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末,八問中國電影
2024年末,有八個問題留給中國電影。[全文]
-
吳柳芳等被罰,這次沒讓真正推手“隱身”
這意味著平臺對所有信奉流量至上、靠低俗內容吸粉引流的MCN機構當頭敲了一棒,向網紅經紀行業發出了流量要取之有道的信號。[全文]
-
《他是誰》的改編迎合和助長了社會惡意
我們無法為藝術創作者的改編立下各種條條框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改編不破人設”。具體到諸如《他是誰》這樣反映社會案件的中改編普通人,“同意”和“善意”則是必需的。[全文]
-
《封神二》首發預告,“班味表情包”先出圈了
12月18日,由烏爾善執導的神話戰爭電影《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發布首支預告。[全文]
-
我們為什么愛在劇里“重回八九十年代”?
這幾年,觀眾似乎越來越青睞年代劇,尤其是背景發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故事,在濾鏡加持下,那個我們觸不可及的純真年代。[全文]
-
瓊瑤,并不完美的人影響了一個時代
始終熾烈的愛與恨,瓊瑤成為一代文藝符號,也活成了一個形容詞。[全文]
-
在這個愛情不再是叛逆的年代,一生“瓊瑤”的瓊瑤離開了
今天的少女似乎不再需要通過“和心儀的男人轟轟烈烈談一場戀愛”來表現自己的叛逆了,無論男女都相信“斷情絕愛”才能變強。即使瓊瑤作為一個符號本身被打碎后又重新樹立,最后被歸為回憶和經典,但瓊瑤作為一種“潮流”的時代真的已經結束了。[全文]
-
廣告收入近3億,《白夜破曉》成功了嗎?
作為優酷“白夜劇場”的冠名之作,《白夜破曉》承載著平臺和廣告商的高期許,爆款能不能復制,面臨檢驗的是多重因素。[全文]
-
誰在操縱“擦邊流水線”?
主播在MCN機構的劇本和拍攝要求下不再被視為有個性的創作者,成了可以快速復制的商業“產品”。[全文]
-
“金馬”自棄天棄之
縱觀金馬獎的歷史,它可以說是非常典型地走完了一個藝術獎項從興起到衰落的生命周期。即使2018年的金馬獎不“暴雷”,“臺灣電影金馬獎”被政治化并沒落也是遲早的事,無他,土壤已經壞掉了。[全文]
-
肖戰領銜演郭靖,這一次徐克能復興他的武俠夢嗎?
肖戰會成為當年的“林青霞”嗎?徐克還是當年那個笑傲江湖的“徐老怪”嗎?[全文]
-
金雞獎即將揭曉,華語電影“三金”已洗牌?
自2019年與廈門訂下十年之約后,金雞獎已與廈門攜手走過六個年頭。昔日審美互補、各有特色的華語電影最權威三大獎項格局逐漸“洗牌”,一個隨著香港電影的沒落“認命”,一個實現了把獎項“留在臺灣”。[全文]
-
狂歡之后更應思考,是什么造就了“討厭的麥麥”?
為什么我們對麥麥的言行產生比楊子還要強烈的“應激”?恰恰是因為,楊子在表演“大型行為藝術”,麥麥則映照出是我們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遇到不同的普通人。與其口誅筆伐,不如去問是什么造就了我們身邊千千萬萬個“討厭的麥麥”?[全文]
-
“在全世界最需要李子柒的時候,她回來了”
11月12日下午,李子柒全平臺復更視頻。久別重逢,激動的不止中國粉絲,海外粉絲也一片沸騰?!爱斒澜缑τ诨ハ喑鸷藓蜌垰r,你治愈了這么多說不同語言、有著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你把人們聚集在一個地方。你經歷了那么多,卻默默無言,以實現復出。謝謝你!”[全文]
-
《好東西》,要不要看?
繼顧秋妍(《懸崖》)、張桂梅(《山花爛漫時》)之后,演員宋佳似乎迎來了新的“人生角色”——電影《好東西》里的滬漂單親媽媽“王鐵梅”,借此在內娛開辟出一條“有安全感的媽媽”賽道。[全文]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11月5日,紀錄片《鳳凰:她的傳奇》正式收官,這部聚焦四位中國古代和近代傳奇女性的國內首部女性視角劇情式紀錄片,播出后在觀眾間引發了激烈討論。[全文]
-
“看完這劇,班味都淡了”
“電子榨菜”缺貨已久的2024下半年,《永夜星河》“殺”出重圍,被教訓“看沒營養的劇”的觀眾這次產生了逆反心理:“別來教育我該看什么題材”,“年底了,就想看點樂子劇怎么了”。[全文]
-
無法終結的“喬任梁之死”,最熱血的人也可以最涼薄
陰謀論的創作永遠會進行下去,因為人們天生渴望刺激,渴望獵奇,渴望看到平靜世界表面下“深不可測的惡意”和“無所不能的力量”。[全文]
-
喬任梁母親痛斥“收王思聰封口費”謠言:怎么想得出!
11月2日晚,喬任梁母親高彩萍發布視頻,再次回憶失去兒子的傷痛,駁斥“謀殺”一說,質問編造謠言并以此牟利的人良心何在,呼吁部分網絡用戶不要再無中生有。 [全文]
-
當“塌房”的風吹遍《封神》劇組,觀眾會因此動搖嗎?
想當年王力宏所謂“塌房”事件癱瘓微博時,“明星塌房”還算是個“重大安全事故”,今天隔三岔五就塌房的娛樂圈,人人有房塌,人人在塌房的路上,如今的娛樂圈大家似乎站在了一片拆遷廢墟上。[全文]