討論海洋法公約的法理解釋嗎?只有知道菲方(及其背后的西方律師團隊)多么貪得無厭,才能理解中國政府堅持維護主權的正當性。
閱讀
-
眼淚,究竟為誰而流?前天晚上,微博上的一篇求救帖,知乎上的一篇分析文章,令無數人關心人大碩士雷洋的年輕生命。“離奇死亡”、“警察打死人”、“不可能的犯罪時間”……一系列的猜測令輿論氣氛高度緊張,以至于有媒體人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是“下一個雷洋”。隨著真相逐步展開,一個個無端的猜測和看似高明的推斷,都破產了。
閱讀
-
奈米爾·巴克爾·奈米爾。一個你可能從未聽過的名字,他的死,令沙特阿拉伯大使館遭遇縱火,沙特憤然宣布與伊朗斷交,巴林緊隨其后,驅逐伊朗外交人員限定48小時內出境。為什么他有這么大能量?他被判死刑是前年10月份的事情,而引起沙特政府殺心,則要追溯到更早以前的阿拉伯之春。
閱讀
-
ISIS宣布對巴黎恐襲負責時,提到了對體育場的襲擊,對巴黎10、11區的襲擊,還有第18區,但18區并未發生血案。4天后,警方在18區發現了薩拉赫遺棄的黑色雷諾Clio。法新社21日發布的文章猜測,薩拉赫可能原本被安排在18區實施恐怖襲擊,但他后來退縮了,轉而打電話準備逃跑。
閱讀
-
巴黎恐襲發生后,法國12架戰機飛往敘利亞領空,象征性地向IS大本營投下20枚炸彈。美國等西方國家也都在商討如何進一步打擊IS,并借機推翻敘利亞阿薩德政權。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沒有得到解答:為什么境外勢力“伊斯蘭國”極端組織能夠在法國招兵買馬,得到內應?
閱讀
-
從一個華盛頓,到另一個華盛頓。習近平一行結束美國西岸華盛頓州的行程后,24日下午飛抵東岸的華盛頓特區,晚上與奧巴馬“邊吃邊談”,翌日,奧巴馬在白宮舉行歡迎儀式,雙方正式會談。相比今天儀式性的會談,《日本經濟新聞》的新聞標題點出了奧秘——晚間的“私人晚宴才是習奧會的重點”。
閱讀
-
不在位的政客、學者,總是想方設法吹點兒火藥味,反正說句話也不會造成任何實際后果。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22日在《世界郵報》網站撰文,一句話總結了自己的從政經驗:“雖然我的繼任者們在競選時說過許多對中國的負面評價,但只要當上總統,幾乎所有人都會降低調門。”
閱讀
-
這幾天網上突然冒出一條“繞口令”段子。三個獨立的“事實”,因為相似的“反諷”,其意味似乎不言自明,組合起來,算是“姿勢水平”比較高的網絡段子。——但除了一個缺點:這三件事兒都是謠言。
閱讀
-
比希臘債務危機更艱難——這是德國總理默克爾針對歐洲難民危機發出的感嘆。好人難當?來看一下數據,黎巴嫩本國一共才450萬人口,接收了120萬敘利亞難民。而人口達黎巴嫩100倍以上的歐盟,經過上個月的部長級商討,才勉強同意在未來兩年共同安置3.2萬滯留的外國難民。
閱讀
-
美國授予吉爾吉斯斯坦異見人士“人權衛士”獎,吉總理決定廢除與美國1993年簽署的合作協議。被西方國家視為中亞地區的“民主島”,同時也是2005年“郁金香革命”的發生地,為何今年突然出現反美勢頭?
閱讀
-
政改方案被香港立法會否決。不熟悉細節的讀者,可能會產生“中央決策被地方否決”的錯覺。實際上,這次政改方案被否,根本無礙中央權威,28名投反對票的香港立法會議員再怎么鬧,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8月31日做出決定都會一直管下去,無論是2017年,還是2022年。
閱讀
-
真正的占領中環,3年前發生過。但今年這次所謂的“占領中環”,沖擊過哪怕一個跨國金融財團嗎?當年的沙發變成了鐵柵欄,書架變成了堡壘式的腳手架,而曼妙的吉他樂曲,變成了政府大樓前的謾罵、毆打和暴力口號。銀行大樓底下,卻和往年一樣靜悄悄。
閱讀
-
“非理性”的民眾上街表達愛國情感的時候,一些理性的知識分子常常引用的一句名言:愛國主義是流氓的最后庇護所。這句話是如此響亮,如此廣為流傳,以至于人們忘了它究竟是誰說的。這句名言出自擁護政府(用今天的話說是堅定的“五毛黨”)、反對人權的英國老派文人塞繆爾·約翰遜。“一位真正的愛國者不會(向選民)輕易許下各種承諾:他不會縮短議會換屆期、不會撤銷法律或者更改自古以來議會代表的方式。”約翰遜在《論愛國者》中的這些描述都是在針對威爾克斯這位善于參加選戰的政治敵人,“他(真正的愛國者)也不會無限度地屈從于本選區的民意。”美洲殖民地人民在英國議會不配擁有任何“代表”。人們都把“愛國主義”掛在嘴邊,但每一個特定的歷史環境都有不同的指稱。當塞繆爾·約翰遜用“愛國賊”來批評政敵的時候,他指的是那位煽動民眾對抗政府、用人權反對主權的政敵,真正的自由主義者下次引用這句話時,還請三思。
閱讀
-
《穆斯林的無知》從頭至尾都沒有完整版本放映過,而短短十幾分鐘的片花,就能撼動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支配地位,令歐美眼中的“阿拉伯之春”轉眼變成“阿拉伯之冬”。從片花中可以看出這部片子粗制濫造,影片中的穆罕默德衣衫不整,出語輕佻。某些伊斯蘭教派的教義禁止出現先知穆罕默德的任何形象。無論《穆斯林的無知》將穆罕默德刻畫成何種人物,其人物設置本身便是對伊斯蘭教義的褻瀆,更何況神圣的先知竟變成了淫蟲。除了丑化穆罕默德以外,《穆斯林的無知》還直接攻擊了伊斯蘭教。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認為,不應該禁播這兩段有爭議的片花——制作如此之粗糙,真正在開羅和班加西街頭鬧事的人如果真地看過此片,會對其中的反穆斯林手法感到可笑,不會真當回事兒。但他們忘了,公開展示某些神圣形象本身,便是對信仰的極大褻瀆。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